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的自我救赎

2007-05-30 10:48赵灵敏
南风窗 2007年21期
关键词:戈尔克林顿总统

赵灵敏

戈尔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并不是许多入所想象的那样在竞选失败后“忽然环保”的。只是在卸去世俗政治的枷锁后,他才能将他的能力与兴趣结合起来,不再有内心的交战。

大幕拉开,灯光渐暗,蓝衬衫黑西服的阿尔·戈尔出现在舞台中央:“我一直想说这个故事,但一直没有机会……”

这是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的开头。在接下来的100分钟里,戈尔一边揭示全球变暖的真相,指着北极冰山消融海面升高的现象,问10年后我们怎么办,一边袒露自己的心路历程,详述自己环保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幼时亲近大自然的田园般生活、父亲尽心尽力为公众服务的真诚、大学教授雷维尔的言传身教、姐姐的英年早逝、儿子的意外受伤等等。

尽管对于这部带有危言耸听意味的记录片,许多科学家并不赞成,英国伦敦最高法院甚至还判定该片是“政治影片”,里面存在严重的科学错误,因而不适合青少年观看。但这些并不妨碍它的巨大成功,它成为美国纪录片史上票房仅次于《华氏911》和《帝企鹅日记》的影片,并给戈尔带来了奥斯卡奖和诺贝尔和平奖。更重要的是,它成为戈尔人生历程中的里程碑:他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事业,再也不是那个承袭父命、枯燥乏味的过气政客了,为信仰而战使他成了一个光明磊落、坚定执著、知识渊博、富有远见的领导人。

“瞧啊,儿子来了!”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曾说,任何社会最终都将由精英统治。在美国,父子总统、政治豪门等现象的出现,让人们有了精英世袭的担心。但美国的精英并没有社会等级所保障的特权,归根到底是基于个人的素质、在一个开放社会的竞争中自然胜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下层的了解和同情是精英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戈尔的父亲就是秉持这样的信念,自小就要把儿子塑造成大人物。

1948年3月31日,戈尔出生于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父亲是田纳西州的众议员,母亲则拥有法学学位,是美国南方法律界的女性开拓者之一。由于老戈尔政治对手的女儿的出生已经刊登在《田纳西人报》上,为了显示自己更胜一筹,已担任5届众议员的老戈尔说服该报编辑在头版刊登了儿子出生的消息,登在“哥斯达黎加内战”和“日本火车失事”两则消息之间,标题为:《瞧啊,儿子来了!》

这个开头似乎注定了戈尔前半生的命运:政治对他来说从来不是他个人的选择,更多的是家族事业的延续与父亲宿愿的实现。在美国,从政的人没有不想当总统的,老戈尔1939年当选众议员,1952年当选参议员,1970年连任落败退出政坛,在国会山尝尽了酸甜苦辣,最终未能问鼎白宫。因此,作为老戈尔夫妇唯一的儿子,从田纳西走到白宫,这是戈尔从出生起就逃脱不了的宿命。

老戈尔深知培养未来领袖要从娃娃抓起。当他在国会提出州际高速公路议案时,就把年仅8岁大的儿子带到参议院大楼里,让他旁听议员们的讨论高速公路通向哪里,道路应该多宽,路标是蓝的好还是绿的好:一有机会,老戈尔就与儿子辩论一些政治话题,而且严肃认真,绝非应付,谈论的议题都是“联邦储备”、“青少年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题目;家里的饭桌也被当成教育儿子的课堂,母亲波林说:“我们常为了儿子选择客人,如果有很好的客人来,而谈论的又是对孩子成长有好处的话题,我就让小戈尔加入。”有一次肯尼迪总统打电话来找老戈尔参议员,被儿子接到,他问对方是谁,答曰这是肯尼迪总统,两人还在电话中聊了几句。

当然,老戈尔并非政治狂人,闲暇时他也教戈尔在农场里怎么用斧子,怎么清洗烟叶,怎样用骡子犁地,他认为这都是一个男人该学会干的活,不论他是否从政。上学时戈尔一直是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收过烟叶,贩卖过家畜,还上门推销过无线电收音机。戈尔有一个绰号叫“教授”,就是在他做家教时得来的。12岁时,戈尔就被父亲要求每天做50个引体向上,家里的單杠也总是被调到最高。他还接受了小提琴、法语、舞蹈等方面的训练,以适应未来的社交生活。

小小年纪就处于如此沉重的束缚之中,戈尔却从来没有抵制过,他努力让父亲满意,避免做任何可能玷污家族声誉的事。当他的姐姐南希和同龄的孩子都在想方设法试探父母的忍耐力时,戈尔却本能地去服从大人的要求。他是一个乖孩子。

1969年6月,戈尔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和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戈尔也加入了反越战的行列。但为了有助于父亲连任参议员,他还是决定到越南参战。在应召入伍前,戈尔与年轻时的恋人蒂珀结了婚。1971年戈尔以军事记者的身份前往越南西贡,尽管从来不必战斗,戈尔仍然全副武装地拍了照,如今他在自己的网页上用这张照片进行宣传。

1971年戈尔从陆军中退役,返回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在《田纳西人报》当记者。他热衷于写一些针砭时弊的调查文章,这给他带来了声誉,也惹来了麻烦。

1974年,戈尔通过调查掌握了纳什维尔市议员哈多克斯收取建筑开发商贿赂以为其工程项目开绿灯的线索,坚信这是一起典型的权钱交易案。因此,他不但在报纸上披露此案,还在法庭审理案件时出庭作证。但哈多克斯在法庭上否认了对他的所有指控,经过审理,法庭以证据不足为由宣判哈多克斯无罪。此后,检察机关对此案进行的后续调查也证明哈多克斯确实没有收受贿赂。

这次挫折被戈尔称作记者生涯中遇到的最大打击。多年后,在回忆起这件事时,他仍深有感触地说:“当时,我的感觉就像被一记重拳击倒在地,晕头转向而且不知所措。我本以为此案再清楚不过了,但事实却证明我错了。不过,那次失败使我对法律产生了兴趣。”

从1974年至1976年,戈尔本来在范德比尔特大学攻读宗教,因为此事转向了法律。1976年,戈尔宣布进军政界并当选为众议员,从此开始了政治生涯。戈尔在《田纳西人报》的老板和同事都感到十分惋惜,因为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戈尔在新闻方面的天赋远远超过他对政治的了解。

“政治活动其实是他所厌恶的”

戈尔的从政运气出人意料地好:他28岁当众议员,36岁当参议员,40岁之前就第一次竞选总统,虽然在1988年的民主党初选中惨遭失败,但1992年他和来自小石城、名不见经传的克林顿搭档,出人意外地把挟海湾战争胜利之余威的共和党元老乔治·布什拉下了马。

作为副总统,戈尔以目光远大著称。他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地球”的概念,很早就鼓励互联网的发展,对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高科技的起飞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总体而言,戈尔的副总统生涯平淡无奇。

美国宪法规定的副总统职责有两项:作为参议院议长,在参议院投票出现平局时投上关键性的一票,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有人曾做过专门的统计,发现副总统获得投票权的概率并不比买彩票中大奖的概

率高多少;还有就是在总统去世、辞职和不能履行职责时接替总统,但这要靠运气。在美国已经产生的46位副总统中,仅有10人等到了那一天。

因此,美国副总统是个闲差。杜鲁门的副总统巴克利经常讲的一个笑话是:一个老头有两个儿子,一个去当了水手,另一个当了副总统,“两个人从此都寂寂无名”。福特的副总统洛克菲勒在被问及他平日都干些什么时,曾不无自嘲地回答说:“葬礼是我去,地震也是我去。”戈尔的情形不比他好多少。

8年的副总统任期终于过去了,2000年戈尔顺利获得了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但围绕佛罗里达州的计票问题,在电视媒体24小时的实况报道下,戈尔和小布什展开了一场长达5个星期、多达45场官司的法律诉讼大战。官司到了最高法院,在4:4平局的情况下,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把票投给了小布什。在普选票超过小布什25万张的情况下,戈尔败选。

表面看来,戈尔是党派歧见的牺牲品,并受到了克林顿性丑闻的拖累,但深入追究,这件事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要知道克林顿在离开白宫时仍然有60%的支持率,作为克林顿的副总统,戈尔只要保持这个支持率就能轻松当选,但强烈的道德正义感让他疏远了克林顿。在家庭生活中,戈尔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所以,克林顿绯闻发生后,最不能接受的,除了希拉里外,可能就要算他了。基于从小所受的道德教育,戈尔可能比希拉里更讨厌这种事情,他甚至一度有辞去副总统的想法。当他最后决定竞选总统时,他拒绝了克林顿为他助选,这让人们无法把克林顿所拥有的超凡魅力和戈尔联系起来,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他的失败。戈尔的那种老派民主党人的理想主义情结,可以追溯到当年的威尔逊、罗斯福与肯尼迪那里,但如何在政治理想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一直都是门外汉。

在哈佛读书时,戈尔曾对当时刚刚普及的电视进行过深入研究,写了一篇很有见地,的论文《电视对总统职务的形响论》。但戈尔本人似乎一直没能适应电视对于一个领导人的要求。

自1960年美国首场总统选举辩论使民调稍稍落后但年轻自信的肯尼迪反败为胜以来,政治人物的形象成为选举中生死攸关的大事。因此,拘谨的政治人物,一向不受普罗大众喜爱。戈尔没有克林顿的幽默机智,也没有布什的直爽趣味,他太过认真、严肃;在私生活中他虽然很轻松,也会开玩笑而且很幽默,但只要有外人在场,戈尔就会变得一本正经,因而显得缺乏魅力。于是,布什的无知、粗鄙和失言,被包装成随和、亲切和风趣;而戈尔的节制和谨慎,则被批评为高傲与乏味。

克林顿能够驾驭群众的情绪,而戈尔面对公众的激动情感往往不知所措。例如在布鲁克林的一所社区学校,戈尔向学生、老师、家长和出资人宣布一項“午后关怀计划”时,一名妇女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而戈尔却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他没有把这名妇女拥入怀中,让记者照一张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照片,而是很平淡地问道:“为何这会如此打动您的心?”

在当今美国政坛,戈尔是一个罕见的“物种”:他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是正确的,而且常常是比别人早许多年就有了正确的立场。他投票支持第一次伊战,但坚决反对第二次伊战,并预言了战后的乱局,料定布什政府对此毫无准备。但不可否认,他没有真正赢得过普通民众的心,尽管他有明星般的相貌,但他缺乏明星的亲和力。

克林顿出生贫寒,政治是他自己主动选择的事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克林顿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戈尔的从政选择更多的是在家庭的压力下做出的,他本想当一名自由自在的无冕之王或超然的神职人员,但他是一名孝子,不愿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最终追随了父亲的足迹。而他天生的一本正经和引人向善的秉性与政治的投机与实用主义相悖,因此他的内心和行为常常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

为了政治,他常常牺牲了原则和本色,这使他成为一个进退失据的人——他与父亲一样反对越战,但为了父亲的政治前途去了越南;他如鱼得水般在家乡报社当记者,甚至还进了神学院,可没多久,他还是回到了父母所期望的道路——进了法学院,为从政打基础;他几个月前还表示不从政,转眼他听从了父亲的劝说,毅然决定竞选众议员,开始走上通向华盛顿的道路。他的政见也因此左右摇摆。

美国《名利场》杂志曾经说:“人们一直有这样的印象,政治活动其实是他所厌恶的。”戈尔最近在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也吐露了对政治的真实看法:“我觉得,政治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东西是我很不喜欢的,有很多东西让我感到厌恶。”

虚伪的环保主义者?

大选结束后,戈尔给1984年竞选总统失败的前副总统蒙代尔打过一个电话,讨教如何走出阴影。蒙代尔的回答是,迄今他已用了近20年的时间。不过他向戈尔提供了诚恳的建议:远离华盛顿,回到家乡去。戈尔一家于是搬回妻子蒂珀的老家弗吉尼亚州阿灵顿。

“下岗”后的戈尔无所事事,没有时间锻炼和更加随意的饮食使他的体重在不到100天里竟然增加了10多公斤,多年来下巴一直很光滑的戈尔还留起了胡子,这个形象着实有些颓废。

这是戈尔的自我放逐时期,他真切体会着中年失意的滋味:一个身染沉疴的岳母,小外孙已经在纽约落地,小儿子又要离家上大学。最重要的是,男主人没有得到预想的“升迁”,还失了业。那一段时间,朋友眼中的戈尔天天精神恍惚。

终于,戈尔刮掉了胡子,受聘于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并尝试在几所大学教书。但他显然还是不在状态。直到有一天,妻子开导丈夫说:“阿尔,你干吗不重新放你那些环保幻灯片呢?”她觉得对他来说,做这件事就像“回归自己的本真一样”。

2005年4月,在环保人士的邀请下,戈尔将幻灯片带到好莱坞的比弗利饭店播放,观众之一、制片人劳伦斯·本德当时就认为:“这非得拍成电影不可!”当年夏天,影片正式开拍。2005年8月使新奥尔良沉沦的卡特里娜飓风不仅使戈尔的气候布道更具有紧迫性,而且也更具有了说服力。2006年5月,《难以忽视的真相》正式上映。

这部影片给戈尔带来了接二连三的荣誉,也招致了大量的批评。除了科学事实上的争议外,最致命的是人们怀疑戈尔是一个虚伪的环保主义者,并没有身体力行自己所倡导的环保原则。

在戈尔获得奥斯卡奖的第二天,戈尔老家一个名为田纳西政策研究中心的组织就披露了一个让他尴尬的事实:戈尔家去年一共用了22.1万千瓦小时的电,支付电费超过3万美元,这个数字比全美平均水平的20倍还高。“他们院子里爱用瓦斯灯,有个温水游泳池,还使用电动大门。他还在过大量消耗能源的生活,他没有过他在外面鼓吹的生活。”

戈尔的发言人解释说,安装电动门仅为安全考虑,而车道上的电灯仅有一盏,且为天然气灯。从2006年11月起,戈尔参

与了一项绿色耗能计划,为此每月要多支付432美元来平衡家庭的电能消耗。此外,戈尔家正进行太阳能改造工程。

与此相应的另一事实是,戈尔在今年嫁女时要求婚宴一定要符合环保理念:婚宴上所有的螃蟹是合法捕捞,且都不是濒危物种;请柬用的是回收纸,盘子碟子是能回收降解利用的,就连照明灯都选用节能的日光灯;而新郎新娘的出行工具竟是轿子,烧油的汽车一辆不用,至于亲朋好友也事先获提醒说“尽可能乘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步行”。甚至戈尔的那位经常惹事生非的公子,在出事时驾驶的车都是丰田的最新混合燃料环保车Prius。

显然,世上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极端环保的,只要做到力所能及的环保,就是值得尊敬的。事实上,戈尔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一以贯之的,并不是许多人所想象的那样在竞选失败后“忽然环保”的。

在30岁左右国会众议员任上,戈尔就主持了有毒废物和全球温室效应的听证会;当了参议员后,为撰写《平衡中的地球》而走遍世界进行调查;当上副总统后,又积极推动签署《京都议定书》。应该说,在环境问题上,没有一个美国政治家比他更有资本。

1992年竞选副总统时,戈尔被老布什嘲笑为“臭氧人”,意即完全脱离美国的生活实际。那时的选民,對“温室效应”一词还十分生疏。2000年大选中,戈尔声称要限制煤炭工业以优化环境,这让煤炭工业发达的西弗吉尼亚州的选民很不高兴,结果他们把该州5张选举人票都给了小布什,白宫一名高级职员感叹说:“这简直是一场建立在燃煤基础上的胜利。”甚至有人分析,戈尔的环保理想断送了他的总统梦,

从去年秋天开始,戈尔还与一群志同道合的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一道,在全美培训上千名志愿者,让他们赴各地推广他的危机普及教育。

今天,确实有很多环保组织所承担的使命比戈尔的一部电影大很多。但推行环保的一个最大困难是,如何让普通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因为环保有很强的外部性,人们通常有强烈的搭便车心理,总觉得个人的努力不会有成效。在这种情况下,号召大众、凝聚共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戈尔这样一个名人的参与,使环保这个科技话题成了社会和娱乐话题,从而进入了普通人的视野。

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气候变化的紧迫性。85%的保守神职人员曾是布什的牢固支持者,最近也在反对布什的环境政策。一些支持过布什的商业企业包括通用电气、沃尔玛等最近在这一问题上也与其决裂。美国已有230多个城市,其中很多是共和党的市长,独立批准了《京都议定书》。这其中,戈尔的宣传功不可没。

在他的妻子与朋友看来,戈尔在科技与环保上的工作才真正将他的能力与兴趣结合起来。而对于戈尔自己,保护环境与民主政治一样是他不可动摇的信仰,甚至同时结合了好的政治与好的商业。不再有内心的交战,戈尔完全放开了。

挟《难以忽视的真相》之威,劝进戈尔参选2008年大选的声音不绝于耳。但现在他可以和各国领导人和商界领袖接触,宣传他的环保思想,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用自己的方式处事,这就是自由啊。这种生活状态谁愿意放弃呢?当然,幼承庭训的戈尔很难完全放弃总统之梦,但一旦他再次成为总统候选人,所有现在罩在他头上的光环都将被各种攻击和挖苦所取代;况且,民主党目前的选举格局大致已定,除非希拉里和奥巴马都出现重大失误,戈尔已没有机会了。

猜你喜欢
戈尔克林顿总统
斯总统确认明日辞职
克林顿城市授权区项目论析
警犬戈尔吉
“恶搞”总统成追捧
总统害羞了
爸爸的微笑
克林顿夫妇的政治罗曼史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
玛戈尔
克林顿的“遗愿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