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西班牙、巴西两国社会事业筹资进行了考察。两国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筹资上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一、西班牙教育筹资体制的主要特征
(一)不同层级政府在教育投资与管理方面分工明确
西班牙中央政府的教育文化与体育部负责正规教育及早期业余教育;劳动与社会事务部负责失业者培训与职工再教育;职工再教育所需资金来源于雇主与雇员所缴纳的社会保障资金,由劳动与社会事务部下辖的由资方协会、劳工组织和政府三方代表组成的“三方协调基金”负责管理。自治区政府主要负责本地区(除中央政府负责外)非基础教育的管理。市一级政府负责提供公共教育设施的用地、本地学前教育及初级教育设施的维修与运营,并负责本地义务教育的提供与监督管理。
(二)大部分教育资金来源于各级政府财政
西班牙公立学校经费主要来自中央政府教育文化与体育部和各自治区政府的预算,自治区以下政府也承担一部分。而失业人员培训与职工再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劳动与社会事务部的预算与欧盟结构调整基金的资助。虽然近年来西班牙中央政府不断向各自治区政府分税,但目前国家税依然占主导地位。
(三)非政府组织在特殊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班牙各类非政府组织在兴办教育特别是具有扶贫、残疾人救助性质的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而言,这些非政府组织的经费来自多种渠道,既有来自政府部门的经费,也有其他私人提供的资金,还有非政府组织的自有资金。
(四)部分教育培训服务采用公私合作(PPP)方式
在某些教育服务领域(如失业人员的培训),西班牙政府部门往往采用PPP的方式来选择最有竞争力的私立机构,由其负责整个培训项目的管理、运营,即通过合同招标方式向私立机构购买相关服务,可以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二、西班牙卫生服务体制的变革及筹资体制特征
(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卫生服务体系进行转型与分权化改革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西班牙对卫生体制进行改革。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是卫生服务体系从原先的以社会保险为基础的体制(以德国为代表)转向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以英国为代表)。到1999年,社会保险体系完全被国家卫生体系所替代,公共卫生经费中政府财政负担比例达98%。另一项改革则是将卫生服务管理职责从中央下放到17个自治区。
(二)不同层级政府管理职责分工明晰,政府主导型卫生服务体系完备
中央政府的卫生部负责卫生政策及相关法规的制定,以及医疗专业研究生学位以上人员的教育培训、医药政策的监管和医药卫生产品的标准制定;劳动与社会事务部负责设计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范围,监督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有关费用支付,并与卫生部一起协调卫生与其他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7个特别自治区在卫生政策方面享有相当大的立法权与行政管理权,在社会保障领域则享有中央政府所下放的一定管理权;而10个自治区在卫生领域只享有有限的自主权,在社会保障领域没有特别自治区政府享有的中央下放的管理权。省政府及大城市政府目前拥有大多数精神病医院、心理诊治中心、护理中心的所有权和管理与监督权,但未来这些卫生机构的管理权将逐步上交给自治区政府。市一级政府则负责城市卫生环境及当地公共卫生事务的管理。
(三)按人口数设立卫生区和基层卫生片,促进服务提供及设施配置的均等化
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方面,各自治区分设若干卫生区,每个卫生区包含若干基层卫生片。卫生区的设置范围并不一定与市一级政府的行政区划相一致,其管理职权也掌握在由自治区政府直接委派的管理机构手中。卫生区负责提供的卫生服务包括初级医疗、急救中心与医院服务,通常每个卫生区至少建有一所综合性医院。而基层卫生片是最基层的卫生组织,主要向一定规模的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健康、卫生防预与社区医疗服务。
(四)卫生经费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私人资金发挥补充作用
西班牙地方政府缺乏税收自主权,政府的大部分卫生经费由中央政府筹集。目前仅约有10%左右的公共卫生经费来源于各自治区政府的税收,而省、市一级的税收对卫生经费的贡献更是微乎其微。同时,私人资金在西班牙卫生经费筹资方面也起着一定的补充作用。
(五)改革财税体制提高地方政府的投资自主性,下放事权和部分财权
按2001年西班牙中央政府财政政策委员会出台的地区间财政分配体制改革方案,中央对各地方的卫生经费划拨将一并归入中央对地方的整体转移支付资金中,这意味着各地方的卫生支出第一次由地方财政来统筹安排。但在地方政府的支出预算中,卫生支出与其它类支出仍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这就是卫生支出水平不能低于一个预先设定的下限。新的财税体制改革在下放更多事权的同时,也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地方可支配的所得税比例从30%上升到33%。
(六)卫生经费分配不仅考虑地区人口数,还考虑人口结构等其他因素
根据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的卫生经费分配方法,各自治区政府从中央获得的卫生经费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按一个固定公式计算的一般性资金,其总数的75%依据每个地区人口数计算,另外24.5%依据各地区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计算,余下0.5%的资金主要考虑各地的偏僻地区的情况。二是根据残疾人口特别需要及对区外病人转诊进行补偿而建立的特别资金。这种方法有助于促进经费的公平分配。
(七)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加强私立机构在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近年来,西班牙中央及一些自治区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私营部门在筹资与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在一些特定的服务领域,鼓励私营卫生机构的参与;通过制定一定的税收激励机制,鼓励私人筹资渠道的发展;通过公私合作实现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优势互补。
三、巴西教育筹资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通过立法确立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
1988年巴西颁布新宪法,明确了普及和发展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此后,巴西公共教育支出呈明显增长势头,公共教育费占GDP的比重1989年达4.6%,1995年达5.2%,在发展中国家位居前列。1996年,巴西还颁布了新的《国家教育方针和基础法》,作为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二)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用于教育投资的经费分担比例与支出结构
根据新宪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巴西联邦政府主要负责高等教育的出资与管理;中等教育一般由州一级政府负责管理,联邦与州政府共同出资;而初等、义务教育则主要由市一级政府负责提供,由三级财政分担相应的资金。新宪法还规定联邦政府应将联邦预算的18%用于教育支出,州政府与市政府应分别将其净财政收入的20%和25%用于教育支出,并规定了三级政府教育支出中用于初等义务教育支出的最低比例。
(三)采取各种措施广泛筹集教育发展资金
巴西教育经费来源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公共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各级政府税收,除一般性税收外,还有教育专项税;私人教育经费主要由个人、家庭和私立教育机构提供。为保证政府教育经费有稳定的财源,巴西建立了“教育工资税”制度,从各单位按工资额的一定比例征收,专门用于教育支出(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公共支出)。此外,巴西还建立了全国教育基金会,并且从体育彩票、欠税罚款等中提取一定份额用作教育资金等。
四、巴西在保障公共医疗投入和促进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方面的主要经验
(一)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为主
1988年新宪法颁布后,巴西开始建立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将全部人口纳入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范围。国家卫生服务体系所建立的医疗机构网络既包括公立医院和诊所,也包括公私合作型的私立医院,其经费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一般性资金与专项资金转移,由当地政府具体负责管理。大多数人(特别是贫困人口和农村人口)所需医疗卫生服务,几乎完全依靠政府出资兴办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
(二)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及其管理更多依赖于高层级政府
在卫生服务的职责划分方面,巴西各级政府之间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分工: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公共医疗服务的大部分出资与全国性卫生政策的制定,州政府承担卫生经费的剩余部分并负责本地区卫生服务的规划、管理与监管,市政府主要负责卫生医疗服务的具体提供,而各级卫生理事会作为独立监管组织负责监督政府卫生支出的使用与分配。
(三)通过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增强地区间卫生经费分配的公平性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巴西政府开始改革中央对地方的卫生经费转移方式,将相当大一部分卫生经费按照各地初级医疗与防预性医疗的实际需求来分配,从而通过调整卫生支出的增量结构,对现有不平等的服务供给结构进行一定的调节,有助于提高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四)通过配置初级医疗队提高公共医疗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可及性
1994年开始,巴西实施了向每千户家庭人口派遣一个由一名医师、一名护士、一到两名护士助理和六名社区管理员组成的医疗队的计划。此外,巴西政府还启动在广大基层社区推广母婴护理等社区医疗服务的计划。
(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著民居住区的医疗卫生条件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巴西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投入。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由国家卫生部直接负责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防预、传染病控制及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在某些土著民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成立专门的卫生区,统筹管理对当地土著人口的医疗服务;1996年实施的土著居民环卫设施工程,帮助39000土著人口改善了居住地的环境卫生条件;培养面向少数民族的特殊医疗服务人员。
五、几点启示
(一)伴随经济的高增长,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支出应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
在从中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转变的经济高增长期,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支出应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国民受教育年限和公共医疗人口覆盖率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对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政府支出占主导地位的经费分担模式,对保障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十分重要。
(二)建立合理的财权事权分配格局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公共服务地区公平
西班牙、巴西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责权划分方面,主要有以下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各层级政府在事权上分工明晰,发挥各自优势;在财权上建立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地方政府、基层政府拥有与事权相对等的财权。二是在财政经费的地区间分配上,应基于合理、规范的分配依据,综合考虑各地区人口总量、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弱势群体的特殊需要等因素,通过中央财政转移的再分配,调节地区间经费增长的差距,减少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三)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责无旁贷并应优先投入的领域
政府在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往往受到社会事业的存量约束,社会事业规模越大的地区,所得到的经费分配比例往往也会越高;发达地区和城市高等教育和高端医疗占用过多的资金,必然减弱政府向基础教育、初级医疗、农村卫生医疗等领域的投入,加剧地区间、城乡间、阶层间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不公平。巴西政府近年来采取的以立法形式规定各级政府教育经费中用于基础教育投入的最低比例、改革中央对地方的卫生经费转移模式等措施,确保公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做法,值得借鉴。
(四)积极利用民间资金,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可以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在鼓励民间参与方面,两国政府主要采取了充分发挥非赢利机构和慈善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向私营部门开放某些特定的服务领域,为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捐助提供税收优惠,在具体项目运作上采取“公私合作”形式,分离服务购买与服务提供等政策措施。
(五)制定和实施配置标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和边远落后地区的可及性
我国城乡间和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大,可考虑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定和实施全国统一的设施配置标准,逐步缩小城乡间和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差距,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的可及性。
(六)合理定位政府与市场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兼顾公平与效率
从两国经验看,解决好保证公共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这一问题的关键,一是认清在某一具体的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存在哪些“市场失灵”,由此决定政府的干预重点与干预方式,明确政府规制的“边界”。二是应根据公共服务的不同种类(如根据不同的外部性程度),确定不同的筹资模式、服务提供模式与服务保障模式。三是政府负责筹资,但并不一定由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可以通过服务购买方式,在某些公共服务领域通过公私合作,找到政府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
(考察团成员:李守信、刘宇南、郭景平、苏琳、张长春、田茂成、黄玉林、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