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完善制度来约束官员权力才能避免社保资金被挪用

2007-12-29 00:00:00李林清
人大研究 2007年4期


  上海社保腐败窝案东窗事发,表明社保资金管理制度设计存在先天不足,加之缺乏对官员权力的刚性约束,导致社保资金成为饕餮者的盛宴。其实,上海社保腐败窝案只不过是社保资金管理危机的一次集中爆发。
  实事求是地说,社保资金的管理制度并没有缺位,劳动部和财政部多年前就联合发文强调,禁止将社保基金拿到市场上2a27ab0207a59e17c5053bf727064ce648030c2ac8201d28409ad64da9a54ad1运作,已经投出去的钱要收回。然而,这种规定并非完美无缺、无懈可击。当下,有关部门众口一词强调随着社保资金总额的增多,必须实现资金保值增值,其动机不可谓不好。但现有制度上并没有对如何保值增值进行明确规定,给官员权力寻租制造了空间。于是,手握资金管理大权的腐败官员就会以“保值增值”为理由,违规擅自借出社保资金用于保值增值,实为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甚至明目张胆随心所欲支配或侵吞,无异于监守自盗。而社保资金在社保管理部门封闭运作,公众监督缺位,更使问题藏之冰山,积重难返。即便没有权钱交易,将社保资金投放市场竞争,实现保值增值,也存在极大的风险。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上海社保腐败窝案的教训在于,如何通过制度完善来约束官员的权力,如何构建社保资金征缴、支付、管理和发放的科学运行机制,为社保资金寻找一种安全的保值增值模式,只有釜底抽薪,才能避免社保资金被挪用侵吞。
  (作者单位: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