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

2007-09-18 05:28
董事会 2007年9期
关键词:食品产品

编者按: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已经是世人的共识。然而,近几个月来,接踵而至的一系列产品问题,矛头无一不指向中国的企业。人们开始质疑、指责,继而否定中国产品——有美国教授在媒体上撰文指出,别让“中国制造”成为危险标识,并敦促中国的贸易伙伴需要通过合作和依靠国际法治,来确保中国形成一种合规文化。这对于我们来说,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完善问题产品问责和召回制度,更重要的是如何确立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华盛顿邮报》

对华食品的恐慌中有种族主义味道

导语:这种可以被称之为“食品诽谤”的现象一直就是一种对中国更大恐怖的一部分

《华盛顿邮报》对华食品的恐慌中有种族主义味道

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人比中国人更关心吃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吃不仅能成为一门艺术、给人带来愉悦感、让人填饱肚子,而且还是社会的根本基石。在西方,熟人见面的问候语是“你好”,而在中国,人们都是问“吃了吗?”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食品被污染不仅仅是一个卫生灾难,而且是一种亵渎。

然而,中国现在被描绘成了一个对食品卫生毫不在意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对最近有关食品被污染的报道毫不关心。这一点令人担忧,因为它强化了肮脏食品源于肮脏文化的观点。厨师安东尼·布尔丹在2006年的一次采访中可能道出了其中的真谛。他说,烹饪中的恐外情绪有“某种种族主义的成分”。

这种可以被称之为“食品诽谤”的现象一直就是一种对中国更大恐怖的一部分。把中国与问题食品联系起来的做法似乎已经以一种无关紧要的方式潜入我们的文化意识之中——学校里嘲笑奚落、连续幽默剧中关于外卖食品的插科打诨,以及有关炒面的单人滑稽表演。

但是,当其中的利害关系加大的时候,就像在最近的食品丑闻中那样,这些笑话就变成了很严肃的问题。有人已经宣称,这些食品遭到污染的事件是故意的。今年5月,保守派的新闻机构问:“中国是打算要毒杀美国人和他们的宠物吗?”更令人担心的是,有关“黄祸”的比喻已经从一种极端边缘化的思想变成了主流。

当然,中国庞大的食品出口体系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其中许多问题来自于中国对资本主义道德规范的拥护,而且这一过程又缺少更加成熟的工业化国家中政府实行的监督。

美国人的购物篮中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中国食品,其原因与我们在未登记移民方面遇到的困境一样——公司想要更高的利润,而消费者想要更低的价格。如果把中国从食品工业的供应链中剔除的话,各企业只好转向其他低成本的出口商,而相对来说他们的食品安全记录更加糟糕。

实际上,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记录表明,在美国的被污染进口食品中,中国根本不是一个主要来源。去年,在“被拒绝的食品中”,来自印度和墨西哥的产品超过了中国。国内食品来源也并非与丑闻无缘,还记得去年加利福尼亚的菠菜引起的恐慌吗?

事实上,指责亚洲的进口商品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汽车制造商的一个公关战略,因为责怪没名没姓的外国人比解决行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容易得多。

《华尔街日报》中国综合症

导语:蜂拥而至的产品召回事件表明中国并不是让我们心生畏惧的制造强国

在牙膏、玩具、轮胎等一系列中国“杀手”的背后,有没有什么可以聊以自慰的地方呢?说起来很难相信,但坏事确实也有好的一面。蜂拥而至的产品召回事件不仅表明中国并不是让我们心生畏惧的制造强国,也让我们看到了美国的优势,一种容易被忽略的优势。

诚然,贪婪是促使很多中国供应商生产次品、甚至有害产品的原因,但自身能力有限往往也是原因之一。如果你去一家普通的中国工厂看看,就会知道为什么了。资本、技术、知识,什么都缺。在工人们看来,顺从听话要比生产质量重要。一件产品从制造到出厂,没有多方经手是完不成的。

假如我们生产一件产品需要三道工序,那么平均来说中国就需要17道。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国经济增长靠的不是大公司,而是小企业。中国工业领域有成千上万家工厂和农场,还不算众多贸易商、掮客、运输商以及代理。所有这些人都对商品和原材料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但他们的行为却都无法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相反,生产链每多出一个环节,成本、风险和时间也都随之增加。这种情况下对产品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是有相当难度的。

成本控制同样不易。虽然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在中国造东西往往要比在美国昂贵得多。

然而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中国已控制了基础制造业,如今正迅速侵入他们的后院──高端领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一连串产品召回事件表明,中国生产的低端产品尚且无法令人信赖,更何况他们研制的高端产品就更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了。再说,这已经不是几个坏苹果的偶发事件了,是结构性问题。

要想在和美国经济迎面交锋的过程中抢得先机,中国必须对其工业结构进行革命性的调整。它必须去除繁琐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将小厂整合到竞争力更强的大型企业中;人才培养方面,它必须训练工人掌握现代科技和商业实战知识;还要强调透明式管理和依法统一管理。此外,仅仅短期内实行这些举措还不够,应该长期贯彻。

相比之下,美国经济却能高效生产出种类繁多的商品和服务。在很多领域,我们要比中国领先数十年,而说到服务业、高科技制造业等这些已在美国遍地开花的行业,中国眼下甚至都还处于缺失的状态。

抛开短期利益,新世纪中不是哪个国家能造出最便宜的火花塞谁就能成为主导,真正的主导者应该是创新者和企业家,而这正是美国所具有的资产,无人能与之媲美。创新──而非效仿──不仅能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帮助美国经济在新世纪中继续一马当先。

随着我们开始对中国进口品实行深入细致的审查,未来的产品召回范围无疑还将扩大。记住,这些召回事件不仅让我们了解中国,也让我们了解美国。

各抒己见

美国消费者商品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斯科特·沃尔福森(Scott Wolfson):近年来,我们发现高铅含量的金属儿童饰品流入到了美国。而今年,我们共发出了18次召回通知,受影响的据称铅含量超标的儿童青少年首饰超过670万件,所有这些商品几乎都是中国生产的。而2006年和2005年发生的与铅有关的召回案件分别只有10例和3例。这使得我们对中国出口商品安全性的担忧日益加深。

欧盟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务委员麦格丽娜·库涅娃(Meglena Kuneva):欧盟现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希望这一现实能够迫使中国政府努力加大执法力度。我准备向中国政府传达一个强硬的讯息,那就是中国有必要严厉打击取缔那些向欧盟27国出口包括不安全玩具在内的不合格商品的生产商。根据欧盟的统计,2006年欧盟查出的不合格商品中近半数来自中国,近四分之一是中国产玩具。家用电器、机动车辆、照明设备和化妆品也位列其中。

菲律宾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副局长约书亚·哈默斯(Joshua Ramos):我并不认为所有中国商品都是有害的。在获知中国方面宣布因检查出180家生产厂在食品中使用工业化学物质及添加剂而对其予以关闭后,菲律宾卫生部门已开始对面条、糖果、鱼丸等中国进口食品实施监测。我们计划向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提出正式要求,希望中方提供那些被关闭企业的名单以及这些企业可能已销往该国产品的名称。

曾任世界贸易组织官员、现为香港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高树超(Henry Gao):随着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在食品等产品安全问题上的相互指责愈演愈烈,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安全与质量标准正日益取代关税及配额,成为国际贸易争端中的主角。事实上,标准有很多很多,你根本无法判断它什么时候是为了保护消费者,什么时候是为了设立贸易壁垒。世贸组织要求任何安全标准都要有科学依据,但这往往只是程式上的保护,而非实质性的分析。

猜你喜欢
食品产品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你也来尝尝太空食品
危险食品
玩具产品供求
玩具产品供求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