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谁是颠覆者?

2007-12-27 09:33张志勇
中国中小企业 2007年12期
关键词:汽车行业电池新能源

张志勇

2007年11月1日,对中国的汽车厂商以及消费者来说,有两个重要的新闻:一是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二是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生效。

来势汹汹的油价上涨固然有其内在的商业规律,但是成本的加大,导致当前汽车产销市场面临萎缩趋势;新能源汽车准入政策的严格标准,则使得厂商开发新型汽车难上加难。

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一方面,市场对节能环保车的需求欲望越来越强烈,另方面,厂商开发新型能源汽车的门槛抬高。

国家新政策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必须提交申请,核准后方可生产。有分析认为,发改委总共设定15 道准生门槛,企业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发改委表示,经过考核没有过关的企业6 个月后才能再次提出申请生产新能源车。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开发新能源汽车势必成为一种必然和趋势,这个庞大的市场是可以预见的。但是,哪一个国家、哪一家厂商最终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谁就能够成为未来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导者。

目前的汽车工业,虽然已经经历了100 多年的发展历史,期间动力技术革新不断完善,发动机、变速箱的效率不断提高,车用材质不断优化,车身重量不断减轻,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源于传统的以汽油、柴油为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系统的基础之上,并没有革命性的创新。

日本著名的汽车专家藤本隆宏在他的著作《能力构筑竞争》中认为,未来可以颠覆目前世界汽车行业格局的将是在动力技术首先实现革命性突破的领先者。

谁才是这个颠覆者?

比亚迪的王传福公开表示,他们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种铁电池,并具有量产的可行性。那么,王传福会是那个世界汽车行业的颠覆者吗?

一般认为,未来汽车的动力源将是以电池技术为主要驱动。目前的混合动力无疑将是适应当前交通状况、技术发展、厂商成本、市场承受能力等方面比较恰当的过渡技术。

但是,以电池取代目前内燃机,需要构成诸多方面的因素才具有可行性。首先是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要能够达到足够远的距离才具有可行性。其次,成本要低,必须在市场能够承受得起的条件下,这种电池技术才具有市场推广的意义。第三,制作简单,技术能够标准化,这样才能使得电池供应成规模批量。第四,回收处理环保。电池技术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在循环使用一定时期后,如何在回收利用上保证环保质量,需要技术上的突破。

在所有的因素中,归结为一点,就是新能源汽车,不论是电池还是其他变种,都必须能够为市场所接受,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便宜的交通工具。这使人想起20 世纪初,汽车行业从贵族走向平民的过程。

在汽车行业发展的初期,汽车一直是作为一种贵族使用的交通工具、奢侈品而存在,或者被汽车的狂热分子所钟爱。汽车的产销量非常小,几乎所有的品牌汽车都主要是依靠手工打造而成。当时每辆汽车大约卖5000 美元,按照工人一天能挣1 美元的收入水平,普通工人不吃不喝,工作10 年也买不起一辆车,农民就更不用提了。

但是,美国的一家农场主的儿子,亨利• 福特彻底改变了汽车行业。1908 年初,T 型车出现了,这种实用、便宜的汽车价格最初仅卖到700 多美元,后来降到200 ~ 300 美元,一上市便受到公众的追捧。

之所以能够把汽车价格降到如此低的水平,关键在于福特发明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流水线生产。

如果说德国人奥托1876 年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催生了现代汽车的概念,那么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则是把汽车真正变成一个行业,汽车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改变的不仅仅是汽车本身,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整个世界、整个社会。

福特的革命性创新完全是一种商业意义上的冲动,其创新的动力源泉仅仅来自于福特本人对汽车以及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

但是,在世界汽车行业发展到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况下,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发展日益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生存质量以及整个世界的文明程度的时候,某种政策的干预成为必要和必然。

大众汽车集团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一是来自于德国人波尔舍的努力,二是来自于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汽车的政策要求与标准规制。

希特勒利用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当时他对大众汽车发展大众车型的政策要求,客观上催生了现代大众汽车公司的发展。

1933 年,希特勒纳粹政权下令由汽车设计专家负责设计一种命名为“大众”的小轿车,并强行规定价格必须在1000 马克以下,技术上要采用空冷式发动机,最高时速定为每小时100 公里,耗油量限制在7 公升/百公里以下,可乘4 ~ 5 人。

1950 年代的日本政府也有此种做法。日本政府推出硬性标准规定排量、长宽大小等具体限制,从而造成日本微车市场获得极大发展。

在现代的社会,汽车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的竞争状态,但是在中国,则是政府控制下的垄断竞争市场。在这种市场形态下,后起的企业很难进入传统的竞争格局势力范围,唯有在技术上实现革命性的突破,才能够成为世界新的王者。

对于中国的企业,尤其如此。那么潜在的王者是谁呢?它必须要满足一个重要条件,即是在传统动力技术上实现革命性的突破,在此基础上,打造新能源技术条件下的现代“T 型车”,也就是说,这种新能源动力车型可以做到大规模量产,从而降低成本,以为大众所用,而不是摆设或者奢侈品。

在此新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汽车,将完全改变目前的汽车生产体系,底盘、变速箱、发动机等重要部件都将面目全非,电子技术更加大行其道,汽车的外观设计以及内饰标准将更加多彩绚烂。也许,那时的汽车行业将和船舶制造业、飞机制造业融为一个行业。尽管这一天不知道还有多远,但是这一天终究会来到。

落后世界汽车行业百年的中国汽车行业需要做些什么呢?一个孤立的王传福肯定不够。中国政府需要提供更加具体完善的政策限制或者支持,提供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前瞻性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的一个机会!

以此看来,11 月1 日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规定了如此严格的生产准入固然避免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但是,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中国汽车企业出头的机会。如果严格按照该规则实施的话,将来在中国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必将是外资企业的天下,中国企业仍然是处于一种“东施效颦”的状态。作为发改委,对于汽车行业的管理规范必不可少,但是发展、改革的政策也应该越来越多才是,而这才是发改委的本义。

猜你喜欢
汽车行业电池新能源
图画捉迷藏
汽车轻量化材料及制造工艺研究浅析
汽车行业供应链审计探讨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中国汽车年度盛典隆重开幕
相机电池的保养
硬件修复大作战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