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小仪的家长打来电话问我:“我的女儿是不是在学校里常得罪别人?”小仪在班中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还是班长,很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怎么可能得罪人呢?她妈妈道出了因由。原来,一位六年级的大姐姐问小华和小文小仪在哪里,哪知道她们两人异口同声:“她死了。”这位大姐姐把情况告诉了小仪的妈妈。小仪的妈妈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孩子哪方面做错了,在家里狠狠批评了小仪一顿。我想:即使小仪做错了什么,小华和小文也不该说出这样的话来。于是,我决定在这两天当一回“侦探”。
我发现:当我表扬小仪的时候,小华和小文本来高兴的面容,会突然黯淡下来;当小仪成绩比不上她们的时候,她们会异常开心。噢,我明白了。
第三天,我找来了小文。我问:“假如别人这样说你,你能接受吗?”她摇了摇头。“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讨厌她!”“她常欺负你?”她摇了摇头,不吭声。“你们都是班中的班干部,搞不团结,其他的同学会怎样想?”她支支吾吾地说:“没……我们没吵架。只是……”我知道她想说什么了,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你觉得老师总是表扬她,对不对?”她肯定地点了点头。“你觉得老师有点儿偏心?”这回她的眼晴湿润了,眼泪不住地往下流。说我偏心,这可冤枉我了。我知道小华和小文爱面子,好强心重,所以常常表扬她们,现在怎么反倒……看来是忌妒心理在作怪。直接点出根源?这可不行,只会招致更严重的后果;我承认错了,让她们心里好受些?那可不行,这只会让她们一错再错。如何处理呢? 看来只有走这三步了。
第一步:与家长谈心。我找到了她们的家长。与家长一聊,问题出来了,小文和小华的“恨”是这样生成的。原来她们两人的妈妈常要求她们跟小仪比,如果成绩比小仪好,就加以奖励,如果成绩比不上小仪就狠狠地批评一顿。我对她们的家长说,以成绩好、思想好的同学为榜样是好的,但是不能只定向一位同学,并且不能总是在孩子面前说别人好,而自己的孩子怎么不好;在平常的教育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从小事起培养孩子学会尊敬他人,学会关爱他人。家长听后,感悟颇深,表示以后会从多方面关注孩子。
第二步:与孩子谈心。我告诉小华和小文:“妈妈要你们与小仪比,并不是说小仪比你们强,而是妈妈对你们的激励方法使你们产生了误会。其实很多方面你们都比小仪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她们听后,都有所感悟。
第三步:行为培养。在后来的日子里,安排班务工作的时候,我经常让她们三个一起完成,然后一起向我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逐渐让她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经过一学期的跟踪培养,她们三个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文和小华已经学会了主动地帮助同学。看着她们的转变,我喜在心里,乐在心头。
忌妒心理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绊脚石。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引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四会市周开泉小学。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校长为副理事长)
编辑/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