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尔洪·热合曼
随着西部大开发逐步推进,为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在新疆全面推行了双语教育政策并在新疆农村学校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并积极推行信息技术用于双语教学实践。这不仅我国东西部教育交流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也对我国东西部教育发展同步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教育改革背景下,开设维,汉两种语言为媒介的双语教学在我国西部地区,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族中小学中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新疆教育改革的转折点。为达到双语教学的最佳效果,新疆的大部分中小学配有了电脑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等各种教学设备,在学校开展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双语教学策略。但当地各级领导以及师生对信息化教学的错误理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原因导致了他们对各种多媒体设备的过度依赖,多媒体已成为课堂活动的娱乐媒体,双语教学效果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
广大师生把多媒体视作是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媒体,教师只在意其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丰富性,而学生只欣赏其娱乐性。
具体体现在:(1)、教师课件设计不恰当,全部教学内容都用课件来呈现,容量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2)、课堂缺乏互动性,知识只单向传输,学生起了观众的作用,几乎没有师生之间的思维交流。(3)、教师的心里素质不佳。绝大多数年轻教师已脱离黑板和粉笔,而且用的是现成的课件,只注重表面上的信息时代特征,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没有一个完整的板书设计的话,学生很难抓住课程重难点。(4)、教师过于相信的多媒体的趣味性,而忽略了其枯燥性。虽然文字和声音动画的完美结合使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但超过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课堂就变得极其枯燥。
那么,少数民族学校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双语课堂教学呢?
少数民族学校多年的双语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若要真正学好汉语不仅抓紧课堂教学环节,还得给学生给予能够与汉族真正交流的机会。因为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促进学校的教育发展进度,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给少数民族学生只教会汉语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了解我国的文化,这也是做一个中国人的前提条件。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际时,虽然语言的语法结构和逻辑性准确,但在不同文化中的言语习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语言在实际用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产生误解。尤其是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城市人口汉族人的数量相当少,乡下农村几乎没有汉族。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农村中小学学生与汉族同志进行真正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的机会是少之又少。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为克州双语教学工作打下基石。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性的动态性和影视媒体作用
通过播放一些课程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影视作品,知识与语言连在一起,生动形象的呈现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差异,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学生我国汉族人的风俗习惯,从而消除他们对学习汉语的偏见,活化双语课堂环境。另外,在当地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提倡学生通过QQ或MSN等交流工具,交一个或几个汉族朋友,在网上进行他们之间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交流,在了解对方文化的同时加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在双语教学课堂中,若能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象等,就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象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多媒体投影播放,大大弥补了教师在戏剧教学中自身表演能力的不足,激活了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总而言之,信息化教育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走入课堂,是时代发展与教学改革的历史必然。它的合理运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扩充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双语教学效率与效益,利远大于弊的。它的有效运用,对偏僻地区乡村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虽然,双语教学手段还处在发展期,还有些许待完善的地方。但我们应该看到,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螺旋式发展的前进过程。因此,接受信息社会的挑战,大胆引入现代新技术,辅助多媒体技术,优化双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