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腐败案件精评(上)

2007-12-29 00:00:00吴立果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1期


  上海“社保案”:
  在反腐败中贯彻“民本”精神的范例
  
  任何人论及2006年查办的腐败案件,都不会遗漏“上海社保资金案”。原因有二:一是此案致使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下台,陈良宇成为继陈希同之后第二个因腐败被查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透射出高层“反腐败不设禁区”的强烈信号;二是由“上海社保资金案”,引发了高层对社会保障战略储备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在反腐败工作中切实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的执政思路。
  上海“社保案”涉案人员众多,但漩涡的焦点人物,同时也是该案被公开宣布逮捕的第一人张荣坤,正一点点被剥去“神秘富豪”的面纱,暴露在公众视野下。
  张荣坤最早被公众所熟知是在2002年的《福布斯》富豪榜。当时,张以11.98亿元人民币的身价名列第48位。此后,张荣坤的名字不断地出现在各种版本的富豪榜中,至2005年底,已升至《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6位。
  2002年2月,张荣坤成立福禧投资公司,旋即以32.07亿元拿下了沪杭高速公司上海段运营的99.35%的股权。到2005年6月,福禧投资参与管理的公路里程已达200公里,总投资超过100亿元。2004年,张荣坤的福禧投资跻身上海电气改制,最终出资9.6亿元持有8.15%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2006年7月份之前,4年时间里,张荣坤用借来的32亿元资金将公司打造成为一个总资产超过100亿元的巨无霸!
  而随着上海企业年金中心(下称年金中心)对其旗下福禧投资诉讼案的立案,庞大的资金来源已经非常明晰:张荣坤第一笔收购需要的32亿元资金,正是从上海企业年金中心获得。
  2006年7月17日,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因涉嫌违规使用32亿元社保基金而落马。随后,张荣坤也被相关机构调查。祝均一的落马终于撩开了张荣坤一夜暴富的神秘面纱——原来又是一场官商勾结的精彩大戏。
  有人惊叹,想不到一个大上海被三十多岁的外乡人张荣坤搅得天昏地暗!自从张荣坤被抓,上海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如过江之鲫,一个接一个地浮出水面。这些被“双规”、“接受审查”、“接受调查”、“协助调查”的名流包括政府官员、国企老总及民营企业家。
  上海社保案到底要“拽”进去多少人,目前无法确知。但即使已知的部分案情,作为旁观者也可看出此案涉及金额之巨、影响面之广,实为建国以来所罕见。涉及本案的官员、民营企业家与国企老总之间,一改简单权钱交易的老做法,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展现出一幅“金融时代”官商勾结的新图景。
  有关方面评论道:上海社保腐败窝案东窗事发,再一次证明了一条真理:哪一个领域缺乏从制度上对官员权力的刚性约束,这个领域就可能成为饕餮者的盛宴。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却有人打起这笔钱的主意,频频发生各种违纪案件,这应当引起人们反思。前财政部长、现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日前接受央视《对话》节目采访时表示,听了上海“社保案”后第一感受是——“祝均一他们胆子也太大了!”
  
  李大伦案:
  郴州官场强震覆巢之下无完卵
  
  “从政为官三十年,回首往事心怡然。休言怀才谋大略,但愿清廉归平淡。平生只念苍生苦,富民强国求发展。历尽艰辛终不悔,一腔热血荐轩辕。”
  如果不知作者其人而读了以上这首诗作,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作者必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廉洁奉公的优秀公仆,并对其由衷地加以赞许。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首诗出自腐败透顶、敛财数千万的前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之手——由此,世人再一次领略了官场之上“口言善,身行恶”的腐败分子登峰造极的作秀水准!
  多数国人对有“一市八县”、456万人口的郴州很陌生,但提及“嘉禾拆迁事件”、“全国住房公积金第一案”,或许有更多的印象。春秋战国时郴为楚地,自秦置郴县始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今日郴州名动天下,则缘于这里出了一批腐败高官,市委书记、市委纪检委书记、市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无一幸免,而且涉案金额无一不在千万之上!
  李大伦1950年生在湖南省桃源县的一个偏僻乡村,曾当选为党的十五、十六大代表。他主政郴州七年零三个月之后的2006年5月23日,在上午8点半的全国散文期刊联席会议刚刚开始之时,李接到一个电话后,他向身边一名中年男子交代了几句,匆匆离开会场。当晚人们知道,他被找去“谈话”,随后被“双规”。李大伦的妻子、儿子也被有关方面带走“协助调查”。
  6月19日,李大伦案情已经明朗。湖南省纪委和省检察院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规劝与李大伦有染的官员,在10天内主动自首,争取宽大处理。由于交待问题的人数太多,络绎不绝,截止时间延长了一个星期。据知情人透露,短短半个月所上缴的赃款达到上千万元,而这还不包括存有侥幸心理的官员。关于李大伦案件的最新消息是:“共侦查105人,涉案到位29人,已采取法律强制措施18人。”李大伦案移交检方之前,一份《关于李大伦案初步调查报告》称:据李大伦及其妻子陈立华交代,两人共收受贿赂1325万元;另有600多万元人民币、12.2万美元、2000欧元、8000加元,未计入贿赂金额当中。上述涉案金额共涉及158名党政干部和民营企业家。李大伦的“腐败专利”是城建工程项目。在郴州,路人皆知的是,全市活跃着一帮湖南常德籍的建筑老板,其中以邢立新最为著名,二人私交甚笃。1999年2月,李大伦“入主”郴州,一介书生的邢“尾随而至”,在当地经营房地产项目,案发时个人总资产上亿元。李大伦在郴州上马一大批工程,并在一次全市工作大会上,喊出“谁影响城市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的口号。后来属下各县甚至把这句话贴到了公路两旁,此言后来因“嘉禾拆迁案”而被国人所知。
  8月9日,52岁的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樊甲生接到湖南省委开会通知,匆匆赶至长沙,下车后即被专案组控制。9月1日,处理该案的一名副检察长透露,樊甲生向省纪委供述的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樊甲生是李大伦的得力助手。2002年,李大伦将其提拔进入郴州市委常委班子,协助一名工业副市长分管矿山。樊甲生担任市委宣传部长仅一年,就找到了一条发财门道,被新闻界称为“矿难新闻灭火队”。当一些非法开采的小煤矿发生严重矿难事件后,樊甲生常常要求在第一时间对消息进行封锁,而后可获得矿山的干股或现金回报。既然受惠于李大伦,樊甲生也知恩图报。在李大伦被“双规”后,主持宣传工作的樊甲生指使市委宣传部下发了一个“三不准”文件:即不准给外来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不准接待外来媒体记者;不准与外来媒体记者联系、合作等。
  9月19日下午4时10分,郴州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及其家属被湖南省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带走。一时间,人们奔走相告,举城狂欢。出生于郴州汝城的曾锦春,是郴州官场“本地派”典型代表。1995年2月,曾锦春调至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