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勿让补救扩大化

2007-12-29 00:0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11期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种种行为问题已经屡见不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国家、社会、媒体及学校的高度重视。近日,本社记者就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访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巧慧女士。
  
  目前,德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重视,在谈到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时,郭女士说:虽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得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呈现了“起点高、发展快”的特点。有一点不容忽视:我们现在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是补救性的,如学生自杀和网络依赖等问题,都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进行干预和补救。相比之下,我们更应该重视早期发现与预防性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在预防,切勿夸大、扩大补救性措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是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在全国开展了众多开拓性的工作和尝试,做了大量的工作。2005年,该中心与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共同努力,通过与北京读你心意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在全区8所职业高中开展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的“职业高中健心计划”重点工程。这个“计划”立足于教育现状,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特点,将历时三年。它是一项针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而确立的立体性工程。
  经过两年的努力,“健心计划”已成为北京市朝阳区教委针对职业高中而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并为后续的计划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健心计划”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谈到这些问题时,郭女士说:第一,在中小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呼声非常高;第二,学生心理问题的即时性干预需求很迫切;第三,目前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防御系统极其薄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第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教学目标及自身家庭等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冲突。郭女士强调指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及心灵呵护的群体。
  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针对学生、解决学生现有的心理行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仅仅依靠数量有限的心理健康教师来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远远不足的。因此,郭女士提出了“两个共抓”对策:“学生教育与教师培训共抓”、“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培训与整体教师队伍普及培训共抓”。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采用“预防和矫正教师心理问题、健全教师人格”的方针,以多种形式达成“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抗压水平、完善自身人格、和谐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以校园心理咨询师为重点培训对象,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种子教师”,并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教育应用技能培训,使教师基本具备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及自我调试能力,加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力度,让中小学生及教师心理问题的补救工作最小化,为中小学生提供健康的校园环境。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师培训上,通过“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应用技能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技能,帮助教师掌握洞悉学生心理活动的技能,帮助教师掌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帮助教师掌握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技能。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