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析

2007-12-29 00:00:00印巧云彭宇飞王翠芳
会计之友 2007年26期


  本文为2006年南通大学科研项目“论高校财务预警体系及财务风险防范”的阶段性论文。课题编号06W083
  
  【摘要】为了保证高校健康持续发展,规避财务风险,笔者认为高校可以从完善法律法规、控制财务状况失衡、控制举债规模和加强高校对外投资管理四个方面加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
  
  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我们知道,高校作为体制改革的最后一块“绿洲”,也面临着种种潜在的危机,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大众对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各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学校知名度,不惜重金引进学科带头人。由此而带来的风险有:法律法规缺陷风险、财务状况失衡风险、举债扩张带来的债务风险和高校投资带来的连带责任风险。高校应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促进高校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一、推进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高校作为管理者应推进高校与在校师生之间法律规范的建立和完善,以减少在校学生由于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高校骨干教师的和学科带头人的流失而带来的财务风险。首先,国家应尽快立法,明确高校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及相互间的责任关系;其次,高校应加快依法治校的进程,与在校师生之间建立契约关系,以规范双方的行为,明确双方应尽的责任;再次,建立高校由于人才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补偿机制,在高校由于人才流失遭受损失时,考虑应由流失人才给予高校一定的经济补偿(违约金),并可要求人才接受单位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如实在没有办法时,国家应提供相应的安慰性经济补偿。
  
  二、针对高校财务状况失衡的风险,可从四个方面加以规范
  
  (一)高校应处理好当前、长远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发展。”高校的发展也要遵循这条原则。目前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观点,认为高校发展的速度越快越好,规模越大越好,办学层次越高越好,并不存在危害后人利益的问题。事实上,高校如果不能取得其“自身内生态平衡”和“高校与社会间的生态平衡”,不仅会使高校陷入当前发展的危机,而且还会给后代带来负面影响。在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上,高校应从实际出发。考虑到高校当前的迫切需求和将来的发展目标,优先解决高校财务状况失衡问题;同时要着眼于高校发展的战略需要,做到中长期规划,把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放在重要位置。高校在履行其教书育人职能的同时,要协调好当前要求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合理布置教学计划。当前的需求应基于现实的需求,而长远与未来的需求则应立足于发展的需求。高校管理当局应具有超前意识,既要考虑到当前和近期需求,又要预见到未来高校的发展前景,使高校勇立于改革的潮头,否则将会被淘汰,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事业的滞后。
  
  (二)强化预算约束,促进校务公开,开源与节流并重
  中国教育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袁连生说:“—些高校信息公开化程度甚至比企业还差,暗箱操作现象普遍,害了不少校长。”审计署西安审计特派办负责西安交通大学审计的工作人员在谈到高校审计的感受时说:“—些高校是诸侯经济,自主权—放开,各搞一套”;“高校财务乱一般乱在院系,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可以兼职,可以开公司。同时,科研自主权扩大了,这里谁是谁非,都在边缘上。联合搞开发的比较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国有、集体、私营还是个人分的不是很清楚,有变相侵占国有资产的现象。”因此高校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要强化预算的安排,加强对预算的约束,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注重开源与节流并重。所有的支出项目都做到有凭有据,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合法规范、合情合理、支出有据。
  
  (三)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所谓财务预警体就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的指标,分析和评价高校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和实际财力情况,及时揭示潜在的财务隐患,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连带责任风险进行预警报告。高校要认真研究资本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资本市场资金利率走势和高校自身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制定一套有效合理的资金需求方案,以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财务风险;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详细制定还款时间、还款本息,合理调度资金,避免因资金周转困难造成延期还款而遭受利息损失。各高校应借鉴企业、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财务预警指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的财务预警体系,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以便提前或及时掌握信息,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把损失降低到最小,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四)通过“银校合作”促进助学贷款的推广
  许多贫困生由于家境贫寒,尽管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但由于居高不下的学费开支,使得许多学生缴不起学费。欠费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要下力气解决学生欠费问题。学费的收缴率要与学院、系、职能处室的经费挂钩,同时要建立健全“奖、贷、助、补、减、捐”的助学体系,落实助学贷款、奖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机制,组织困难学生开展勤工助学,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学生的欠费问题。南通大学理学院成立的“校园可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就是学生自主创业很好的例子。通过自主创业,学生不仅从经济上得到了改善,从工作能力上也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大学生不等不靠,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再者,要通过“银校合作”,扩大和推进助学贷款的力度,使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享受到这一政策,以体现我国政府对广大贫困生的关爱和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让更多的贫困生安心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
  
  三、控制举债规模,降低高校债务风险
  
  (一)建立贷款审批制度,大额还款备案制度
  据《新京报》报道,教育部要求各直属高校要合理控制贷款规模,防范贷款风险,加大高校贷款的监督和审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省属高校新增贷款均需报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审批。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和省有关规定,对各高校逐项进行债务风险评估。对超过风险警戒线的高校一律停止新增债务,按“还贷优先”原则,先还贷后建设。
  加强贷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将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年度贷款额度方案、具体还贷计划和措施等相关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备案。贷款高校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考虑偿债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收支,保证还款资金的来源。
  
  (二)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高校必须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跟踪监督、考核效益”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通过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责任落实、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对贷款资金使用的管理机制,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大学城的建设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分散财务风险
  高校要改变传统的筹资方式,克服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思想,积极寻找新的筹资渠道。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很多,“分散法”应该是高校防范财务风险的一种重要方法。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办学模式来分散财务风险。由于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现代社会已进入大众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高校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势,举办各种短训班,继续教育班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对知识渴求的需要,分散全日制学生由于生源缺乏、学生欠费、贫困生缴费困难等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要打破传统的筹资观念,对教育筹资体制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通过社会融资、企业投资、发行教育国债、个人捐赠等多种手段筹措高等教育资金,实现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分散高校举债办学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加强高校对外投资管理,规避连带责任风险
  
  (一)明确产权关系,实行事企分开
  高校应在机制上做到事企分开,明晰产权关系。高校作为投资者,以出资者的身份进入市场,并依法享有相应的权利。作为校办企业,为了能在资本市场上立足并稳定发展,必须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否则企业将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因此,必须规范校办企业的核算和管理,规范资本金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最关键的是高校与校办企业要贯彻“事企分开”的原则,确保企业独立的法人地位,明确产权,规范企业经营,加强企业管理,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明确责任关系,规避投资风险
  校办企业产权关系的明晰,必然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投资者以其出资额享受对等的权益,参与决策和管理;经营者向投资者负责,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权债务承担责任。企业置身于社会,就应该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完全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规范企业的运营。这样就克服了学校以行政命令和人为切块与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的弊病,减少了投资风险,克服了目前校办企业只负盈不付亏、学校负无限责任的状况,克服了企业对学校的依赖思想,有利于校办企业在市场中寻求发展的机会。
  
  (三)加强对高校投资企业的监督
  许多高校在承担财务风险的同时,对校办产业却疏于监督管理,相当数量的校办企业存在着会计制度不建全,审计监督不力的现象。经营者权力膨胀,盲目决策、挥霍浪费、中饱私囊的问题时有发生。为此,高校在减少对校办企业进行行政干预的同时,应加强对校办企业的监督和宏观管理,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必须做到守法经营,大胆经营,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利用高校自身专业和科研的优势,做强做大企业,在市场经济这块大蛋糕中拥有自己最大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