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如何避免费用化形成固定资产

2007-12-29 00:00:00徐海鸣
会计之友 2007年35期


  【摘要】晋城供电分公司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工作,发现盘盈资产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把资产分类划分及重新定义、区分固定资产和设备材料。
  
  电网企业是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资产构成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近几年,随着城农网改造工程、技改工程、基建工程的不断投入,固定资产急剧增加。以某省电网公司为例,固定资产占到公司总资产的70%以上。资产总量大、分布广、涉及部门多,资产的品种和分类极其繁多复杂,管理难度相当大。
  2006年,我公司深入开展了清理固定资产工作,通过大量的现场盘查取证,陆续清理出一些无效、低效和盘盈资产。本次清理,由于电力资产种类繁多,点多面广,各电压等级变电站资产清点繁琐,大量的账外资产的存在,工作量相当繁重。其中盘盈资产343项,重置价值为1473万元,占到公司总资产的3%,从中暴露出我们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许多不足,给生产、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不便甚至是损失。
  
  一、通过清资产工作暴露出的有关问题
  
  (一)盘盈固定资产未及时处理,影响生产、经营和财务资产管理工作
  近些年来,随着生产、经营管理的飞速发展,账外资产的增加逐渐增多。来源渠道主要有:大修理工程、用户资产、农维费、生产管理费用、捐赠以及其它资金渠道增加的资产等。其中通过大修理工程形成的有物无账资产最多,占到盘盈资产86%。对这些账外资产,除了农网改造无偿接收的农村集体电力资产有较好的操作办法外,其余账外资产如何进行财务处理,未形成较顺畅的操作机制。而且处理过程中,工作量大,一些问题又很棘手,导致账外资产不断增多,既影响了生产经营,又影响了财务资产管理工作。
  (二)盘盈资产影响会计信息
  2006年,通过“三清理一普查”活动,晋城供电分公司盘盈固定资产343项,重置价值为1473万元,大量账外资产的存在,不但使企业账面固定资产信息不准确,也影响了上级、单位内部管理层对信息的准确掌握、工作判断和业绩考核。
  (三)费用化形成账外资产存在涉税风险
  税务检查判断固定资产的标准,一是根据税法规定,二是借鉴企业的相关规定。历次税务检查中,大修工程、管理费用列支资本性支出的问题屡见不鲜,造成了工作上的麻烦不说,税务部门还将检查出的项目从企业的费用中剔除并计算出应补缴的所得税,处以1-5倍罚款以及相应的滞纳金,可谓得不偿失。虽然为了应对各种检查,基层单位汲取了一些“经验”,为适应大修项目,将需要更换的设备化整为零,以配件的形式购进,以应付检查。这仅是权宜之计,随着税务稽查力度的加大,赔进再多的人情也难行之有效,税务风险不容忽视。
  
  二、费用化形成固定资产的产生原因
  
  在电力系统,一项固定资产的产生,需要通过基建工程、技改工程、零星设备购入等形式。实际工作中,省公司对于基建工程、技改工程、零星设备购入项目把握的尺度很紧,计划规模有限,下达资金计划远不能满足基层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单位对部分生产设备、管理用设备的需用。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燃眉之急,基层单位往往变相通过大修解决属于技改工程项目的设备支出,通过管理费用化整为零购入管理用设备、工具等,因为这样来得快,又不需要审批,久而久之,账外资产不断涌现。
  
  三、关于改进资产管理的建议
  
  盘盈资产中,费用化形成固定资产占绝大多数,如何改变费用化形成固定资产的局面呢?笔者认为主要通过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加以解决,一是做好资产分类划分;二是重新区分定义固定资产和设备材料。
  (一)做好资产分类划分
  一直以来,电力系统对资产分类划分较为系统,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深入,资产分类和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日常管理和认识中,对于一辆汽车,无论它多么庞大,构造多么复杂,但只定义为一项固定资产并管理。如果出现了机器故障(涉及发动机更换的除外),无论是发动机、刹车系统、点火系统、油路系统、驾驶系统,还是车厢外表等,如进行日常修理或大修理,汽车本身的概念并未实质性改变,原来叫汽车,修理完成后仍然叫汽车,固定资产卡片不做修改,只需按照电力系统实施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系统”,做好大修理记录则可;但如果一辆汽车分别登记为发动机、刹车系统、点火系统、油路系统、驾驶系统,驾驶室、车厢、轮胎等固定资产,从而进行管理,当出现机器故障,需要修理,那么原登记的资产卡片需要修改或更换,结果既增加了汽车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工作量,也带来了部门间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通过费用化增加固定资产”的尴尬局面。如是技改工程就不存在问题了,但是众多的汽车修理通过技改工程完成,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在设备管理中也存在大量的类似情况,尤其是变电设备,往往是一个普通设备出现了故障,通过修理工程更换处理,事毕,现场资产与固定资产卡片出现了差异或者本质区别,有可能物理特征改变,资产价值必然变动,从而账实不符。如果没有类似于2006年开展的“清资产”工作,此类现象积少成多,则财务资产账与现场资产严重不符,资产价值、数量脱离实际,带来管理上的极大困惑,进而影响安全生产。如果从方便管理、维护使用等方面对设备进行系统合理归类,如某某系统,某某设备,一旦出现了机器故障,无论是某机器、某系统,还是外表等具进行日常修理或大修理。作为一个系统本身的概念并未实质性改变,原来叫某某设备(或某某系统),修理完成后仍然叫某某设备(或某某系统),固定资产卡片不做修改,按照电力系统实施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系统”,做好大修理记录和设备零部件更换记录,在资产细化的基础上逐步使运行维护费用得以细化。这样既保持了财务资产账与现场实物系统的一致,也维护了财务工作的严谨性和生产管理的实用性。
  (二)重新定义电力系统固定资产和设备材料
  原财务规定中固定资产的定义: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且在使用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变。
  新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定义: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和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
  新准则没有了原固定资产定义中“单位价值较高”的内容。无论旧准则还是新准则,都规定了企业可以结合经营内容、经营规模,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依据。电力系统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较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但从管理的实用性、效率性上仍有潜力可挖,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和标准需进一步明确归类。
  比如某机器、某系统、某设备、某开关等,不能单独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单独发挥使用效能,只有组合才能发挥升压、降压、供电、断电……效能。以上设备虽然单位价值较高,但是运行中易于破损、损耗快、性能降低较快、更换较快,在实际工作中,多以大修的形式进行处理,也证明了其作为配件或材料加以管理的事实。虽然财务、生产部门仍认作固定资产,但通过大修增加的设备配件等(原定义为固定资产)财务不做增加固定资产处理,只是费用化,从而导致账实不符的窘况,日集月累,只有通过“清资产”加以解决。上述大修项目如通过技改工程解决,则问题迎刃而解,但是技改工程项目,省公司尺度把握很紧,计划规模有限,下达资金计划远不能满足基层需要,必然影响基层按现有模式,通过大修解决属于技改工程的项目。如将管辖的固定资产结合生产实际和管理需要重新定义,提高固定资产门槛,将原来繁琐的配套资产该组合的组合,该合并的合并,减少固定资产种类,定能提高管理效能。
  原固定资产的标准之一是2000元,现在显得标准过低,而国网公司新的固定资产定义也取消了这一标准。因此,从价值尺度上,需要提高单件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比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市场价值从几百元到3000元、4000元不等,参照现有的系统内部固定资产目录,如购进1600元电脑打印机则作为低值易耗品入账,如购进的是2100元则作为固定资产入账,既增加了管理链条,也有小题大做的倾向。如果提高了单件固定资产价值标准,类似事项处理的难度就降低了,管理链条精简了,势必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以上建议需要公司系统上上下下理解、认识和认真实践与严格操作,以避免费用化形成固定资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