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苏宁电器、巨轮股份、苏泊尔……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登陆中小板实现了企业发展的大跨越。有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26日,正式启动仅仅两年半的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数目已经突破了100家,中小板由此迎来一个颇具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而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在中小板上市?上市给企业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放眼未来,中小板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中小板上市公司数目突破100家
2006年12月26日,筹备已久的海翔药业、天康生物正式在中小板“打包”上市。至此,中小板挂牌企业数量已经增至100家。
总体来看,深交所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6月25日正式启动以来,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其上市公司总数就已达到百家规模,发展速度令人瞠目。而就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全流通之前,中小板共挂牌50家上市公司;但自2006年5月底新老划断以来,中小板发行上市的速度大大加快,平均不到3天就有1家公司过会。有消息显示,今后中小企业板的发行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或将由目前的每周2-3家提高到每周4-5家。有鉴于此,业内专家预计,中小企业板扩容提速后,深市公司家数有望在2007年底前后超过沪市。
而就地区分布来看,截至2006年12月26日,共有19个省(市、区)有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黑龙江、吉林、天津等12个省(市、区)尚无在中小板挂牌的上市公司,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则最为集中,分别占了24%、17%、16%和9%的比例,四省合计比例高达56%,且发行融资与公司家数的地区分布情况基本保持一致。
再看发行规模方面。统计数据显示,中小板100家公司的发行规模集中在2000至4000万股,平均发行规模约为3400万股。发行规模最小的思源电气为1340万股,最大的中泰化学为1亿股。2006年以来,按月统计平均发行市盈率呈逐步走高的趋势,显示出市场对中小板IPO股票的投资需求进一步加大。中小板100家公司的发行融资额以1至4亿元为主,平均融资额约为2.8亿元。IPO募集资金最低的瑞泰科技为9045万元,最高的太阳纸业为12.53亿元。目前,中小板首发总融资额达到247亿元,其中2006年融资额达141亿元,中小板总市值突破1800亿元。
2006年12月,恰逢深交所成立16周年庆典,中小板上市企业达到100家无疑是他们送给自己的一个极好的礼物。然而,深交所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的长远目标是争取用3-5年的时间发行1000家中小企业。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在2006年11月10日与部分重点保荐机构沟通中提到,未来三年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好的发行期,是企业最好的融资期,也是各券商投行最好的发展期。
中小板是企业的明智选择
2006年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较为健康稳定,市场深度、广度都有所提升,两市指数更屡创新高。不仅如此,2006年实施的新证券法和新公司法,也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扫除了障碍;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使得长期困扰资本市场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和缺陷得以解决;国家取消了一些限制性的规定,使企业上市更加便捷;《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允许上市公司实行股权的激励机制……种种利好政策的实施,使国内企业纷纷争赶上市“快车”。而如果企业选择了上市一途,究竟是选择在境外上市,还是在境内上市好呢?
对此,业内专家纷纷表示,如果是融资需求量特别大的超大型企业或主要业务在海外市场的企业,可以选择境外上市;对于一般企业而言,A股上市才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于高速发展的创业型中小企业来说,选择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则是最明智的选择。
中小企业板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了鼓励自主创新而专门设置的中小型公司聚集板块。板块内的公司普遍具有收入增长快、盈利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而且股票流动性好,交易活跃,被视为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更为重要的是,选择中小板对中小企业而言具有种种独特的优势。
首先,对中小企业而言,选择中小板上市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融资成本低。随着2006年国内各项政策的变化,加上中小企业融资金额相对较少等特点,境内上市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境内上市发行价格高,是大部分境外市场的2—3倍;境内上市成本低,目前境内中小企业板发行成本占筹资额的比例平均约为6%,基本上是境外主要市场发行成本的1/3。此外,境内中小企业板的维持上市费用平均每年约为100万元人民币,而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维持成本约为中小板的3—6倍。不仅如此,中小企业通过中小板上市,还可以通过本土化的优势带来品牌效应与宣传效应,亦可以有效地规避境外上市面临的诸多法律风险,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
其次,深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高股价、高市盈率、高换手率的“三高”特征非常明显,其中市盈率高被认为是中小板的最大吸引力所在。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内地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平均发行市盈率为8倍,到英国AIM的平均市盈率为12倍,而中小板公司发行的市盈率则高达24倍。中小板设立以来,一直保持着活跃的交投量,日均换手率达4.99%,不仅高于内地主板的1.6%,也远高于海外创业板市场。在AIM,中国企业的换手率为1%,香港创业板的内地企业换手率则仅为0.22%。而发行市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筹资额的多少。以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苏宁为例。苏宁电器2006年6月20日成功增发2500万股,融资额高达1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苏宁电器发行价48元,按复权价格计算,本次增发价相当于首次公开发行时的250元/股,本次增发市盈率高达50倍。
此外,选择在中小板上市还可以大大促进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提高及运作机制的规范。对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许多银行考虑到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等问题,往往不愿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贷款,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再发展进程。而选择在中小板上市之后,其较为合理的融资能力彻底解除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扰。“以前是企业排队找银行,上市后是银行排队找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后企业融资能力的变化。
展望未来:中小板的明天会更好
业内专家已经指出,消费升级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推动中小板企业快速发展的源泉。不仅如此,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中小板的监管加强,“诚信之板”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自创立以来,中小板就一直充当着改革实验田的角色,在其上市的公司不仅要达到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而且在某些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资本市场能否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石,而管理层对中小板的态度是要将其打造成“诚信之板”。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管理层的这一目标正在逐渐实现,中小板也有望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在看到中小板的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进一步意识到,中小企业板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当然,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板设立的时间还很短,而设立之初又正逢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资本市场处于深刻调整之中。但总体来看,目前中小企业板的总体规模与发展速度还难以充分发挥对中小企业发展及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大批充满活力、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仍被阻于资本市场之外,不仅使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果难以在资本市场上体现,也难以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对投资保值和增值的迫切愿望。
为此,深交所特意提出了以“监管、创新、培育、服务”为宗旨,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板建设的几大思路,主要包括:第一,强化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培训和服务。深交所专门设立了一个独立的培训中心,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第二,加快发展,稳步扩大中小企业板的规模,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加快中小企业板的发展;第三,继续强化对中小企业的监管,要加大对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财务透明度等方面的监管,给投资者一个真实、透明的上市公司;第四,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增强市场吸引力。这其中包括对发行上市制度、交易制度、企业融资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创新,并且要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加快中小企业板的建设,同时建立顺畅的退市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