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不应让中国单方面调整储蓄
马丁·沃尔夫对中国经济有这样的观点:近年来,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呈现爆炸式增长,并且累积大量外汇储备,而这样做并不明智。而减少储蓄,让名义汇率更快上升,才消除中国当前政策可能带来的通胀后果。
马丁准确触及了与中国经常账户及贸易顺差急剧扩大相关的庞大领域。以任何历史标准衡量,中国的储蓄盈余都绝对巨大,正如过去25年,对于一个成熟的工业国家而言,美国持续存在的储蓄不足也是空前的一样。
然而,马丁把重点放在中国(或者说,我愿意加上日本等其他高储蓄率的亚洲经济体)的单方面储蓄调整上,这是不对的。除非美国支出低于收入(即出现储蓄净增长),否则东亚经济体单方面进行储蓄调整的努力将会落空。这不是一个理论假设,而是来自于将双方国民收入账户联系在一起的国际收支同一性。
马丁强调七国集团(G7)不是解决这种全球失衡的适当场所,这种说法非常正确。应该建立一个包括以中日为首的亚洲国家集团、美国以及(或许还有)欧元区的简化论坛。为了收到成效,所有国际协议必须是双方面的。美国同意通过(例如)提高税收的方法降低支出,而亚洲国家则采取相反的做法。这样的协议看上去可能不切实际,不太可能实现,但这是消除全球失衡的唯一途径。
如果试图用一个错误的变量——汇率——来解决储蓄失衡的问题,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汇率变动不会对任何一方的储蓄行为产生可预期的影响。从宏观角度而言,汇率变动仍有可能很不稳定。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日元被迫升值导致日本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随之而来的是长达10年的低迷时期,但也未能“修正”日本经常账户盈余在日益下滑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
密歇根州立大学 新产品:提早预告还是惊喜揭幕?
苹果电脑CEO斯蒂夫·乔布斯每年一月都会在旧金山莫斯克尼会议中心(MosconeCenter)举行的麦克世界产品博览会上亮相做主题演讲。行业的专家学者和苹果的粉丝等人通常在展会开始前的数周就纷纷开始揣测苹果公司今年会呈现给大家什么样的礼物。苹果公司的惯例是对自己的产品严格保密,然后再在某些行业盛会或精心筹划的公司产品发布会上大肆渲染公布。很多时候产品都是在乔布斯对外公布消息之后立即装船发货。但并非所有的公司都推崇这种做法。譬如,微软就总是在产品计划演示结束后的数月甚至数年后才正式推出产品。
那么哪种方法更加有效呢?沃顿商学院的专家指出,这要取决于产品、公司以及公司的行业地位等因素。
事实上,这并不是个非此即彼的问题。竞争对手可以通过产品预告来掌握公司未来的动向。但更重要的是考虑公司目前在行业所处的地位。假如是一家垄断性的大公司,那就可以选择提前预告,因为它无须惧怕有对手推出竞争产品。但假如公司的规模不大,提前预告新产品的做法就会弊大于利。
需要考虑的变量很多,包括观众、对合作伙伴的依赖程度以及消费者购买周期等。而经验告诉我们产品分类很重要。假如产品属于耐用消费品(可以持续使用数年的时间),就适合采用预先发布的方法,因为此类产品具有较长的购买周期。假如产品是容易替代的易耗品,对产品计划严格保密则是最好的选择。
一些价格更高,更需要得到顾客承诺的耐用消费品的新品发布消息通常会提前预告。索尼就提前很多时间预告即将推出的PlayStation 3,因为这款产品需要得到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譬如需要软件开发商为PlayStation 3制作游戏,需要零售商来告知顾客的需求。
总而言之,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公司通常会采用预先发布产品消息的方法。因为他们拥有更雄厚的“竞争实力。”这些公司预先发布产品消息旨在引领行业方向,为自己的产品创意做广告,以期打开将来产品的销售局面。
公司自己做的新产品预告并不能缔造成功故事。它不过只是市场营销战略的一种工具,主要是起到公关的作用。他说,“如果我们把新产品预告视为新闻,那这种预告就相当于免费的广告。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都是为了尽快建立起品牌认知意识。”
沃顿商学院 私募基金如何买企业
随着巨额资金流入私募股权基金,出价的高低将不再是区别基金的尺度。尽管对所投项目的评估依然是私募投资行动的核心,但是私募基金仍需在很多无形因素方面凸现自己的特点。私募基金专家指出,时机、可靠的策略、运营专长和以往的成功收购经验,都是资金充足的私募基金市场中的竞争新武器。
现在,资本已经成为了一种商品,于是卖家希望能从买家那里得到更多的附加值。对于打算将公司整体或某个部门全盘出售的公司来说,价格是首要问题。但是,他也指出只关注价格的交易,根本不会带来投资者希望能从私募股权基金那里得到的投资收益。私募股权基金公司通过重组收购目标公司,以及与管理层合作发现新价值的能力使投资者得到回报。
收购业务的竞购方在每个交易的三个要素上进行竞争:价值、时机和确定性。
对于时机和确定性来说,这就是公司利润率差别体现的方面。因此,我们需要精心安排自己的谈判竞标,在竞标过程中迅速出击并能把握节奏,使得自己脱颖而出,并创造出一个时间表让卖家更快掏出底价。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公司需要调动各方资源,做好前期的尽职调查工作。对于卖家来说,这可以被视为买家有更多的确定性。卖家关心的是,他们在与哪些对最终交易成功十分有信心的买家一起合作前行。
卖家十分看重买家的行业经验,或相关具体经验,还有私募股权基金以往的收购业绩。在竞标过程中,卖家经常关注那些具有可比性的价值。他们尤其会青睐那些可以理解卖家公司经营和风险的竞标者。
任何并购案的成功大约有5%左右是由价格以外的无形因素所决定的。为了能突出自己,私募股权基金公司需要从一开始就行动迅速,并能找出有别于众多其他公司的战略,并能尽快与银行以及潜在的卖家沟通,当然还要在时间上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财务公司也需要讲究“品牌”,投资公司需要展示其以前的业绩和为收购目标公司带来附加价值。投资公司还要明示共同参与竞标的伙伴,并描述这些伙伴的工作风格,以及可以用于目标公司发展的内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