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与孩子的成长

2007-12-29 00:0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11期


  关键词:玩;成长;指导
  
  在今天,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童年并不快乐、幸福。然而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升学的压力,父母必须拼命地让孩子“优秀”,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听话的”孩子们能理解父母、教师的良苦用心,虽然觉得无奈,也只能硬着头皮拼命学习。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放弃玩的时间。
  观察身边的孩子,我们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面对沉重的学习负担,表现出了麻木、消极的态度:1.课堂听讲走神、发呆、心不在焉; 2.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错误率高,敷衍了事;3.记忆力下降,对学过的知识记不住,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4.回到家以后,迟迟不动手做功课,在家长一再催促下,才开始写作业,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听听音乐等,注意力不集中,本来50分钟可以完成的功课,拖延到2个小时或更长……
  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不是全部,还包含很多的内容,比如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想像能力、自控能力等的提高。然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只依靠课堂是远远不能满足孩子发展需要的,而“玩”恰恰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广阔空间。
  然而,在孩子玩的问题上,现在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玩与学习对立起来,认为玩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二是把读书、写作业看成是孩子学习的惟一方式,与这些无关的事情,一律都要限制。结果导致孩子不敢玩、不会玩,逐渐对现实的生活失去了兴趣,缺乏强烈的求知和探究的欲望。这CPgIunUP5J4GbKCFrxSvCg==对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实际上,玩是孩子发展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当孩子以一种好奇和探究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他感兴趣的活动时,不仅会使心灵得到一种享受,也会促进学业的进步。孩子爱玩不仅不是坏事,相反,爱玩的孩子一般来说身心发展更健康些。具体来讲,玩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益处:
  1.通过玩耍,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
  2.在玩耍中培养与其他人积极相处的能力。
  3.通过玩耍,儿童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别人。
  4.玩耍能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为学习打下基础。
  5.玩耍能促进双侧大脑半球的发育。
  6.在玩耍中可发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性。
  那么是不是说,孩子不学习,他的童年就是快乐的,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当然不是,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方式来要求孩子学习。我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这是核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态度、方法更重要。
  因此,我提倡,家长在合理、适度地安排好孩子学习的同时,应该给孩子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玩。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孩子的确玩起来没够,无法控制,这该怎么办?
  一方面,家长在认清玩与学的关系的基础上,给孩子讲清道理,并提出“四要”要求,即:一要玩得健康”。要求孩子对所玩的内容要有所选择,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健康有益,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能力的娱乐内容和游戏项目,远离不健康的娱乐方式和内容;家长应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既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又能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二要玩有计划。学习需要有计划,玩也是需要有计划的,不然就成了瞎玩。家长应要求孩子该玩儿就玩儿,该学就学,自己订个计划。如果因为玩儿而影响了学习,就应该对自己有惩罚的措施,家长积极配合,不能含糊。年龄小的孩子不会订计划,可能订得很满,家长要指导他修订,留有余地。三要玩出水平。家长要指导孩子玩出水平来,玩出智慧来。比如,指导或支持孩子玩儿电脑,学习一些使用电脑的方法、技巧;指导或支持孩子搞科学小发明、小制作;指导孩子搞调查、养殖等。这样,把玩与学在更高的层次上结合起来,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四要玩得民主。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玩的设想,与孩子一起讨论玩的设想,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好途径,因为只有在讨论如何玩的时候,孩子的心情才是放松的,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会变得那么对立。
  此外,还可以安排全家人一起出去玩的活动。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全家人痛痛快快地玩儿一场。玩儿的时候不必故意提学习的事情,免得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
  作为家长,请您在百忙中偷闲,跟孩子一块玩起来,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对您和家庭都是有利的。
  最后,请您在玩儿中注意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爱好特长,并给以保护和鼓励,说不定这正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萌芽。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实验小学。电邮:baiyu2006417@yahoo.com.cn)
  编辑/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