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经济增长较快,运行质量较好;受全球流动性过剩冲击,本币升值加快,资产价格普遍上涨,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各国政府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减轻通胀压力,相继采取提高利率等措施,目前看,效果还不明显。2007年如果政策力度加大,加上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幅有可能小幅回落。
印度
受国内需求带动,四季度印度经济增长8.6%, 增速已连续8个季度超过8%。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和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给外资进入创造良好环境,印度政府加大了对道路、港口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6年4—12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8%,增幅高于2005—2006财年2.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11.8%,提高2.7个百分点;投资品增长17.5%,提高1.7个百分点。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四季度金融房地产业增长11.6%,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商贸和酒店业增长13%,提高3个百分点。
(二)居民收入提高促进消费扩大
过去9年,印度人均GDP翻了一番,年收入超过10000美元的家庭年年递增。由于企业开工率高,印度出现了熟练劳动力短缺、工资飙升的现象,目前工资水平处于历史高位。有关部门预测2006—2007财政年度人均工资将增长15%,增幅居亚太地区之首;人均收入增长7%,是15年以来最大增幅。居民收入的增加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基础,消费者购买汽车、手机及房屋等耐用消费品的欲望较强。2006年4—12月,消费品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5%,其中耐用消费品增长11.4%。
(三)经济增长偏热
主要表现,一是信贷规模快速扩张。2004—2006年,印度贷款额翻了一番,其中住房贷款增长55%,房地产业贷款增长102%。2006年4季度印度第三大贷款银行HDFC Bank的贷款额增长33%。二是股市火爆。2006年印度股指一路上涨,5、6月孟买Sensex指数涨幅为30%,10月30日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3012.49点,后来又突破14570整数关口,全年累计上涨38%,连续3年领先新兴市场。三是通货膨胀加剧。2006年末批发价格指数为208.1,比年初上涨6.1%,已经高于印度央行设定的5—5.5%的目标上限。目前地价处于历史高位,房价在过去4年里上涨超过4倍。
二、政策取向与经济展望
印度经济偏热的原因之一是流动性过剩。从去年7月24日到今年2月6日,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升值6%,在本币升值的大趋势下,海外对冲基金进入印度寻求高回报,为稳定币值,央行不得不购入外汇,使过多的资金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加上消费需求扩大,推动通货膨胀加剧。为抑制经济增长过热,印度政府想方设法减少流动性过剩。一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印度央行放弃了2002年提出的短期内将存款准备金率降到3%的目标,从2004年10月起连续三次提高准备金率至6%,后两次频率加快,分别在2006年末和今年初,导致各大银行纷纷提高存贷利率。二是加息。2006年央行连续四次调高隔夜贷款利率,今年1月又上调0.25个基点至7.50%,隔夜贷款利率已处于四年来最高水平。同时还加大了对特定行业的贷款限制。三是鼓励向海外投资。将印度居民在一个财年里兑换外币的最高金额提高到5万美元,允许全部保留外汇账户中的外汇收益。
当前,印度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强劲扩张拉动,对出口的依赖性还不高,因此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其影响有限,如果政策力度适当,经济仍将快速增长。印度统计局近期预测,2006—07财年经济增长9.2%,创近18年来最快增速。其中,服务业增长11.2%,制造业增长11.3%,分别比上财年提高1.2和2.2个百分点。
韩国
在出口与消费带动下,2006年韩国经济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是200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四季度增长4%。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税收总额138万亿韩元,比上年增长8.3%,大大高出年初增长2%的预算。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好,出口增长14.4%,增幅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8.4%,提高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292.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5亿美元。四季度出口增长13.8%,比上季度回落2.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拉动消费支出增加,全年户均收入增长5.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增长7.7%,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户均消费支出增长4.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四季度增长7.6%,提高3.5个百分点。物价涨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涨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四季度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就业状况改善,失业率3.5%,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四个季度分别为3.9%、3.4%、3.3%和3.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韩元升值加快。2006年韩元对美元升值8.2%,升幅居亚洲货币第三,比上年加快5.2个百分点。韩元升值不仅给出口造成影响,还增大了金融风险。为了平抑本币升值,央行不断购进外汇,2006年末外汇储备达到238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84亿美元,总量名列世界第五位。市场资金充裕推高资本市场价格。一是股指大幅上升。去年韩国股指平均上涨26%,今年继续上扬,2月14日韩国KOSPI指数收报1436.10点,上涨1.3%,创下去年12月22日以来最高收盘点位。二是房价上涨过快。迄今为止本届政府已宣布了9项房地产政策,2006年两次出台措施,将转让第二套以上住宅的交易税从9—36%提高到50%,从严控制住房贷款,打击投机,抑制公寓和普通住房价格过快上涨;今年1月1日起,对非土地所有者自住土地的交易征收60%的税,但政策效果没有起色。据韩国不动产银行调查显示,2006年12月中旬比年初,房价平均上涨21.2%,高于纽约房地产价格上升幅度。房价不降的原因主要是供给不足和流动性过剩。韩国4900万人口中约2000万生活在大首尔地区,近几年住房建设数量大量减少,2005年私人住房建设比上年减少25.1%,而政府不断提高房屋交易税导致许多原本打算出售房屋的人停止了出售,使住房供给更加紧张;加上海外资金进入房地产寻求高回报,推动房价只涨不跌。目前,政策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地产价格上涨,三位政府高官已因房地产政策失败引咎辞职,为政府进一步出台调控政策增加了难度。
二、政策取向与经济展望
为确保经济稳定增长,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抑制韩元升值、支持企业出口的政策。
(一)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2006年,由于政府放宽个人海外投资限制,韩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84.6亿美元,比上年大幅增长104.4%,创199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今年政府继续鼓励对外投资,力争每年促成100—150亿美元的资本流出。主要是:企业和个人购买国外不动产的最高限额从100万美元提高到300万美元;三年内免征海外股票基金投资资本收益税;大幅增加用于海外资源开发的贷款额度,贷款总额预计为4260亿韩元,比上年提高58.3%,其中3026亿韩元用于资助本国企业开发海外油田,比上年提高73.6%;增加企业基金5500亿韩元(去年为3600亿韩元),支持企业投资新兴市场。
(二)提高利率
自2005年10月以来,韩国央行五次上调基准利率至4.5%,利率水平为五年来最高。2006年12月23日开始,17年来首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活期存款准备金率由5%提高到7%,长期存款准备金率由1%降至零。
(三)增发债券
进出口银行计划增加发行一倍多的债券,用于支持出口企业。政府将投资2.2万亿韩元增强企业研发力度,其中537亿韩元用于增强大财团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扶持至少57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韩国是出口拉动型经济,受全球经济增长放慢、韩元升值影响,出口将受到抑制,加息的作用也会削弱私人消费欲望。政府预计2007年经济增速将减缓至4.5%,出口增长回落到10.4%,为5年来最小增幅。
新加坡
受内需和出口强劲带动,2006年新加坡经济增长7.9%,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增长7%。
各项经济指标向好。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生产指数增长11.5%,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内需增长强劲,政府消费支出增长11.2%,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私人消费支出增长2.5%。四季度国内批发贸易指数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0.8%和1.5%,其中,电子元器件增长17.1%和10.7%,建筑机械增长23.6%和17.8%。投资增长11.5%(上年为0.1%)。对外贸易较快发展,商品进口增长11.8%,提高2.4个百分点;出口增长11.9%,回落0.3个百分点。物价处于低水平,通胀率为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就业状况改善,失业率2.7%,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股市火爆。新加坡良好的经济基本面,给股市提供了强劲支撑。2006年10月25日,在银行股带动下,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收报2714.66点,创出历史新高;12月28日进一步迫近3000点大关,达到2981.83点。今年初,受政府下调企业税税率2个百分点的利好消息影响,金融和电信类股推动大盘走高,2月15日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收报3252.49点。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2006年新加坡元对美元平均升值4.8%,比上年加快3.3个百分点,但升值速度逐季减缓,四个季度平均升值3.7%、2.4%、0.7%和1.3%。2006年末外汇储备1368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2亿美元,总量居世界前八位。虽然新加坡同样受到全球流动性过剩冲击,股市房市活跃,但政府始终维持新加坡元温和、渐进升值的政策,积极管理好外汇储备,银行利率保持稳定,2006年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与上年基本持平。
预计2007年经济增长仍将较快增长,受出口放缓影响,增幅可能放慢。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