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如鹏
新传染病以每年新增一种或多种的速度被发现,与此同时,大流感、疟疾和结核病等传统疾病不断产生变种,人类目前所处的卫生环境远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安全。
8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题为《构建安全未来: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报告指出,近几十年来,新型疾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并跨越国境在全世界传播。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新疾病的突袭很可能对人类的生存带来最严重的威胁,在艾滋病、埃博拉病、SARS之后,那些臆想不会再出现类似疾病的看法是非常幼稚和自满的。
报告还呼吁,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以有效控制新型疾病,维护全球公共健康。一个更安全、对新疾病袭击能随时做出有效反应的世界需要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
每年一种新疾病
这些年,新病种出现的速度似乎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今年年初,一名43岁的美国妇女在秘鲁旅行3周后,出现皮疹、脾脏肿大、失眠、高烧和有生命危险的贫血症状,与伤寒和疟疾的病症相似,但此前医学界对这种疾病一无所知。
很快,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和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专家,就从这名妇女体内成功分离出一种可能致命的新型病菌。这一新病菌与一战期间名为“战壕热”的致病菌有密切关联。“战壕热”通过寄生在人身上的虱子传播,曾使数千名士兵患病。此外,这种新病菌还与10年前旧金山艾滋病流行时期发现的“猫抓病”有关。当时,每年约有2.5万人感染此病。
在这份年度报告中,世界卫生组织证实,现今约有40种疾病在一代人以前是不为人所知的。自1967年以来,至少有39种新的病原体被发现,包括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和SARS病毒,新传染病史无前例地以每年新增一种或多种的速度被发现。
报告还说,新发疾病带来的危险是全球性的。无论贫富,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防止新发疾病进入其境内以及疾病入镜后造成的破坏性后果。
在半个世纪以前,全球的疾病情况相对稳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当时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六种疾病:霍乱、鼠疫、回归热、天花、斑疹伤寒和黄热病。新的疾病很少,特别是在那个年代,人们乘船进行国际旅行,疾病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非常有限。
但现在,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疾病情况不再稳定。人口增长、迅速的城市化、环境恶化和滥用抗生素破坏了微生物世界的平衡。
目前,传染病从地理学角度上讲比历史上任何时候传播的速度都要快。据估计,2006年有21亿人次的航空旅客,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旦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那么仅仅几小时后,其他地区就有可能大难临头。由此产生的健康和经济后果从2003年SARS的流行就可窥见一斑:当时亚太国家的经济损失高达600亿美元。
旧病毒卷土重来
除了大量、快速流动的人口之外,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还提到了其他一些人为因素,比如,由于没有传染病爆发,产生错误的安全感,因此对卫生保健投资不足,这些也是导致全球公共健康越来越容易受到疾病威胁的重要原因。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在大规模、系统性疾病控制计划中大量使用杀虫剂,大多数重要的虫媒传染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之外的其他地区已不再被视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之后,由于资源缩减,疾病控制计划被搁置,造成在随后的20年内许多重要的虫媒传染病,包括非洲锥虫病、登革热以及疟疾,在一些地区卷土重来。
1998年,登革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流行,共有56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120万例病例。自此以后,登革热流行持续肆虐,拉丁美洲至东南亚的千百万人受到感染。从全球而言,每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平均病例数,在过去40年中每10年就增长几乎一倍。
与此同时,大流感、疟疾和结核病等传统疾病不断产生变种、增加抗药性,继续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过去5年里,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就核实了超过1100起疾病流行事件。
这份报告认为,SARS之后由禽流感病毒变异导致的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已在全球拉响了警报。截至今年5月,已有12个国家报告了308例病例,其中186例死亡。尽管禽流感在人类中仍属偶发,大流行并未出现,但科学家们一致认为,流感大流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流感的传染性极强,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而且潜伏期很短,因此可能带来极大的破坏性后果。报告说,如果出现了一种全面传播的大流行病毒,那么将无法防止此病的传播。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大流感很可能感染全球约25%的人口,即超过15亿人,即使病毒仅引起相对轻微的疾病,对经济和社会的破坏也将是巨大的。
卫生政策突然发生变化,也有可能带来致命的代价。2003年8月,尼日利亚北部出现了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认为口服脊髓灰质疫苗不安全,可使幼儿以后不育。这些传言导致尼日利亚北部两个州暂停了脊髓灰质炎免疫接种,其他多个州疫苗接种率也大幅度降低。其结果导致脊髓灰质炎在尼日利亚北部发生大面积爆发,并且在南部此前无疫情的地区也出现了脊髓灰质炎流行。
此次疾病爆发最终造成尼日利亚成千上万名儿童瘫痪,而且从尼日利亚北部向19个无脊髓灰质炎的国家蔓延。
小儿麻痹症在尼日利亚重新抬头是一个警示。这表明某些疾病根除后,仍有再次爆发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强调,一旦将病毒从自然界中根除,全世界必须保持警惕,以防止意外或蓄意的病毒释放,造成新的威胁。
未来安全如何构建
“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既是一种共同的愿望,也是一种相互的责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报告中强调,“鉴于今天世界普遍容易受到这些威胁的影响,就更需要全球团结一致,加强安全。新的口号应是外交、合作、透明和防范。”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加强国际合作在应对传染病爆发方面尤其重要。以乌干达最近出现马尔堡出血热为例,在乌干达西部的一个矿工被确诊死于马尔堡出血热后,世界卫生组织与其他组织一道,帮助乌干达卫生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监测跟踪,并采取了隔离和其他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疾病传播。
陈冯富珍说,对健康的威胁没有国界。在一个全球贸易和旅游广泛发展的时代,新的和已有的疾病能够越出国家边界,威胁全球的卫生安全。只有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大力合作,并更加注重信息分享和加强公共卫生系统与监测,才能遏制这些疾病的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在报告中就如何加强公共健康安全向各国提出了六点关键性建议:第一,充分贯彻修订后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第二,加强在疾病监测、疫情警报以及应对方面的全球合作;第三,共享知识、技术和材料,包括病毒样本和其他实验样本;第四,各国加强卫生保健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全球防病能力;第五,加强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第六,增加各国和全球对于培训、监测、实验、响应系统和预防宣传方面的资源投入。
《国际卫生条例(2005)》已于今年6月生效。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孤立地、通过传统的边境控制来完全保护自己的国民不受疾病威胁,2005年的《世界卫生条例》正是建立在这一认识之上。新条例详细地规定了各国应如何评估可能造成国际影响的公共健康突发事件,并就此向世界卫生组织汇报。
与以往显著不同的是,《国际卫生条例(2005)》不再把重点放在边界、机场和海港被动地防御,而转向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战略。这一战略的目的是在有可能形成一种国际威胁之前尽早发现事件并从其根源予以制止。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卫生、发展和全球安全相互交织。当今所有国家的安全,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每个国家是否有能力为尽量减少健康威胁而有效地共同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