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不然,在这里你就无法生存了!”
“打打打,狠狠地打他们!把他们家的地翻了,把粮食搬了,把牛牵了,把桌子椅子都搬出来烧了!……”
2007年3月28日,湘潭大学商学院金融2班大四学生杨怀保向记者回忆17年前勉县家中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时,脸上的肌肉在抽搐,声音在剧烈地颤:“那年,我才五岁,我亲眼看到父母无辜被打倒在地。那些人把粪泼在我父母身上,家里所有的东西被洗劫,家什被他们堆在一起,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平时敦厚的乡人,那天疯狂犹如猛兽,70岁高龄的奶奶上前劝阻,为首的人扬手便把老人掀翻在地……
那天晚上,浑身是伤的父亲杨世林把杨怀保叫到床前,摸着他的头,流着泪对他说:“孩子,你爷爷是军人,为人热心耿直,得罪了一些村里的强势。爷爷才去世几年,咱家就被别人欺负成这样了。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不然,在这里你就无法生存了!”
杨怀保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刺激,他感到一份沉重的担子,一下子压到了自己稚嫩的肩上。一夜之间,杨怀保仿佛长大成人。
为了能够好好读书,找出一条生路,六岁那年,杨怀保在父母的安排下离开勉县家中,寄居到了舅舅家,一住就是六年。舅舅家并不富裕,为了不被嫌弃,懂事的杨怀保一放学便给舅舅家放牛、除草、拾粪,农忙时节甚至要忙到深夜才可以休息。
弟弟杨哲出生后,家乡环境稍微宽松了些,杨怀保才回到家里并顺利考上初中。然而穷得没有饭吃的家已经无法供他上学。就在父母无计可施的时候,12岁的杨怀保决定给自己的人生来个突围。他记起了远在西安工作的一个远房亲戚,于是,他给这个远房亲戚写下了人生的第一封求助信。信中,他表达了自己想读书的强烈愿望,希望亲戚帮他父母在西安联系工作。
就是这封信,第一次让整个家庭看到了希望。不久,亲戚回信,说已经帮他妈妈陈祖琴联系好了一份保姆的活儿。
谁也不知道生活的考验下次何时到来,他只能不停向前奔跑
勉县一中是陕西省重点中学,学校位置靠近郊区,到了油菜和小麦成熟的季节,黄灿灿的耀眼景色常常吸引三五成群的学生前去玩赏。2002年的三四月间,也有一位穿着校服的学生每天放学后都骑着自行车往地里走,自行车上搭载的却并不是同学,而是一个行动不便的中年人。到了地里,他们不看风景,专门找主人家询问:“要人帮忙收庄稼吗?”
那个瘦瘦小小的男生,正是一次次面临人生考验的杨怀保。2000年,杨怀保不负家人厚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勉县一中。陈祖琴在西安做保姆,的确解决了杨怀保上初中的部分费用。然而由于过度劳累,没多久陈祖琴便病倒了,从此丧失了做重活的能力。而此时弟弟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尽管杨怀保非常努力,进入勉县一中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便以全校第五名的成绩考入重点班,而学校也破格免除了他三年的学费,然而生存带来的压力并没有丝毫减轻。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2年年中,多病的杨世林到勉县县郊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干活挣钱,才干了几天,膝盖便被钢筋砸伤,当场血流如注。工地老板为了逃避责任,根本对他不闻不问!最终,杨世林的脚落下了后遗症,也丧失了干重活的能力。
紧张的高三,别的同学进入了冲刺阶段,杨怀保却要为家里人每一顿饭的着落忧心。他给父亲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份扫地的工作,勉强维持父子二人的生活。
勤劳的父子俩尽管每天都能挣60多元,解决了生计问题,但是杨怀保抬起头来,离高考只有两个月了。
高考结束后没几天,杨怀保独自去了西安打工。在西安一个建筑工地,他找到了工作。起初老板看到身高只有1.63米的杨怀保,挥了一下手:“我们这里不要童工!”杨怀保赶紧拿出身份证。老板在疑惑中留下了他。
2003年9月1日,杨怀保在班主任老师的催促下离开了工地。五十多天的汗水换来了1000块钱。回到学校,杨怀保拿到了全国重点大学湘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于杨怀保来说,这是人生的又一个高度,却并不是马上可以扒开阴霾见到晴空之时。昂贵的学费,是杨怀保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不断突围,卖槟榔一个月收获198.6块钱
跟多年前杨怀保考上初中一样,家人仍旧对他的学费无计可施。眼看就要报到了,这个当口杨怀保再次挽救了自己的命运。他给湘潭大学打了一个诚恳+dRfGu2nDMLp8nfQVl7mvzGfrzV6zZ86/7oKCibaAvE=的电话,请求暂缓交学费。湘潭大学的回复没有让他失望。
2003年9月13日,杨怀保收拾简单的行李,拿着家里变卖粮食换来的200元钱上了路。那一天,父母送他到村口。看着苍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杨怀保内心在翻腾。对生活艰辛的体味、对家人的依恋和担忧,令他只能避开父母的目光,默默地往前走。
杨怀保前行的脚步在湘潭大学高耸的三道拱门前停住了。报到才开始,杨怀保就体会到了穷学生的尴尬。学费可以缓交,1200块钱的住宿费却不能省。情急中,杨怀保给高中好友打了一个电话,好友借给他1000块钱,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后来,杨怀保在学校勤工俭学部找到了一份推销槟榔的工作,每卖一包槟榔可以赚2毛钱。杨怀保利用休息时间逐个宿舍去推销,不一会就把第一批卖完了。一个月做下来,居然净赚了198.6元。初尝成功的喜悦,杨怀保信心大增。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杨怀保又做起了家教,终于解决了自己生活费的问题。
举家迁徙,一个19岁大学生的艰难决定
“我大学毕业时,爸妈已经56岁,然后等工作三四年把父母接过来,他们已经60岁。对于60岁的农村老人,我知道意味着什么。我一定要在父母还算健康时,多尽一点自己的孝心,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过上相对好一点的日子;同时,我要给弟弟提供尽量好的学习条件,让他健康成长!”
这是2003年春节回陕西老家之后,杨怀保给自己算的一笔账。那年春节,破败的家里完全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望着父母的白发,杨怀保渐渐生出了一个“野心”:把全家人接到湘潭来!这不是一个轻易就能做的决定,在湘潭,他们人生地不熟、没有地方住、弟弟也没有学上……然而,这笔特殊的账,却让杨怀保迅速行动了起来。他在校园周围四处打听出租的房子,又在一个好心阿姨的帮助下,给上了年纪的父亲在校园垃圾站找了一份工作。
2004年4月,杨世林终于答应了儿子的请求,来到湖南。安顿下来后,杨世林开始在垃圾站清理垃圾,而杨怀保为了心中的计划,在努力学习之余也奔波在兼职的路上。这年暑假,他在同学的帮助下去了长沙,同时找了六份工作,赚到了“安家费”5200元。当他把这些钱交到父亲手里时,父亲终于同意了儿子的决定。
2004年8月10日,一家人在湘潭大学附近一间平房里终于团聚了。
责任和孝心,一个都不能少
2005年4月,应聘成为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市场拓展部部长的杨怀保在做市场调查时,遇见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在笨拙地推销磁带。细心的杨怀保经过打听,了解到这个叫王玉林的女孩子家里由于贫穷,父亲不得不让正读高三的她辍学工作了。
杨怀保心情很沉重。在西安打工的那段日子,他深刻地体会到没有文化走上社会生存的艰难。他去了几趟王玉林家,想说服王玉林的父母让她回到学校,都失败了。第三次,当他带着借来的钱去到王玉林家时,17岁的女孩已经被父亲送去了云南打工。
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和愧疚占据了杨怀保的心,他步履艰难,声声叹息:贫困这道高高的门槛,不知道阻挡了多少孩子的求学梦,让他们流落他乡!
杨怀保的力量还很单薄,但是他在阴霾的人生路上抵御狂风暴雨的同时,始终不忘用身上仅有的一点阳光去温暖他人。贫困生有了困难,他总是马上伸出援手。2006年3月,一位贵州六盘水贫困山区的学弟郭盘金的母亲病危,得到口信的郭盘金却没有回家的车费,情绪非常低落。杨怀保知道郭盘金的困境后,马上把身上仅有的62块钱塞给了郭盘金。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市场拓展部的另外九名学生见状,纷纷解囊,筹集了500多元钱交到了郭盘金手中……
如今,这个命运多舛、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和命运的垂青。2006年9月,刚进入大四的杨怀保成功应聘到TCL公司。
然而,为了家庭杨怀保还是放弃了TCL总部的邀请而选择考研究生。
今年3月18日,当获悉自己以375分,超出国家录取线50分的成绩考上了湘潭大学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时,杨怀保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回到家,他梳理了自己的思绪,在日记中慨然写道:“在大学生活的各种角色转换中,时常也会觉得自己很累很累。但是,我现在已经长大,我要勇敢地把这份责任承担下去……”
(蒋雨涵荐自《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