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有关宏观经济形势争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是投资是否过热?这个问题可细分为:投资增速多高才能界定为投资过热?投资过热表现为总体过热还是局部过热?投资过热是否引致整个经济过热?20—30%的投资增速是否可持续?要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客观、清楚的认识,首先需要回答的是: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投资是否过热?
第一,经验标准
一方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看,在1978—1994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三次大的波动,每次波动都是由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速引起的。短期内,投资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引起投资品价格上扬,通过价格机制传导到消费品价格,进而引致通货膨胀。中国经济的几次大的波动表明,当经济增长率高于9%左右的时候,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这些经验就成为我们判断投资是否过热的一个标准。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增长时期,GDP增长率保持在9.5以上的高位水平,而且投资保持了25%左右的增长水平。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投资增速过快的宏观调控措施,但2005年以来的投资月度数据仍表现出持续攀升的态势,这样的增长格局不得不让人未雨绸缪。另一方面,从国际比较看,中国的投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近几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的投资确实存在“三高”现象,即投资增长的绝对速度偏高(2006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长率达到30%),投资占GDP的比重偏高(2005年,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46%),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偏高。这样的总需求结构不仅导致了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调的状况难以改善,而且也增加了经济增长出现大幅波动的风险。
第二,阶段标准
无论是历史的纵向比较还是国际的横向比较,判断“投资是否过热”必须置身于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投资率会随着工业化程度或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不断提高而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规律。与这一阶段相伴而生的是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由此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住宅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进而又拉动了整个经济增长,使中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投资拉动型特征。而今后一段时期内,这种趋势仍将继续。因此,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率维持较高水平的现象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三,效率标准
投资的效率标准实际上是用来回答高速投资增长是否可持续的问题。测度投资效率的一个指标是投资效果系数,即一定时期内单位投资量产生的GDP增加量。根据测算,近年来我国投资效率不仅远低于同期世界的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水平,而且还呈现出下降趋势。显然,这种粗放式投资增长模式将会对国家现有资源形成巨大压力。
第四,效应标准
投资快速增长是否一定引致经济过热,并引发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是否也悄然向更合理转化?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乐观的,那么至少可以说,短期内,高投资增长速度是可以接受的。就目前的中国经济走势看,基本延续着“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而且,从投资资金来源结构看,自筹资金的比例超过50%以上。从投资的行业结构看,煤、电、油、运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得以加强。表明在投资领域中,市场导向的竞争机制正逐步加强,投资结构向优化、合理方向发展。
我们对“投资是否过热”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乐观而谨慎的。乐观是因为,当前投资增速保持在一个相对高位增长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谨慎是因为长此以往的高增长,不仅不利于改善中国经济内部不平衡问题,而且也会增加经济波动的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