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区域的新三国志

2007-05-30 10:48赵博渊
南风窗 2007年9期
关键词:韩三国东亚朝鲜

赵博渊

长期以来,美国是东亚上空翻云覆雨的天外飞仙,中日韩三国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不及它们各自与美国的关系,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4月中旬,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韩日两国短短4天的访问,就掀开了东亚区域“新三国志”的冰山一角。

集体战略调整期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中日韩三国就进入了新一轮的战略调整期。在安倍访华改善中日关系的同时,原本和睦的中韩关系却遭遇一连串寒流的冲击。相对稳定的还数日韩关系,但从3月末日本外相麻生访韩结果看,韩日历史问题和领土争议依然无解。

引发集体战略调整的起爆点是2006年的朝鲜核危机。朝鲜核试一度令美国骑虎难下,更让中日韩三国感到愕然,因此,除了对美国“拖”字诀不耐烦的日韩逐渐升高自己的声音外,深感不适的中国也在尝试着修正自己的政策,以洗却养痈遗患的嫌疑。

如今,朝美达成共识后,平壤和华盛顿之间的单线联系就热火起来,反倒是中日韩三国显得有些边缘化:美国对朝鲜一路开绿灯,却把戒尺打到了中国澳门汇业银行的身上;因为朝美关系的缓和,朝鲜更不把日本放在心上,在绑架日本人问题上强硬如常;至于韩国,除了老老实实地准备援助物资外,就只能再次祭出南北和解的大旗。这种逆来顺受、被动配合的姿态并非中日韩三国甘心做的,尤其日韩右翼,对朝美单独媾和很不爽。

中日接近因此可以理解为对于美国主导地位的一次反叛。安倍上台后第一个访问的不是华盛顿,而是北京、首尔,再接下来是欧洲,最后才是美国,这显然有外交上的仔细权衡。尽管中日在朝核问题上分歧严重,但对于美国“任我行”态度的不满却是相似的:中国埋怨美国拉走了自己的小伙伴,日本怪罪美国不考虑盟友情面径自赏以胡萝卜。

中韩原本在朝核和日本二战史观等问题上立场趋近,现在由于美国的搅和,中日反倒在大力度地“融冰”,首尔对北京不再一味追究东京的历史责任,而刻意淡化日本在慰安妇和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之逆行的新思维感到难以适应。另一方面,韩国少部分人在反美仇日民族情绪作用下也把中国当作了泄愤对象,其对于长白山的领土宣示就是明证。为了维系中韩来之不易的邦交,中方才在早已预定多时的访日计划中突然加入访韩行程。

作为美国在东亚的两大盟友,韩日维持不冷不热,既有在朝核问题上的共同需要,也有双边利益上的继续较量。韩日公开都表示反对朝鲜拥核,但实际上,两国也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韩国指望朝鲜的核武在未来能够“为我所用”,日本更是希望拿朝鲜核威胁来为自家扩军修宪甚至核武装提供理由。美国倒是真怕朝鲜来个核扩散,坏了反恐大业,毁了布什英明,所以急于媾和,并要求日本暂时放下陈年旧账,韩国果断服从无核化大局。

在反对朝美以弃核换补偿的单独媾和路线,而要求一揽子解决方面,日韩两国是一致的。但韩国卢武铉政权又是靠打反腐、政治改革和民族主义这3张神主牌上台的,3年下来其前两样政绩寥寥,只能靠打民族主义牌苟延残喘。可对美国,这张牌也不管用,卢武铉迫于商界的压力不得不主动促成了韩美FTA协议,试图将充当东亚平衡器的雄心壮志转化为扮演东亚自由贸易中心的新豪情,以摆脱韩国在中日之间的夹心三明治状态。于是,民族主义牌只能打向日本或中国,这是中韩貌合神离以及日韩间龃龉不断的深层原因。

东亚的英法德轴心?

如果说东亚区域过去各种版本的“三国志”都离不开主角美国的话,那么,现在的新三国志,则系由日中韩三国担纲主演,而且,这三国与欧洲的英法德三国在地缘背景、民族性格、发展轨迹等方面颇为相似:中国与法国同处大陆,文化上长期领先于周边民族,政治上具有浓厚的行政主义倾向,两个民族普遍都缺乏思辨性,但中国人比浪漫的法国人更加功利。英国和日本同属岛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岛民根性”,非常功利,善于妥协,政治上盛行地域主义,经济上重视商业和技术,文化上深受外界影响,原创力较弱。韩国与德国相似之处比较少,但在多舛的民族命运和坚毅硬朗的民族性格上,亦能够惺惺相惜。

东亚和西欧主导国之间如此多的共同点,能否成为日中韩三国引导东亚区域内的和解,从而建立起一个类似于英法德那样的三角轴心,并以之为中心,最终形成一个“东亚联盟”的基础?许多人认为不太现实。的确,中日作为亚洲的两只领头羊所承担的角色,远远不及被称作“欧洲发动机”的法德两国,这里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日未来真正和解的基础——东海油气合作开发还没有敲定外,也跟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的性格冲突有关。英国到现在也还属于欧盟内部的游离者,就说明了“中日友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与英法德三国势力大体均衡相比,日中韩三方的实力对比也不利于建立稳固的关系。有人这样评价过德国在欧洲的地位:“长期以来,在欧洲的势力对比中,德国要么过于强大,要么过于弱小,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导致了欧洲的动荡。”在亚洲,韩国的弱小导致它2000多年来始终处于中日两国的挤压之下:除了宋代,中国历代王朝大都对韩国发动过战争;而仅仅隔了对马海峡的日本也很容易将脚伸进半岛的土地。韩国作为中日两国的角斗场,即使赢得了独立,势力也很弱小,这使得中日两国之间的缓冲不足,极易发生碰撞。从保持均势的角度看,东亚确实需要一个相对强大的韩国,但这在朝鲜半岛统一之前仍旧是个奢谈。

那么,假设韩国也如同西德一样完成和平统一,与中国接壤,它会率先与中国结为类似煤钢联营体的超经济合作体吗?从FTA率先在韩美之间架成桥梁来看,这种可能性也不高。况且,在日本战败投降后,作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半岛一度被美苏分别占领,中国也没能像法国对德国分区占领那样分一杯羹;不过,中国从1950年起为了支持朝鲜统一与韩国打了一场恶战,战后还留下了与朝韩说不清的岛屿纠纷。最后,中国作为一个包含朝鲜族的多民族国家所拥有的历史丰富性,也给平等承认韩国的民族主体性带来了困扰。

中日韩三国之外,东亚局势还掺杂了美、俄、印、澳等区外大国的势力角逐,以及蒙古和东盟10国的异样诉求。这就决定了必须有一个相对独特的“东亚价值”来促进东北亚和东南亚两大区域的整合。欧洲一体化成功的一大前提,就是作为初始成员的西欧六国都有共同信仰上帝的历史背景,战后又都是“自由世界”的成员。与之相比,现在东亚无论是中日韩官方逐渐频繁的相互往来,还是跨区域的“10+6”峰会,都还停留在领导人会晤和贸易协商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法律接驳、共同体意识的深化,都还在路上。

综上所述,东亚出现一个类似于英法德那样的通往一体化的三角轴心的几率不高,但日韩两国独立于美国的倾向时不时地流露出来,却增加了中国对其立场的容受性,书写了后朝鲜核试时代的新三国志。由于中韩之间的矛盾(朝鲜战争、领土、民族史)比日韩之间的矛盾(殖民史、领土)更广泛,比中日之间的矛盾(二战、领海)更少受关注和调解,东亚区域的大和解倒有可能从中日之间开始,尽管中日的政治制度差异大过日韩。

猜你喜欢
韩三国东亚朝鲜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中日韩三国住宅照明联合调查研究系列之二:中日韩住宅照明设备及能耗现状调查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
中美韩三国女子高校校训比较及其启示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