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大唐韩城电厂,便知是一家老电厂:耸立的烟囱,斑剥的水泥甬道,老旧的厂房。但就是这么一家30岁高龄、2300名职工的老国企,2006年靠严密管理,硬“挖”出了7000万元的好效益。
韩建孝厂长说,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公平竞争,透明分配,是大唐韩城电厂重振新生的根本。
刘锦平副厂长介绍说,众所周知的体制原因,令电厂营运面临很大困难。韩城电厂的产品有发电、项目服务。如此细分的形势是:发电受发电指标制约,少发电完不成陕西公司任务,多发电电网不要;而项目服务的多种经营面临专业市场狭小,经营人才缺乏的困境。
刘锦平说,韩城电厂装机38万千瓦,其中有2×6.5万千瓦小机组和2×12.5万千瓦机组,都属早期设计效率低下的机组,相对同类新型电厂,企业负担重,生产成本高。2006年企业取得创利润7000万元的好成绩,关键是抓住了原料煤的采购关和设备完好运行关。
刘锦平算了一笔帐,韩城电厂一年用煤130多万吨,这是一笔深藏潜力的大帐。为精细控制成本,企业采取“投入正推”、“成本倒推”管理法。简单的道理就是,该支出的购煤资金必须买到与其投入相对应质和量的煤;每发一度电的综合运营成本必须倒推到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分配上。
这种对“一进一出”“两头卡死”的管理模式,极大硬化了企业的运营环境,将管理真正落在了实处。
刘锦平说,韩城电厂充分利用煤炭需求量大的优势,对所有供煤单位坚持公平竞争原则,不买人情煤,从而稳住了燃料采购价格;其次严格燃料的采、制、化管理程序,减少亏吨亏卡(热值差控制在400KJ/KG内)现象;三是科学配方,掺烧副产品,降低消耗指标;四是坚持燃料管理人员的动态考核,防腐防变,堵死资金黑洞;五是燃料定价小组集体决定燃料采购价格。
刘锦平说,硬化“采购关”,也硬化了管理正风。对于一家老国企,这种号召力是更强大的。
为实现生产安全运行的目标,2006年韩城电厂实行了全员竞争制。在中层干部中实行公开选聘机制,庸者下,能者上。将12项经营指标层层分解到每个人每个岗位。厂对指标采取日核对,周分析,月兑现的管理办法,将完成指标与人员任用及分配全动态管理。
刘锦平说,管理企业,最重要的是管好经济指标。企业每制定一项指标都依据市场形势历经测算,力求科学合理,严格执行。由此形成了人人争先,勇创佳绩的好局面。2006年各机组消耗指标供电煤耗和2005年相比降低了5克/千瓦时,节约资金300万元。争发电量是头等要务,由于责任的夯实,2006年全厂设备利用小时达到5328小时,高出国家电网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发电量完成20.25亿度。
在稳抓主业,扩大产出(发电)的前提下,韩城电厂努力培育自已的市场进取力,走出厂门,寻求电网支持,增强对外创收。企业发挥技术人员多的优势,扩大外包工程,承包安装了宁夏两台套50MW汽轮发电机组,当年完成1200万元的创收任务。
刘锦平说,在2006年8月大唐电力集团公司经济工作会上,集团公司曾批评陕西公司经营业绩差,将成为集团公司亏损的“一枝独秀”。韩城发电厂终经一年拼搏,赢得了好成果,为陕西公司争了气。展望2007年,大唐韩城电厂定绽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