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的穷途

2007-05-14 15:05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9期
关键词:范伟宋丹丹赵本山

孙 冉

第九次,赵本山还是毫无悬念地获得2007年春晚小品类评选一等奖。

从1990年初登上春节联欢晚会一炮而红,到成为春晚挽救收视尴尬的“救命稻草”,赵本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小品王”,并且逐渐成为春晚小品标杆,但电视小品却正由盛而衰。

它昌盛于另一个传统的语言类节目——相声衰败之时,长时间以来,小品是撑起中国式联欢晚会最多数时间的重要枝干,它与春晚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观众的记忆中。现在,这个没有历史、没有传统、没有门派,甚至没有出身(之前仅仅是专业院校表演系学生的练习作业)的舞台形式,似乎正在步相声的后尘。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品逐年乏善可陈,走向穷途?

赵本山,尴尬的九连“小品王”

春晚观众从期待小品,到期待赵本山,一方面说明赵本山已经完成从一个东北小品演员到全国“小品王”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小品的整体没落

春晚观众对于赵本山的感情比较复杂。这差不多可以用范伟在小品《功夫》中的那句话概括——“拐一年,摇一年,缘分呀;吃一堑,长一智,谢谢了”。

随着陈佩斯的引退、赵丽蓉的谢世以及黄宏持续地找不到北,春晚逐渐成了赵本山一个人的春晚。

1999年,对于春晚观众和赵本山来说,都值得一说。那一年,他的《昨天、今天、明天》鹤立鸡群,赢得满堂彩,自此人们开始对他充满期待;赵本山仿佛也找到了春晚观众的笑点,此后连续九年获得“小品王”桂冠。

后来的《卖拐》,赵本山摇身一变开始“大忽悠”。到了2005年的《功夫》,观众再也受不了赵氏小品的如此娱乐方式。那一年,《功夫》赢得的喝彩是在于范伟的智商真的提高了,其中出色的桥段皆出自这个久骗成师的厨师之口。可在获奖后,赵本山却自信地说,我觉得观众还是期待被忽悠的结局。

从那一刻,赵本山其实已经离我们远去。

到了2007年,《策划》的蝉联,已经不是一个小品的出彩,而更多只是赵本山(还有宋丹丹)表演出色。

《策划》只因演员好

2007年春晚,和往年一样,过了11点,电视机前的一家老小开始有些意兴阑珊,坚持的理由只是——赵本山的小品要开始了。观众超乎热情的掌声把老赵送上了台,没抖任何包袱已经被喝了彩,这对于演员来说不知是喜是忧。

《策划》是赵本山进入春晚剧组有史以来最晚的一次。回想1994年春晚,因为没赶及同样阶段的终审,他带着成型的小品无奈回了沈阳。间隔数年,待遇已不可同日而语。

赵本山启用新人编剧徐天超操刀剧本,他因写喜剧小品获奖而被赵关注,由此从媒体转行到赵本山旗下的“刘老根大舞台”担任编剧。徐天超坦言,赵本山在创作过程中占据主导,他只是参与创作,把赵本山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嫁接成剧本。

一直到大年三十,两人来回磨了26稿。仅3页多的内容每次都要大改。徐天超说,“赵本山每次排练,即兴说的台词都不一样,我得先迅速记录下来,到了晚上我们再进一步讨论,哪些台词保留、哪些台词放弃。”

徐天超对记者表示,今年的小品和往年不太一样,以前可能游戏状态更强烈,而这次是对故事的回归。据说赵本山在创作初期就表示了要体现小品最本质一面的想法。虽然小品1月初才开始创作,但赵本山很早就明确了要做“公鸡下蛋”这件事,借以讽刺娱乐圈的炒作现象。然而观众的回馈却相反,一位追赵本山小品多年的粉丝激动地告诉记者:“‘公鸡下蛋太不贴近实际了,以往的小品很实在,表演很自然,语言很幽默,包袱抖得也很自然很搞笑,这次好像是特意让观众乐的意思,很假,也不实际!”

中国喜剧美学研究会会长陈孝英的评价是:《策划》有些粗制滥造,观众已经不是在看故事,而是在看赵宋两人的表演。

自1990年开始,对赵本山的批评就一直没断,学界一直揪住他作品雅和俗的问题不放,而今年又一次从观众中爆发出对他的作品的争论。

逐渐远离现实题材

1990年,赵本山带着小品《相亲》亮相春晚。《相亲》一炮走红,拿了当年春晚小品类节目的一等奖,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小九老乐》《我想有个家》连续拔得小品头筹。

此三部小品中,赵本山游离于一个农村中年男子的情感与家庭之间,看似蔫,却憋着一肚子坏水。妙语连连却依旧脱不开传统二人转拿男女调侃说事的影子。这些被后来称为“老蔫系列”的小品,都或多或少地打着赵本山早期二人转的痕迹。

前三部作品都来自善于描写家庭情感问题的编剧张超。如果说赵本山与他的合作还属于摸索期,同以写社会现实小品见长的编剧崔凯的合作,则更多打造出了赵本山小品的底色。

1995年,赵安新任春晚总导演,强调要上一些与社会现象结合的小品。带着写好的本子刚到剧组的崔凯,即被赵安临时布置了作业:写一个批评领导吃喝风的小品。那已经是11月末了,崔凯写了一周,赵本山和范伟就来排练《马大叔提干》。排练的效果很好,包袱叠出不穷。但终究没能过审查这一关,有领导认为大过年的批评人家乡镇干部不好,大笔一挥就改成了乡镇企业经理。最终的演出效果当然打了折扣。

之后的《三鞭子》,在讽刺力度上比《马大叔提干》走得还远,同样也遭遇了被修改的命运,崔凯回忆,那时赵本山很想做这个题材,找了很多人来写,最后把对政府官员的批评变为了官民携手办实事的大团员结局。

赵本山似乎看透了此类题材小品在春晚的命运。开始把心思转向了对人物内心刻画上。

1997年,在创作《红高粱模特队》时,崔凯改了五六稿他都没点头,赵本山说不明白自己作为农村的裁缝,对城里来的模特教练范伟应是什么关系,喜剧点在哪?崔凯告诉他,你越尊重他越有包袱,你俩对模特理解不同,文化差异导致的包袱才是最好笑的。赵这才恍然大悟。

崔凯感觉,赵本山自此开始比较主动自觉地了解角色了,一旦他知道两者的关系,许多包袱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像“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这样的名段子就是赵在排练时即兴说出的。

可以说,赵本山自此已经走出了他艺术生涯的早期阶段。虽然至今仍被评论界怀念的经典作品都诞生于此,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寻找新式小品之路。

转型,从巅峰到低谷

尽管合作默契,但连续三年拿了春晚小品二等奖,这对于赵本山来说,不太舒服。1999年,对于赵本山而言是个门槛。他面临新的转型。

这一年,他首次与宋丹丹同台。剧本是何庆魁写的,这个小品在春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何庆魁在1997年就参与了小品《红高粱模特队》的创作,但他们之间的蜜月期却是从1999年这部《昨天、今天、明天》开始的。

用何庆魁的话说,他和赵几乎是一拍即合,甚至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有着相同的经历,都初中没毕业,都对语言保持着先天的敏感与敬意。当然,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高秀敏。

高秀敏从1998年的《拜年》与赵本山开始搭档,赵唱高和,一个逗一个捧,相得益彰。没有人比高秀敏更懂得赵本山的包袱了,也没有任何人比这个女人更懂得迁就赵。在央视《艺术人生》访谈中,高秀敏就坦承,曾经有过乞求赵本山将有些搞笑的包袱与她分享的经历,赵最终拒绝了。高秀敏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既表示了对赵本山执着于艺术的敬佩,也表示了对他的不满。

何庆魁的介入,使赵本山的小品开始回归自身风格。

《昨天、今天、明天》是赵本山自己试图走向转型的第一个尝试,搭档换成了宋丹丹,还引来了一个非小品从业者——崔永元。宋丹丹比赵本山成名早,也是腕儿,两人在合作时,远没有赵本山先前跟高秀敏那么畅快。崔永元后来透露,双方当时为了包袱的多与少还暗中较劲,比如宋丹丹那句“过去你那张脸都哭笑不得的,现在跟紧急集合似的”包袱,就是抢赵本山的。

2001年,进入赵本山的黄金时代,《卖拐》系列让赵本山、高秀敏、范伟这个“铁三角”成为了“金三角”。

就在赵本山和何庆魁沉浸在自以为回归本色的表演中时,小品评论家们却认为,赵本山的作品,已经不是在靠作品引人发笑,而是在靠他本人的滑稽表演引人发笑。观众对其热情不断实际上是在纵容他远离小品。

中国喜剧美学研究会会长陈孝英曾长时间研究赵本山。他注意到,赵的角色在这个时候开始发生变化,他已经不再是塑造小人物,体现弱势关怀,失去了讽刺,而开始张扬不地道的一面。一些评论家觉得,此时的赵本山已经不再是人民大众的代言人,而产生了价值判断的混乱。

“忽悠”成功了,小品失败了

事实上,继第一部《卖拐》后,赵本山已经出现了持续不下去的剧本危机。就是为了之前给了观众的那句“明年卖车”的承诺,第二年他真来了个续貂之作。

当年,春晚观众的期待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赵本山信手拈来的几个脑筋急转弯,就又把观众“忽悠”了一年。很多人感觉到了他的不严肃,争议四起。而那一年春晚没有什么其他更拿得出手的小品,赵幸运地蝉联了“最受欢迎奖”。

第三年,赵本山还要持续“忽悠”大众的状态,连央视都不干了。春晚总协调秦新民就曾说,“央视作为一个国家媒体,不能让赵本山从‘卖拐‘卖车到‘卖担架,一路忽悠下去,忽悠3年。”

编剧崔凯评价,2000年以后,小品对于赵本山已经不是主业,影视、二人转,及其他文化产业做得更大了。他的身份除了艺术家,还有文化产业家,足球俱乐部老板。

所以到后来,赵本山的表演在遭遇宋丹丹的抢白时,难免有些黯然失色,而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范伟,也多少抢了他的风头。

2003年开始,赵本山就不止一次地表示,春晚太累,不想上了。但赵本山从1990年上春晚开始,到如今无人取代的“小品王”地位,春晚成就了他的名,现在到了他偿还的时候。不同的是,如今的环境不同当初他出道的那几年,好本子鲜见,只靠他这么一个天才演员的滑稽表演撑着,难挽大局。

猜你喜欢
范伟宋丹丹赵本山
参加综艺引争议 宋丹丹的困局
宋丹丹:耀眼的不仅于荧幕
只是赢了自己
山也还是那座山
黄宏缘何感动宋丹丹
不说话就是最好的敬业
赵本山选司机
范伟,深情男人不忽悠
喜剧明星范伟:爱如阳光照亮了生活的沟沟坎坎
这不是在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