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旸
电台,始终是传播古典音乐最重要的载体。
不可避免,古典音乐的电波将从大众收听的频率中慢慢消失
大多数中国人对古典音乐的最初认识不是来自唱片而是电台。上世纪80年代,古典音乐在中国一度兴盛,引导和推动这个风潮的主力之一,就是电台的各种古典音乐的节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请您录音》栏目创立于80年代初,就只是简单地对一些乐团乐手和风格介绍,播出的也是外国赠送的资料带,在那个资料匮乏的年代,却引起了轰动效应。从那开始,有条件的广播电台都纷纷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古典音乐。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北京电台。
80年代末,北京音乐台还没有成立,北京电台只有一个音乐部,其中包含一部分古典音乐内容,如今已是知名乐评人的陈立从那时起就为那个栏目的古典音乐部分撰写广播稿。采用的是一贯的形式——播音员用标准广播腔照本宣科地读稿,然后按照顺序播放唱片。
1993年,北京音乐台正式成立。台里决定改变以往古板的面孔,陈立、耿纯这一批资深乐迷成了节目的支柱。随着他们主持的《发烧门诊部》开播,古典音乐也从此开始了在电台的的黄金年代。
陈立他们在《发烧门诊部》中为听众介绍古典音乐知识,用更个性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乐团或作品的观点。“当时几乎全北京都在听,火得不得了。”陈立回忆说。那时,他们经常接到成堆的听众来信,都是表示感谢以及要求交流的。“发烧友”这个概念在当时还是一个时髦的词语,基于这个节目开设的“发烧友俱乐部”,很短时间内报名人数便达到一千人。
与此同时,其他省市的电台只要有条件,也都纷纷开设专门的古典音乐节目时间,并且作为主打力推。收听率一样居高不下。
但是,随着港台流行音乐进入内地,并迅速在年轻人中间引起极大的流行,流行音乐在电台中的时间比例急剧增加,以古典音乐为时尚的短暂风潮从电台中渐渐隐没。大约1997年前后,各地电台关于古典音乐的节目开始急速减少,即使仍然保留的也纷纷被缩短时长或是安排在“垃圾时间”播出。
北京音乐台的宣传语也早改为“以流行音乐为主,以经典音乐为辅”。而其他省市的电台更是对不能吸引收听率的古典音乐敬而远之。北京音乐台虽然一直在支持古典音乐,但曾经的辉煌不可能再现。《发烧门诊部》的古典内容虽然保留了下来,如今也已更名为更加时髦的《视听先锋》。15年,对于一个电台古典音乐节目已算是奇迹。
现在还开设有古典音乐节目的电台已所剩无几,只有上海经典974频道晚7点到7点半有一档《古典音乐时间》,天津音乐台中午一点到两点的《唱片收藏家》是在制作有关古典音乐的节目。从时间长短和时段来看,这样的节目并未受到重视。
那些古典节目和主持人也纷纷转战其他领域。陈立在闭路的电台开设了古典音乐频道,循环24小时播出一些古典音乐作品,但因为闭路电台需要另一套收听系统,一般的听众无法从收音机收听到。而一些古典乐迷则自己开始在网上建立网络电台,乐迷们纷纷从传统电台转移到网络收听国外古典音乐台的节目。
不可避免,古典音乐的电波将从大众收听的频率中慢慢消失。古典音乐在电台的由盛而衰的过程,也是古典乐迷的小圈子化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