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技术自主化发展思路

2007-12-29 00:00:00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技术装备协调办公室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4期


  一、国际核电技术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核电发展趋势,第一代核电站建设于上世纪50—60年代,采用原堆型;第二代核电站从70年代至今,有多种堆型而且运行业绩良好,还在增效延寿并批量建设,目前仍有23台机组在建;第三代核电站研发始于90年代,安全和经济性能提高,市场前景乐观,2005年首堆工程开始建设,但尚未形成批量;第四代核电站兴起于90年代后期,尚在研究开发阶段。主要特点是更加安全、经济,资源利用率提高,废弃物量减少,具有防止核扩散等性能,特别是核燃料利用率大大提高,预计2035年将出现商用堆。
  2005年,全球第二代核电站(堆)共有443台套,积累了超过1.2万多堆年的安全运行经验。核电装机占发电总装机的16%,核电占总发电量的20%左右。从堆型上看,压水堆占核电的56%,沸水堆占21%,重水堆占7%,其他堆型占16%。近年来的第二代机组增效延寿研究表明,美国第二代机组核电可利用率可以从70%左右提高到90%,寿命由40年延长至60年,相当于新建25台百万千瓦机组。预计未来30年压水堆仍将是核电发展的主力堆型。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建设的商用核电站称为第二代。90年代为解决公众关注的核安全和核废料问题,在第二代基础上研发的先进轻水堆核电站称为第三代,实际上是第二代技术沿着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方向不断改进的结果。
  目前,第二代核电站运行业绩良好,尚有改进潜力和发展空间,在一定时期内仍是核电技术的主流;第三代核电的设计目标要求比第二代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尤其是非能动安全系统和严重事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