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人大常委会调研降旱魔等20则

2007-12-29 00:00:00
人大研究 2007年8期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调研降旱魔 甘肃省陇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自武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了解到全县耕地干土层厚度达20~30cm,县北山、西北山的11个乡镇旱情尤为严重,26处集中供水工程水源严重不足,4.4万多口水窖已基本干涸,42636户187256人饮水发生困难,建议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大抗旱资金的投入,全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开展抗旱抢灌,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适时改种、破种。同时,还建议县人民政府把加快劳务输转作为确保农民大旱之年补收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目前,县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并动员各乡镇、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切实搞好抗旱灌溉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努力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为帮扶村捐款2000余元,并给福星镇新坪村困难群众管鸿寿家中送去两袋面粉和200元现金。(魏振坤)
  礼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经济林建设情况 甘肃省礼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先后深入永兴等6乡的经济林建设基地,对全县以苹果、花椒、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2007年以来,县政府筹集资金80万元,调进苗木99万株,定植澳洲青苹3万余亩、花椒3.1万亩、核桃5.08万亩,使全县经济林总面积新增11.28万亩,成活率达到85%以上。针对视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赵金龙)
  张掖市人大常委会检查“三废”治理情况 甘肃省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利用5天时间,采取现场查看与听取汇报相结合、提前通知与不打招呼重点抽查相结合、随机抽查与调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查看了26个企业及排污点的情况,召开了4场座谈会,听取了四县区政府及市环保局的工作汇报和部分市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从检查情况看,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污染防治与保护环境并重、污染物总控制与节能减排并举,狠抓“三废”污染物减排治理工作,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袁胜利)
  合水县人大常委会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展开调查 甘肃省合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及药监、物价等部门负责人,就“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深入板桥乡、老城镇、蒿嘴铺乡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详细了解群众看病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抽查各医院入院患者的医药费用以及药品器械的进货渠道,了解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并召开有部分乡村干部、人大代表及困难群众参加的座谈会。调查发现药费居高不下、重复检查较多、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减免不够落实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对基层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将形成相关决议,以促进各医疗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整改。(梁希亮)
  临洮县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药品市场得规范 2006年,甘肃临洮县人大常委会在药品管理法检查中发现存在药品管理质量不高、药品市场管理不到位、无证行医和药品违法广告查处管理力度不大等问题,县政府接到县人大常委会的书面意见后,立即研究部署药品市场的管理整顿工作,先后出动执法人员2864人(次),检查涉药单位824户(次),共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户162家,行政处罚144户,取缔无证经营7户,查办案件169起,其中假药案件54起,涉案金额2.38万元,处以罚没款4.48万元。近日,县人大常委会又进行了督办。经过全面整顿的药品市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用药。(赵发科)
  通渭县人大常委会调查全县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从甘肃省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文化阵地建设情况的专题调查情况看,近年来,该县依托“全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品牌优势,实施文旅活县战略,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调查组建议县乡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要从发展和谐文化、建设新农村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书画、红色旅游等资源优势,坚持走品牌化道路,大力开发文化产业;加强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文化人才健康长成;全面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重视发展村级文化室,办好农家书屋,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冉添龙)
  临夏州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临夏市公安队伍建设情况 甘肃省临夏市人大常委会配合州人大常委会就全市公安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刑警队、八坊派出所、交警大队,视察办公场所和条件,了解警械装备、执法办案、警务规范等情况,并与民警亲切交谈,仔细询问基层民警的工作、生活情况,还看望和慰问了2名涉毒悔过人员。随后召开了有临夏市人大、政府、公安、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宗教界人士及社区主任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并听取了全市公安队伍建设情况的工作汇报和公安局负责人就全市公安队伍编制少、刑警警力不足、干警教育培训环节薄弱等困难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的补充汇报。州调研组就今后做好公安工作提出了要求。(马航空)
  临沭镇人大检查村街、社区“两务”公开情况 山东省临沭县临沭镇人大会同镇纪委、民政、农经等部门对全镇范围内34个村街、社区的公务、财务公开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加强公开情况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及时处理财务尾子问题。抓紧处理好应收款项,减少呆账、坏账损失,加大清理公开力度。二是通过加强业务指导、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村级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规范村级财务运作。三是要求村街和社区要真正发挥村级理财监督小组的作用,对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公布,公布的内容要具体明白。对农民群众有疑虑的问题,要提倡村干部和群众直接沟通,把疑虑消除在对话中,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季德山)
  正宁县人大代表用个人信誉担保扶持农民贷款发展草食畜牧业 为解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畜牧业仍处于低层次问题,提高畜牧业产业化和市场竞争力,甘肃省正宁县坚持“谁贷款、谁还款”的原则,提出职工(包括各级人大代表)仅以个人信誉做担保,不以存折、现金或实物做抵押,扶持农民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实施意见后,全县已有61名人大代表为农民担保贷款61万元,帮助40多户农民建起养殖圈舍120多间,饲养肉牛68头。(师正伟)
  杨宏伟代表认真履职受好评 身兼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的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东巷村党支部书记杨宏伟,一方面千方百计地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向人民群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曾因贫困出了名的城中之村东巷村,在他的带领下脱贫致富,2000年8月经过省、地联合考核,以各项指标99分的综合得分成为定西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小康村。作为人大代表,杨宏伟并没有把眼光仅仅停留在为东巷村谋利益上。2003年,在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活动中,杨宏伟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采纳。2004年,他在省人代会提出了“关于解决陇西县初中升高中入学难的问题”的建议,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由省财政划拨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扩建陇西一中教学规模,使陇西的高中入学率从过去的36%上升到现在的61.8%。针对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的问题,杨宏伟多次在各级人代会上提出了“让失地农民享受社会低保”的建议。他四年间先后在各级人代会上提出议案、意见建议30多条。(安 鹏)
  
  金昌市人大五措并举学习贯彻监督法 甘肃省金昌市人大常委会采取措施深入推动监督法的学习和贯彻实施,一是制订了监督法学习宣传计划,观看了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作的关于监督法出台背景及其重大意义的辅导报告录像,并交流了学习监督法的心得体会。二是将监督法等有关文件编印成册,印发全体代表。三是在召开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之前,聘请专家对全体代表进行监督法专题讲座。四是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采取座谈讨论、专题调研、业务培训等形式,与“一府两院”对口部门共同学习监督法。五是市人大常委会将监督法列入全市“五五”普法的重点学习内容。(魏卿广)
  水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监督法辅导讲座 甘肃省天水市人大常委会举办了部分不驻会委员、法检两院有关领导及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的监督法辅导讲座,市人大常委会政法民族工委负责人从监督法的出台背景及重要意义、立法原则和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程序规范及今后要做好的工作四个方面进行了辅导。(余晶海)
  敦煌市邀省人大法制委主任辅导监督法 甘肃省敦煌市人大常委会邀请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斌同志来敦为市委中心学习组全体成员、全市380余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市法院审判人员、市检察院检察人员宣讲了监督法。这是敦煌有史以来邀请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法制讲座。(李 ■ 宋 科)
  山丹县人大常委会修订现行监督办法 甘肃省山丹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办事机构和各工作委员会着手对现行的监督工作办法和程序进行全面梳理检查,在年内全部调整和规范完毕,保证《监督法》正确有效实施。(刘定国)
  临潭县进行法律培训考试 甘肃省临潭县人大常委会和县委组织部联合进行了法律法规的培训活动,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培训聘请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张全仁教授授课,内容涉及宪法、公务员法、行政法、法制理念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知识。培训结束时进行了考试。(苏永麟)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用制度规范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履职行为 甘肃省兰州市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后,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虚心学习其他省市人大常委会的做法,及时制订出台了《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谈敦旺)
  武威市人大常委会规范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批评办理工作 甘肃省武威市人大常委会在总结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督办代表意见建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各地人大的办理办法,制订出台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批评办理办法。该办法对代表意见、建议和批评的提出、交办、办理和监督检查都作了明确规定。(徐胜文)
  清水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 甘肃省清水县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完善了理论学习制度,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党组学习每半月开展一次,全年集体学习不少于12次;人大常委机关的学习每周两次;机关县级干部每人每年记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至少撰写1篇理论学习体会文章;其他干部职工每人每年记学习笔记不少于3万字,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不少于2篇。(李芳仪)
  岷县人大常委会深入乡镇培训新当选代表 甘肃省岷县人大常委会组成7个培训小组,分别深入全县18个乡镇,对新当选的县、乡镇人大代表进行了培训。培训中,学习了监督法,讲解了人大制度和代表工作等知识,观看了由省人大常委会代工委原副主任马耕夫主讲的代表法光盘,并向代表印发了有关学习资料。代表们克服种种困难,尤其是农民代表在农忙之际放下手中的活计,认真参加培训,使参训代表人数达到了85%以上。(王学鹏)
  宁县人大常委会“武装”人大宣传通讯员 为改变人大宣传工作无新意、宣传力度不大、稿件见报率低等问题,甘肃省宁县人大常委会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每个通讯员免费订阅了《中国人大》《人大研究》《人民之声报》《人民代表报》,购买了人大工作手册等书籍,配备了一台电脑,并安装了两台打印机、一台传真机,方便了通讯员的写作和发稿。不到半月时间,先后在省、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发表宣传人大工作的新闻报道及理论文章18篇,真正实现了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刊上有文章。(张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