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价

2007-12-29 00:00:00李浩燕
会计之友 2007年32期


  【摘要】如何加强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图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诸方面进行评价,以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长期以来,高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输送有用人才的任务,人们关注的主要是高校向社会提供社会效益的过程,而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品”,应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市场化的深入,高校逐渐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并试图采用一系列定性及定量的方法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考核,以期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强竞争力,由此高校引入了绩效评价这一评价方式,并广泛运用于高校资源管理的各个层面。固定资产作为高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绩效评价这一定性、定量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和考核,以便能够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就是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能进行评判的过程,具体的是对高校所占有和使用的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图书等各类固定资产绩效进行分析判断,取得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能够对固定资产及其管理人员和部门进行评价、考核,规范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中固定资产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结合高校财务中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实践,来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构建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要求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固定资产具有形成方式多样化的经济效益特点。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固定资产形成具有多样化态势,由过去国家投入的单一方式改为政府采购下的财政拨款方式购置、事业收入购置、利用银行贷款购置、接受社会捐赠、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等方式,这些方式共同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经营等环节。这种多样化形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评价考核,有利于科学、全面地评价资产管理效能。高校可以通过评价结果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调整管理方式,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有利于规范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长期以来,高校无偿使用固定资产,加之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基本核算原则,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没有成本核算,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混乱。然而市场化改革之后,高校经费来源由完全依赖于国家财政投入的方式,代之以多元筹资方式,借此来缓解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规模扩大而引起的资金紧张状况,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无论是作为投资者的国家和政府,还是作为债权人的银行,都会关注高校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财务信息,以便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他们会要求高校对于占有和使用的资源注重经济效益核算,加强财务管理。高校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目前固定资产评价和考核还大多停留在定性方式上,比如加强管理意识、改变管理机制、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等方面,偏重于社会效益,较少运用定量手段,忽视经济效益。对固定资产进行绩效评价,就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着重于定量考核,在关注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效益考核,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效能,从量化指标上规范管理,从而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资源的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实现高等教育目标。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经营者是受资产所有者的委托经营管理企业资产的,由于这种委托关系的存在,经营者没有对资产的最终索求权,他们需要来自资产所有者的激励;另一方面资产所有者没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权,就需要对具有经营管理权的企业经营者进行约束。资本激励和约束是以科学、全面、规范的绩效评价为前提的。通过绩效评价向资产所有者提供评价经营者业绩的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考核经营者责任的完成情况,形成优胜劣汰机制。由于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导致高校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多元化,由过去单一由国家提供代之以国家、地方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多方提供,这些资源提供者势必对高校经营管理者进行约束,反之经营管理者需要资源提供者的激励。绩效评价作为评价经营管理者业绩的参考依据,能够比较好的满足资源提供者的考核要求,同时激励经营管理者努力工作,履行其管理职责,促进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信息使用者及构建原则
  
  (一)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信息使用者
  1.政府,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
  政府是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最重要的信息使用者。高校资产是由所有者投入并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最终所有权归属于所有者。政府是高校资产最大的所有者,关注的是高校资产的使用情况、使用效率以及高校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水平,并对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进行评价、考核、监督,因此在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着重考虑政府的需要。
  2.投资者
  企业作为高校的投资主体,将是高等教育资源筹集的发展方向。新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在原25%的基础上减至15%,产学研合作空间扩大,有利于引导企业进行投资。作为投资者来讲,主要关注高校的营利能力、资产的管理能力和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3.债权人
  当前高校的贷款渠道主要是银行。作为债权人,银行关注的是高校的财务状况,也就是资产负债率和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重要的保障是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构成了高校有形资产的最主要部分,直接影响高校偿债能力,在构建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关注债权人的需要。
  
  (二)构建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是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组成部分,构建其指标体系除了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可比性等构建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共性原则外,应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侧重考虑以下原则。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高校固定资产的构成是多元的,包括房屋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仪器仪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家具等。有些固定资产在绩效评价中难以量化,所以评价指标的选择既要有定量指标,也要包括定性分析,两者结合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评价。
  2.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要求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使用的数据可以从现有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中采集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会计核算由财务部门负责,实物管理由设备部门负责,资产的使用部门众多。而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设计的,数据的采集大多数也是来源于财务资料,但是信息使用者却是多维的,这样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本着简明扼要,概念清晰,定义明确,易于理解的原则设计,即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便失去意义。
  
  三、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以定量指标为主,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定量指标中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结构比率、固定资产运行绩效比率,固定资产利用率等指标;定性指标主要包括利用固定资产的创新能力、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的更新水平等指标。
  
  
  (一)定量指标
  1.固定资产结构比率
  资产结构是指高校各项资产的构成及比例关系,这里主要是指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的比重以及各项固定资产的构成比例。
  (1)固定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率=平均固定资产总额/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使用平均数能够起到平滑指标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年内固定资产的情况。该指标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所占比重越大,越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该指标一般在0~1之间。(2)教学用资产占固定资产比率=平均教学资产总额/平均固定资产总额。(3)后勤用资产占固定资产比率=平均后勤用资产总额/平均固定资产总额。(4)图书资料占固定资产比率=平均图书资料总额/平均固定资产总额。
  高等学校全部固定资产按照大致的用途可以分为三大类:教学用、后勤用、图书资料。此三个比率应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一般来讲,由于房屋建筑物的价值比重很大,后勤用资产比率偏高,但是高等院校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教学资产、图书资料投入应是逐年增大的,这样才能为高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2.固定资产运行绩效比率
  (1)固定资产年增长率=(本年固定资产总额-上年固定资产总额)/上年固定资产总额。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资产的增长速度。资金规模相当的高校,资产的年增长率高,说明教学、科研的硬件条件有较好改善,但是并不意味着增长速度越高越好。目前高校财力有限,财政拨款一般仅能维持学校的人员开支,事业支出需要由学费收入作保证,加之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日趋饱和,学费收入增长渐入“瓶颈”,因此,如一味追求固定资产的增长率会挤占大量日常经费开支,难以保证学校正常的运行。(2)学生生均教学科研设备费=(教学支出设备费+科研支出设备费)/年平均学生人数。(3)学生生均后勤用设备费=后勤支出设备费/年平均学生人数。(4)学生生均图书资料费=图书资料费/年平均学生人数。
  生均指标反映的是高校每个学生占有资源的状况,它不仅是固定资产运行绩效的主要指标,而且也关系到高校的评估质量,尤其是生均教学科研设备费和图书资料费。要想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加大教学科研的投入,因此生均教学科研设备费和图书资料费越来越大。
  3.固定资产利用率
  (1)仪器设备利用率=实际使用时数/核定年度使用数。(2)设备完好率=在用设备完好台(件)数/账面全部设备台(件)数×100%。
  目前一些高校一方面大量设备闲置或者尚未到报废年限便停用,造成积压资金,另一方面却在花费大量设备购置费来购置新的设备来补充教学科研。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对高校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浪费,也不利于财务管理。因此设计固定资产利用率对在用以及尚未停用的设备进行考核,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以合理配置资源,杜绝资源的浪费。
  
  (二)定性指标
  1.固定资产的创新能力
  高校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培养有用的合格人才,同时通过科学研究,不断创新生产技术,形成产学研相结合,以服务于社会,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高校的固定资产,尤其是教学科研设备作为科研的物质保障,应能确保高校科研的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创新。
  2.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当前国家为了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要求各高校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并找出管理的薄弱环节,完善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同时应更新管理手段,运用专用管理软件进行固定资产系统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固定资产的更新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校搞科学研究要想有创新和突破并紧跟社会的需要,除了人才保证之外,物质保证也很重要,因此在尽可能利用现有资产外,为了适应科研需求,对固定资产更新也很重要。固定资产更新应考虑:(1)主要科研设备是否能与实际需要相适应,设备利用率的高低;(2)学校是否重视科研设备的投入,每年的资金投入占全部购置费的比例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