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唐
去年夺目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瑰玉清雕-Alan and Simone 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专拍,今秋仍将有100件精品被推出,这些精品将于11月27日亮相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其中至为吸引藏家眼光的扛鼎之作是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
这一白玉笔筒器壁通景雕琢山水人物图,风格像极中国画卷——两只仙鹿缓步于松林山石之中,走过重叠山林;一羽仙鹤单足挺立苍松之下,回望在祥云中飞舞的同伴,遥遥呼应。山后一老人右手策杖,长鬓短发,身着长袍,袖似迎风,小童手捧仙果紧随身后拾级而上,远处两童子手持灵芝,搬着磬,放在石案上歇息,山间小桥楼阁,苍松挺拔,芭蕉摇曳。另一老人手持灵芝,身旁童子手持桃枝扛于肩上,兴高采烈地跟随。
笔筒整体雕工淳朴自然,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于人有亲临太平盛世之感。这一笔筒的预估价在1000万至1500万港元之间,由于器型大方,且玉质笔筒的稀少性,极有可能创造出又一件“千万元”笔筒。
笔筒是古今皆宜的小物件,即使在今天也被广泛使用。在明代以前,毛笔是放在笔床上的,到了明中后期,笔床才被大量兴起的笔筒取代,这也使得如今收藏界可见的笔筒多是明清时制。
目前人们所见最早的一件笔筒是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朱松邻制松鹤纹竹笔筒。朱松邻是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嘉定派竹刻的开山始祖,他做的笔筒参用圆雕、透雕和高浮雕等技法,刀法深峻,立意古雅,尤为珍贵。除此之外,明制的笔筒还有瓷笔筒、漆笔筒和木笔筒。北京故宫就藏有明“宣德”寄托款的戗金彩漆云龙笔筒,也是为目前存世最早的漆笔筒,木笔筒则出口自明万历年间的墓葬里,为一紫檀笔筒。
到了清代,笔筒的材质更趋向多样,瓷、木、竹、漆、玉、紫砂、象牙、玛瑙、葫芦等都有发展。除了竹雕笔筒的工艺愈加圆润繁复之外,这一时期的瓷质笔筒更是发展迅猛,成为笔筒中仅次于竹雕笔筒的一大类型。品种也涉及到了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墨彩、五彩、粉彩、斗彩、单色釉等各个品种,其中,康熙的青花、雍正的墨彩和乾隆的粉彩笔筒,均体现了当时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在这一时期,制瓷业空前繁荣已达巅峰,瓷质笔筒是一次烧成品,之后无法对其再动手脚,因而烧造工艺越难价值就越高。在拍场上,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瓷笔筒也属藏家的难得之物,其近年来在拍场上价格的增幅也最大。
这一时期的玉质笔筒也极精美,其挑选十分讲究,除雕工外,还要讲究玉质。相对于瓷质和竹雕笔筒,玉质笔筒的数量较少,比较少见,因此,每有精品都能拍出高价,尤以白玉为贵。和玉质笔筒类似的是硬木笔筒,这些笔筒以紫檀木、黄花梨木、沉香木等名贵木料雕刻而成,讲究纹饰繁缛,借鉴了牙雕、竹雕、漆雕等技巧,雕刻十分精细。尽管用料的高档与否只是判断笔筒价值的其中一个参考方面,但是人们仍然愿意简单地相信只要有名贵的木料就有收藏价值,这也使得木雕笔筒的上扬空间巨大。
瓷质、竹雕、玉质及硬木,这四种材质的笔筒无疑最受市场追捧。但作为一种文化收藏,笔筒本身与文化和文人紧密相连,所以文化含量越高的笔筒价值越高,其实是名家作品。清代文人墨客、诗画名家素有在笔筒上题诗、作画、或者题印的习惯,有着这些铭款的笔筒因而具有较高的价值。除此以外,工艺、艺术水平越高,品相越完整的笔筒越具价值。以瓷质笔筒为例,除了要看胎、釉的质量外,主要看瓷画的水平和青花的发色,瓷画水平不同,价格会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