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改革动态

2007-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4期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体制机制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部署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意见》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在具体工作部署中,《意见》提出了许多体制机制改革任务。
  
  二、金融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改革发展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3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强调,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金融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企业经营效益,着力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着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改革发展任务。最近在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改革发展任务,重点是:(一)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四)全面发挥金融的服务和调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五)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六)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强化金融企业内部管理,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
  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继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银监会又发布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及三个暂行规定的审批工作指引,公布了调整放宽农村银行业准入政策首批6省(区)36个试点单位名单。这36个试点单位中,内蒙古4个、吉林5个、湖北10个、四川6个、甘肃7个和青海4个,都属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空白或不充分,对金融服务需求强烈,急需增加金融供给的地区。目前,银监会已收到了民生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等7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提出到农村地区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的申请。
  
  三、土地管理体制改革
  
  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精神,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320号),对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作出调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法由国务院分批次审批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从2007年起调整为每年由省级人民政府汇总后一次申报,经国土资源部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后由省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实施方案报国土资源部备案”。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调整后,省级人民政府将对城市建设用地负总责,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强化省级政府责任;有利于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有利于国土资源部转变职能,强化用地监管。按照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包括,我国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
  
  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要求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全国80%以上县(市、区)。会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六个方面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工作准备。要科学认识“新农合”的制度定位,实事求是、辩证、发展地看待这项制度;注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这项制度平稳、顺利推进;充分认识“新农合”制度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从实际出发,切忌单纯追求覆盖数量而忽视工作质量。二是探索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要在农民自愿基础上,继续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的农民个人筹资方式;进一步规范完善财政补助资金的拨付机制,确保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积极探索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促进“新农合”的持续发展。三是形成科学规范的统筹补偿方案,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基金的结余比例,提高基金使用效率,逐步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水平。四是加强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的监管。要加强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让农民得到适宜、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进一步规范农村药品零售价格和进药渠道,保证农村用药质量,降低药品价格;要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纳入诊疗和基本药物目录,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五是加强基金运行管理和经办能力建设。要不断规范基金监管措施,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不断改进审核报付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切实方便参合农民;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六是整合资源、协同推进。要着力整合医疗救助等相关制度和政策,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各种资源和社会资源,协同推进“新农合”发展。要加强前瞻性研究,不断解决“新农合”制度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逐步将新农合纳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
  
  五、邮政体制改革
  
  新组建的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成立。2005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分开,两改革,四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重组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邮政主业,改革邮政储蓄;完善邮政普遍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新组建的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于1月29日揭牌。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将全面履行政府职责,依法监管。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作为国有独资企业,将继续加快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的改革进程,在保障公民通信权利、保障通信安全的同时,做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共同增长。
  
  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会议决定,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效率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七、地方改革
  
  重庆市启动政府管理创新“三级改革试点”。为了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2006年重庆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市级行政机关整合执法资源实施执法联动改革试点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97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行政管理培育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00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98号),通称为2006年政府管理创新“三级改革试点”,于2007年1月1日起统一实施。(一)关于市级联动改革试点。要求,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职责分工和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执法联动,积极创造条件整合执法资源,加强沟通协作,提高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减少执法扰民。(二)关于区县(自治县、市)放权改革试点。要求,2007年2月底前,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市政府有关部门之间要按照决定规定的时限制定实施细则,完成业务对接,特别是对接好委托权限的协议、权责。(三)关于乡镇转型改革试点。要求,各试点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受托权限,认真履行执法职责;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尽可能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