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炎州等
我们以有五千年的文明为荣,然而,现在的人却在呼吁:重新倡导“温良恭俭让”。有人说社会上缺失什么人们就强调什么。感觉这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是莫大的悲哀。
(读2006年12月[上]《重新倡导“温良恭俭让”》)
石炎州(湖北)
包养,让我想起一些愿意做“二奶”的人,没想到这次国家邮政充当了这个角色。所不同的是:人靠运气与姿色,邮政靠的是后台过硬的权力。“包养”被国家文件化、正规化是一件让老百姓害怕的事情。
(读2007年1月[上]《“百姓包养”的邮政体制还要继续多久?》)
周鸿(安徽)
现在的信封不仅有邮局出品的,还有学校出品的,规定一个学校要用学校统一印制的信封,而且邮票是印刷的不能收藏。什么时候学校和邮局也搭伙“做生意”了?
(读2007年1月[上]《邮寄的烦恼》)
李 靖(湖南)
母亲喂了近一年的二十余只大阉鸡被偷了,按现市价值近一千元。母亲告诉我时声音很低沉。母亲报了案。警察口头答应来看现场,但终于没有来。警察说农村偷鸡摸狗的事太多,忙不过来。想美国警察连公鸡打鸣野猫拉屎都正儿八经立案侦查,中国警察为何就不能与之“接接轨”呢?
(读2007年1月[上]《美国警察》)
潘爱清(湖南)
想到我们现在的历史课,总体来说,就是非常乏味和无聊。老师完全从考试出发,只是一味地编一些毫无意义的顺口溜让我们背!导致本来对历史感兴趣的我一上历史课就想睡觉!总是说这个常考要背熟!那个你不用看不会考,就像历史的诞生是为了考高分一样!我常常看到同龄人对历史课本的厌倦总禁不住悲哀!当对历史的学习变成一种负担,又有多少人还热爱我们悠久的历史?还有多少人会明白以史为鉴的意义?
(读2007年1月[上]《有感我们对历史的态度》)
沈昭光(陕西)
王旭明所说的部分教师可能通过参加招聘,取得正式教师资格。据我所知,我所生活的地方的代课教师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清退了,但是没有听说谁通过招聘取得正式教师资格。有的是交两万块钱之后就是正式的了,还有的是从社会上招来也不说什么学历,刚招的时候交两万块钱学费,后来是三万、三万五,意思有钱就能上,出来就是正式的教师,管分配。
(读2007年1月[上]《请给四十四万八千名代课教师以公正的历史评价》)
Wsw
比之当年张总督手下之赵秘书长,现代“硕鼠”之伎俩也不过尔尔……如果把诸如张总督买地皮这些事儿都搁在“阳光下”操弄,赵秘书长们焉有“下嘴”中饱私囊之机?所谓“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制度,没有好的制度和得力措施,反腐败将会永远“任重而道远”……
(读2007年1月[上]《财富是这样创造的》)
王凯(河南)
当一种庄严的神圣与腐蚀的铜锈联系到一起时,我们还能体会到家的温暖吗?家是什么?你听说过谁回家需要买高价的门票吗?也许对于富裕的家庭成员可以“欣然前往”,然而那些还生活在贫困中的兄弟姐妹呢?人民大会堂,我心中的圣土!希望您永远都是百姓心中最圣洁的家!
(读2007年1月[上]《人民大会堂的门券》)
马佳(辽宁)
记得有一位年届四十的大嫂去应聘一熟悉岗位,但被“三十五岁以下”的门槛挡住。这位生活无着的下岗女工,无奈中办了一张缩小年龄的假身份证,居然应聘成功,并且在岗位上千的得心应手,得到公司赏识。试想,当人们盼望谋职、求学,甚至看病、乘车等等权利的平等时,非得“逼良为娼”式的让人搞一些非正常手段、非正常关系,才能获得“可怜”的平等时,是不是社会肌体出了毛病?
(读2007年1月[上]《平等,不应该等到了上帝的面前》)
陈开尧(湖南)
忽然想起上小学时读过的一篇课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籽。“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我们所处的环境,的确可以让人人都成为变脸高手。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读2007年2月[上]《谁让你有那么多张脸》)
吴美玉(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