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洛华
《经济学及其敌人:反经济学理论200年》
[澳大利亚]威廉·奥利弗·科尔曼著 方钦梁捷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9月出版
我刚刚出版了一本新书《经济学家是我的“敌人”》,现在又拿到这本由科尔曼写的《经济学及其敌人》,总结和梳理经济学200年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批判。我于经济学本来就是个外行,只是反对将经济学的思想带入到金融学领域来思考问题。这本新书仍然是捍卫经济学的正统地位的著作,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经济学的“国防白皮书”。
这本书列举了经济学的各种敌人:从道德层面、阶级层面、种族层面,等等,著作本身是一本优秀的经济学的学说发展史。由于本书将金融学从经济学的敌人名单中遗漏了,我来做一个拾遗补缺的工作吧。
国人对经济学的尊敬和热衷很大程度上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路线之后。既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我们就要学习经济学。平心而论,改革开放近30年的伟大成就是经济学所指导的吗?不是。我们今天的成就是小平同志伟大的智慧和气魄,是中国人民特有的勤劳刻苦精神,是难得的国内外相对稳定的历史机遇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学并没有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起过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也没有经济学家在事先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是在事先说一些非常玄妙的理论,事后又反复强调政府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和他们建议的一致等等。
所以,我建议要把经济学的正确性和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区分开来。并不是因为我们拥有了伟大的经济学,促使我们取得了伟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尽管如此,我们确实有一个庞大的经济学家的队伍,对此,我觉得啼笑皆非。
我属于市场派人士,贴近市场,远离书斋,这样才有可能找到真理。我越是在实践中摸索,就越是觉得经济学的问题还真不少。供求关系只能决定商品价格,与资产价格无关。这些道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上证指数1700点,证监会开始重新审批发行新股时,发表文章指出:大扩容是大利好。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投资人应该在股票供应大量增加的时候,提前抛出股票。这一回,经济学的信徒们可就踏空波澜壮阔的大行情了。
经济学主张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的问题也完全不适用于金融学。如果不是亚洲各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错误地照搬经济学教科书进行加息的话,这场危机也许不会扩散。同样的原理在金融学看来,要抑制中国的通货膨胀就只有人民币升值的一条道路,加息将导致房价进一步上涨,是对通货膨胀的火上浇油。这些原理在金融学看来是那么的自然,而对于经济学看来则是离经叛道。
不管怎样,《经济学及其敌人》回顾了经济学在发展的200年过程中,对来自伦理的、道德的、宗教等方面的批评进行了有价值的分析。读来确实让人对过去200年的经济学发展史有了同情的认识。如果今天经济学的信徒为他们的开山鼻祖而感到自豪的话,这种自豪来自于经济学提倡追求效率的正确性。
但是,经济学刚刚在200年的纠缠和恩怨中完胜了其他方面的老对手,赢得了广泛的信徒,却又迎来了我这样的来自金融学的新敌人。我反对将经济学的各种观点和模型带入资本市场,而主张由资本市场来完成有关未来的风险定价工作。在我看来,经济学是关于商品的学科,而金融学则研究资产,经济学缜密地观察过去,金融学则迫切地窥视未来。分清了我们的不同之后,也许我们就不那么敌对了。
不过,我仍然想嘲弄一下经济学家们:经济学最初提倡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却无法忽视这样的一种尴尬的境地:真正有效的金融市场将取代任何人的任何模型,对各项资产的未来风险进行定价,经济学无法得出事先的、先验的模型来预测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动。也许这就是命运,经过200年的争论,经济学取得了社会地位和公众认可。然而,经济学本身却在胜利的那一天,被赢得那件他们曾经用来克敌制胜的武器——市场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