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2007-12-29 00:00:00吴金辉
中国教师 2007年1期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职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当前,无论是专家还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都把教师专业化提到了教师教育的重要议程。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们所做的工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究竟起多大作用,这是值得所有参与者反思的。
  
  一、目前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备受重视。与此同时,教师培训工作也一轮接着一轮地开展,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表面上看似乎颇有成效。然而对于广大教师——受训者而言,却存在培训不能落到实处的问题,教师自身并没有感受到专业的特有品质,有些教师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培训,忽视了教师的个体需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级都非常重视教师培训,但培训形式往往是集中授课,一集中就是几天,自始至终都是台上讲台下听,参训者不但是听,更是忙于记,没有时间理解、消化。更为重要的是,培训者忽视被培训者的身份——教师,因此,培训存在着通识性过强而个性化不足的问题,也就谈不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是各类培训缺乏统筹规划,忽视了专业提升。当前,各级培训机构都在举办形形色色的教师培训,参与培训的教师有一定的收获是无疑的。但是由于各类培训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统一的评价指标,导致同是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缺乏必要的衔接,出现了培训内容重复、不同类别培训内容相同的现象,难以使受培训者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三是培训目标不明确,忽视了专业化的内涵。当前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目标泛化,认为只要培训就是在提高教师水平,没有真正明确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排满课程,而忽视了要促进培训对象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是被培训者对专业化内涵不明确,忽视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许多教师作为被培训者,认为参加培训就可以增加知识,拓宽视野,就是提升专业素质,对教师专业化的真正内涵不明确,没有很好地去规划自身的专业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教师培训如何引领教师不断走向专业化,如何保持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成为当今教师教育部门必须认识到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的重要问题。
  
  二、教师培训如何体现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专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强调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熟悉了解所教专业的必备知识,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二是强调专业技能。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三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四是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实践智慧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展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从以下方面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理论学习要与实践紧密结合。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培训内容不能仅仅是通识教育,而应该结合当前课程改革,体现学科性、专业性,提供有效指导学科教学的新理论、新思想、新知识。专家的报告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讲清新理论的实质,以教育理论透视教育实践,以教育理论去解读教育实践。教师自己要结合实际认真领会,深刻反思,在专家的引领启发下自学,并就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与专家沟通、与同事交流并展开讨论。
  第二,培训者与教师共同进行实践探索。培训者需要与教师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解决教师培训中理论向实践的转移问题。教师的培训本质不在于传递知识,而在于激发、指导教师们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参与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为教师们的认识、交流、体验提供充分的条件。培训者与教师一起学习先进的学习理论与教学观念,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共同探讨、审议一堂课的设计,其中不乏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
  
  三、如何实现教师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者应通过调查培训需求,了解不同层次的老师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的不同需求,及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是多样性的,但从教师专业化角度而言,应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贴近教师教学实际的培训(尤其是案例解读)、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困惑的学习培训……培训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集体授课、问题练习、专家讲座、对话讨论等等。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参训者真正意识到培训是自己实现专业成长的现实需要。
  首先,培训者要转换理念
  培训者要做好定位工作:一是目标定位,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并逐步形成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教学风格,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二是服务定位,在工作中充分树立服务意识,本着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的理念,把培训送到学校,让培训回归课堂,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
  培训者要深入到教学一线,介入到教师的具体教学情境中,针对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开展参与式培训,实施专业化引领和指导。培训者可以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根据教师已有的经验和体会,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使教师由被动接受培训转为自觉参与培训,由被动学习转为自觉学习。
  其次,提高实效,研训同步
  在课改中,很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作为培训者大都有着比较扎实的理论水平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可以为课堂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和理念的支撑。同时,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可以为课改理论和理念的有效实行提供实践基础。因此只有为全体教师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充分调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使之置身于研究情境之中,才能在不断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中成长。
  再次,为教师建立专业发展档案
  为了准确地观察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应该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专业发展档案。具体包括教师的前期状况分析,每一次研究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每一次研究取得的成绩,培训教师的评价,教师的教学反思(包括试验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培训教师的研究反思)等,有效地记录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进程,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