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晨阳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写作的关键,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那么作文究竟该如何立意呢?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善文者,虽然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能表现出重大的思想意义。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文章通过写“我”和人力车夫对待“老女人”的态度,表现了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还表现了自我解剖的精神。2004年浙江有一篇高考佳作《用人文素养写生活》,作者选用了两个材料:一是一个留学新加坡的中国学生,在即将登上回国的班机时,被机场拒之门外,理由是他还有两本在国家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尚未归还;二是一个德国的高材生,四处寻求就业机会,却四处碰壁,原因是他的档案中记录了他两次在公交车上逃票的经历。文章选用的借阅图书未还、公交车上逃票两件事可谓小,然而,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很大:人文素养与个人发展密切相关,一个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文素养的积淀与培育。这就探到了事物的本质。
二、综合比较,善于类推
现象其实是事物的各个片面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表现,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大量的现象及其联系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研究和综合比较。同学们要善于类推,在剖析事理的基础上,反映现实生活,从而挖掘出发人深思的本质内涵,推进文章论证的深度。如以“镜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假如你的立意定位在其表面层次——实物“镜子”上,那么它的层次就不高,思想也不够深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毫无个性而言。如果你的立意定位在“镜子”的比喻义上,如写出“以高尚的品格作镜子照出卑劣的灵魂”等深层内涵,那无疑是高人一筹的。
再如2002年的话题作文“心灵的选择”,下列文章的立意就抛弃了其一般层面,紧紧扣住了“选择”的深层内涵,从而取意千秋,文采飞扬。四川考生的《生命之床》是一曲母亲以死为生的伟大颂歌,文中“母亲”“放弃我,保全你”的选择光彩夺目;山东考生的《选择,别无选择》则赞美屈原选择死,司马迁选择生,生死选择不同,但同为人杰。
三、由实到虚,开掘本质
这是指选取材料不能仅仅看事物的表象,而应该揭示它蕴含的精神实质。比如有一篇文章写到两名记者想测一下“文明国度”新加坡的法规意识,故意在交通中闯红灯。结果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所有的汽车司机都停下来给他们让路,有的甚至招手致意。他们后来了解到,在新加坡,一旦你闯红灯,说明你一定有什么紧急的事要办,因而司机们都让你先行,这不是一种规定,而是新加坡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作者选取了在新加坡“闯红灯”这样一件“实事”,但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充分发掘这一事实背后的精神实质。所有汽车司机的让路行动,实际上是“人文素养的约束”,体现了高度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人本理念。这样文章就由实到虚,开掘到了本质意义,令人深思。
四、由果导因,追根溯源
我们知道了事情的结果,这是知其然,而知道原因,才算知其所以然,认识才会有深度,也才会得出本质性的结论。如一篇高考佳作《人生的斗士》就着力在多层次的比较中,树立霍金的崇高形象,突出其优秀品质;又在分说后归纳总结,揭示原因,进而由事业上的成就过渡到对霍金精神品质的全面论述。这样更有利于揭示人物的人格魅力和本质精神,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反弹琵琶,立意出新
所谓“反弹琵琶”,是指文章立意时,打破思维定式,对于所需要表现的主题,不是从正面开掘,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从相反的方向探究思考,引出论题,展开论述,从而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往往被人们用来比喻一种坚定执著、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这种意向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但我们一旦运用逆向求异法,便可得出一种崭新的立意:蚕一生都在作茧自缚;蜡烛在燃烧的同时,也在流泪,它的内心充满了委屈和怨恨。这一立意,显然新颖别致。
有一篇以《历史,从那一夜开始》为题的满分作文,作者把笔触聚焦在司马迁受刑前的那个“暮秋之夜”,点明“真正的勇敢不是为了小事死去,而是为大事卑贱地活着”的主题,这种把勇敢和卑贱放在天平两端,构思既大胆又独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反弹琵琶”也不可乱用,对于一些道德准则或传统美德方面的立意,如“诚信”、“勤奋”、“孝敬”,等等,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琅琊山路琅琊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