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诗意还是失意

2007-05-14 13:37牟士兵
杂文选刊 2007年15期
关键词:细雨文题高考作文

牟士兵 

随着今年高考语文考试尘埃落定,各地的作文题也走进公众视野。纵观之,真可谓是一片诗意盎然;细品之,一种失重之感油然而生。

且来看这些诗意文题:高考作文全国卷的题为“人生,诗意还是失意”,湖南卷题为“诗意的生活”,江苏题为“怀想天空”,北京卷为“春夜细雨”,浙江则是“行走在消逝中”,山东更是迷离,叫“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不可否认,诸如“春夜细雨”、“诗意的生活”这样的文题,本身赋有宽泛的弹性,能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想像空间,这较之昔日主题先行的陈述式命题是种进步。文随题行,不难想像,今年的高考作文将满纸诗情画意,会不乏文采斐然、华靡绮丽之作,但也必多吟风弄月、顾影自怜之文,甚至可能大量充斥着无病呻吟地陶然于小我得失悲欢的情绪。

在诗意的构想中,在怀想的漫游中,在消逝的追忆中,表达的魅力将得到极大显扬。但是,思想先行,语言次之,这是评判作文最基本的依据。既然高考作文是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凭借,它就必须承载起反映学生作文水平的能力。即要求高考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一个独立审慎的思考平台。一片“诗意盎然”、“春风细雨”,只会让那些贴进现实生活,反映主流社会的文章,失去依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实,讲求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性与自由度,是不应以牺牲高考作文题应有的思想价值与社会责任为代价。如果文章总是凌空虚蹈、风花雪月,还谈什么文以载道?近几年类似于“诗意”、“记忆”之类的高考作文题,导致“睁着眼睛说瞎话”、“闭着眼睛说梦话”,派生出大量的假、大、空的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的文章。反观今年高考作文题,离现实太过遥远,于时政太过冷漠,我们又怎么能寄望于这样的作文题下,写就彰显社会责任的锦绣文章呢?

中学课本里有副名联,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诚然,我们不应强求高考作文应尽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的道义和使命,但是,如果高考作文都去大谈风花雪月,感怀听风品茗,势必又陷于务虚与失重之中。这样的高考作文,除了让我们看到一些语言的奢华绮丽,又能有多少思想的重量,又能凸显多少人文关怀。当文章被抽空了思想,也就自然失去了价值的依存。

更何况,表面宽泛的诗意想像,对高考作文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更为逼仄的命题。试想,当高考作文题本身就构成了测试学生思想深度与厚度的掣肘,必然产生大量雷同虚构的文字。界定这样文章质量的标准也必然更为宽泛,换言之,阅卷老师打分的弹性空间将变得极大。对于阅卷把关与质量监督而言,也势必会陷于更为复杂的境地。这很容易导致高考作文批改的质量上不去,最终损害到高考本身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失重的高考作文题,是不可能带来任何诗意的。诚然,现在考生们的高考作文卷已经由白纸变成黑字,接下来惟一考量的就是阅卷了。既往高考作文的阅卷老师素质跟不上,阅卷缺乏责任感,阅卷时间太过急促等等弊端,曾备受诟病。而面对今年过度诗意化的高考作文,我们祈愿,让那些真正具有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真正具备写作知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责任意识的人参与高考作文阅卷工作,来最大程度的提升高考阅卷质量与公信力。

只是,让他们从“诗意怀想”中捕捉到诸如时代精神、人文情怀、责任使命、思想价值等等信息元素,让他们在“春夜细雨”中感受到“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真的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猜你喜欢
细雨文题高考作文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赏初春细雨有怀
春日
文题
细雨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文题
文题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