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女性的血泪

2007-05-14 15:05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33期
关键词:莱拉泰坦尼克里克

康 慨

“每个阿富汗人的故事都充满了死亡、失去和无法想象的悲哀。”卡勒德胡赛尼写道。三十年的战乱,三十年的苦难;国王被推翻,政变之后是新的政变,苏联人来而复返,留下军阀混战,然后是塔利班。

对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而言,生活还要更加不堪。玛丽雅姆是被遗弃的“哈拉米”——私生女,生来就受苦遭难,十五岁那年被父亲当做包袱,嫁给了喀布尔的中年鞋匠拉希德。莱拉虽度过完整而幸福少女时代,受过良好教育,却在战火中落难,亦被迫成为拉希德的第二位妻子。

在阿富汗,女性只有一种功用:生养。拉希德是收容者,更是家庭中的统治者和施暴者。这是没有爱情的婚姻,不,还要更糟。玛丽雅姆得到的只有冷落、侮辱和殴打。她遵从母亲的教导——生为女性就要学会忍受,直到十八年后不愿屈服的莱拉进门,才让她平生第一次获得了勇气。

暴力总在发生,莱拉也不能幸免,“拉希德则追逐着莱拉、挡住她的去路,不停地用皮带抽她……皮带头打中她的胸膛、她的肩膀、她抬起的手臂和她的手指,无论打中哪里,总是打得莱拉鲜血直流。”

婚姻就是监狱。终于有一天,她们逃离了丈夫,却逃不了更远。整个国家已是更大的监狱。塔利班发布禁令:“如果你们养鹦鹉,你们将会挨打。你们的鸟将会被杀死。/你们不得在公众场合发笑。否则的话,你们将会挨打。”殴打成为这个国家的常态,暴力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塔利班毒打那些音乐家,将他们投入监狱,踏碎他们的雷布巴琴、冬不拉和手风琴。塔利班还走到塔里克最喜爱的歌唱家艾哈迈德查希尔墓前,对着他的坟墓开枪。”

抄家频繁,玛丽雅姆和莱拉不得不挖个地洞,将家里的电视机用塑料布包起来埋入地底。强权之下,巴基斯坦走私而来的《泰坦尼克》录像带却在全城悄悄流传,人们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苦中作乐。

《泰坦尼克》是黑暗中的惟一亮色。拉希德更肆无忌惮地施暴,按照塔利班的法律,他可以决定妻子们的生死。当莱拉少女时代的情人塔里克突然出现时,再也没有人能阻止悲剧的发生——除了玛丽雅姆。

比起他的第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有更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更以亲历者或受害者,而非旁观者的角度去体验这过于残酷、过于令人痛苦的现实。

然而,小说家胡赛尼似乎又急切地想肩负起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责任,把祖国的苦难历程,和女性的悲剧命运展现给世界。他甚至安排书中的孩子们像旅游者那样,去瞻仰日后被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爸爸当起了导游:“我也希望你们来看看祖国的遗产,孩子们,来了解它丰富的过去。”喋喋不休的还有胡赛尼笔下的收音机、电视机,如同电影里的背景声源,不停地播讲着历史。对政治宣教史学记忆犹新的中国读者,恐怕不会喜欢这种生灌硬输的写法。它干扰了叙述,也让读者觉得自己很蠢。

(作者为《中华读书报》编辑)

猜你喜欢
莱拉泰坦尼克里克
雪上“泰坦尼克”
盗号者
The Titanic II Is Making Its Maiden Voyage in 2022 “泰坦尼克2号”将于2022年下水启航
莱拉和我是如何环游世界的
驯鹿迁徙时
公主绑架龙
抿一口梦幻泡影
法国七旬老翁骗奸300美女
杀人容易脱身难
勇斗狂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