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莉萍
走进云南贡山,一路上你都在大峡谷中穿越,山顶冰雪覆盖,山下四季如春,大片的原始森林四处可见。这里是怒族、独龙族居住的地方,由于山势险要,交通闭塞,整个大峡谷与世隔绝。100多年前,西方探险家与传教士深入此地,修建了不少天主教堂。如今,这些教堂依然藏在峡谷中的小村庄里,每当教堂钟声响起,远岸就会传来美妙的歌声,使人陶醉在仙乐飘飘的圣境中,顿时会有超凡脱俗的感觉。一直以来,怒江大峡谷因为高山深谷、急流险滩和路途不便,不像云南其他景点受大众追捧。但如果你踏上这条神秘的旅途,会发现这里的自然景色和民族风情是那样的瑰丽壮观、丰富精彩。
壮观大峡谷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汇成河。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往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于贡山县齐那桶涌入怒江,当地的怒族称之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怒江奔腾于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两岸山岭海拔均在3 000米以上,因落差大,水急浪高,十分壮观。两岸多危崖,又有“水无不怒石,山有俗飞峰”之称,每年平均以1.6倍于黄河的水量像骏马般奔腾向南。
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中,怒江大峡谷最为壮观,因享有“东方大峡谷”和“神秘大峡谷”之称而蜚声海内外。举世闻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40公里,深1 830米,而怒江大峡谷仅云南段就长达621公里,平均深度3 000米,而且山高水险、景观奇秀,奇花异草姹紫嫣红。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怒江大峡谷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垂直气候,经常是河谷茂林葱绿,炎热似夏,山坡花俏草黄,如春如秋,峰顶却是冰雪世界。
怒江大峡谷距昆明公路576公里,并不遥远,但要进入到没有公路的怒江两岸的村庄仍是很艰难的,山路崎岖,险恶至极,行走非常吃力,这就是现代文明没有渗透进怒江大峡谷整个肌体的原因所在。
最近几年,被怒江大峡谷感动的中外人士多了起来,原因就是这个山谷未被现代文明开垦过,珍藏着一笔尚未被挖掘的自然与人文财富。相当多的人担心现代文明会把这笔自然财富吞噬掉,于是匆匆从欧洲、美洲赶来。其中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找上门来,与云南省政府合作,要依照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把包括怒江大峡谷在内的三江并流地区,建成中国最大的国家公园,同时与云南省政府一道积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并于2003年7月申报成功。
恕江第一课
怒江一路南下,在丙中洛孜当村附近遇王菁悬崖绝壁阻挡,由原来的从北至南急转为从东至西,西转300米后,又遇丹拉大陡坡阻挡,拐了一个180度的大弯后向东流去,形成罕见的“U”字形大弯。
这里江面宽阔,江水舒缓平静。碧罗雪山的一条小山梁被怒江环绕,好像一座半岛,从公路上望下去,“岛”上一派葱绿,田地、树木、翠竹依稀可见,还有疏疏落落的几十户人家,这就是坎桶村。岛上种了很多桃树、板栗树、核桃树,每到春天,桃花盛开,一片妖娆,称之为“桃花岛”一点也不过分。农闲时分,江上有人泛舟捕鱼,江边有人唱歌起舞,一派浪漫的田园风光。 公路边修建了观景台,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块石头,刻上了“怒江第一湾”。相隔不远还有一座小亭子,上书“桃花岛”。远远望去,“怒江第一湾”就像镶嵌在山脚下的一条翡翠玉带,十分迷人。
石月亮
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 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洞,洞深百米,宽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石月亮。它仿佛开天辟地就耸立在那里,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话中,它就已经存在了,傈僳语称为“亚哈巴”。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希望接近它,然而,它仿佛是留给勇敢者的去处,这里山峰陡峭,道路崎岖,气候变幻无常,没有勇气和毅力是无法到达峰顶的。
要去石月亮,从福贡乘车,沿公路往北行驶,沿高黎贡山一侧的小路向上爬,大约走整整一天的路程后,可下榻在石月亮下的小村寨米哦罗。于村中择一块平地,即可搭起帐篷,生火做饭。米哦罗是一个怒族村寨,极古老,文物队在这里常常能征集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等物。老百姓把石斧慎重地收藏着,放在米柜里,以图吉祥。第二天一早,往峭壁上攀岩,不久,即可到达石月亮。石月亮四周是悬崖峭壁,深不可测,前面有三棵年代极其古老的枯树,云雾升腾,缥缥缈缈,忽圆忽缺,大有身在天上宫阙之感。若在此东望怒江大峡谷的江流云海及碧罗雪山日出,壮丽之极,不可言表。
关于石月亮,在当地有一个神秘的传说:在远古时代,大地上只有启沙和勒少兄妹两人。天神授意兄妹结成夫妻繁衍人类。但龙王的独生女爱上启沙。龙王发现后非常愤怒,施了法术下起了九天九夜的倾盆大雨,洪水填满了每条沟和山脊,越涨越高,眼看就要漫过苍天。启沙兄妹躲进一个大葫芦瓢里顺水漂流。天神赐给启沙一把神弩和两支神箭,启沙用箭射穿了山峰,洪水从洞里流走了,龙王的计划完全破灭。启沙兄妹得救了,便按着天神的授意结为夫妻。山峰上留下的这个又大又圆的洞,恰似一轮明月悬挂在那里,当地傈僳族便称之为“亚哈巴”,意即“石月亮”。
湖泊与雪山
怒江两岸雪山深处,有无数的冰碛湖。冰湖大都分布在海拔3 500米以上,最高的接近4 000米,人迹罕至。春夏之交,冰消雪融,雪退到哪里,花就开到哪里,从山上到湖边,到处是一片花的海洋。清碧透亮的湖水,映照着无边的原始森林和空阔的蓝天,白雪把高山杜鹃衬托得更加绚丽多彩。每年4~10月是登山的最好季节,当地人们在这个季节上山挖药、采集兰花、捕捉湖中的雪鱼。山上的珍贵药材有虫草、贝母、灵芝、蝉花和黄莲,怒江的兰花品种也是最丰富的。这个季节的冰湖国,还是野生动物最集中的栖息地,春暖花开的时节,它们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觅食饮水,交配产子。
没有人确切统计过这众多的高山湖泊到底有多少,可当地人们会告诉你永远也数不完,仅仅是福贡县境内海拔3 800米以上的碧罗雪山上就有高山湖十多个,最大的是福贡匹河乡东北部,碧罗雪山中的七莲湖或称七仙女湖。七个小湖散落开来,犹如山中的明镜。湖中蛤蟆大如磨盘,雪鱼时而跃出湖面,湖四周是雪山、森林、草甸、花海和怪石,景色极美。
还有一个人们经常去的湖泊,人称达友湖,傈僳语称“锅乃鲁比”。从福贡县城上帕沿碧罗雪山一侧有一条小路通往维西,当年公路还没有修通时,福贡一带的人们出入怒江,就是沿这条小路去的。大约走七八个小时的路程,便可到达锅乃鲁比。湖泊周长约3公里,湖边箭竹成林,树林青翠。在湖边搭起帐篷,挖好灶眼,烧着水,再到山中挖来党参、鸡冠菌和麻叶菜,就可以做饭了。每当冰雪消融时,山下的老百姓都到湖边采集野菜,挖贝母、黄岑、黄花和治腹痛的旦黄。再往山上走约20来分钟,在雪山丫口附近,还有略小一些的湖泊。这里海拔已达3 800米,四周已无树木,只有低矮的灌木和苔藓植物。越过山顶,下山后就是维西了。在下山的途中,约在海拔2 000~2 500米的山腰,就可挖到草乌,民间用它治疗多种疾病。
碧罗雪山在兰坪境内绵延142公里,海拔超过4 000米的雪山就有15座。其中最高峰老窝山是这些雪山中最美的地方,海拔4 500米,与澜沧江的相对高差达3 200米,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十分完整。山中气候变化异常,飞瀑密布,高山湖泊云集,被人们称作万瀑千湖之山。春夏之交,山中云雾升腾,登临绝顶观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颇为壮观。东面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金丝厂雪山、老君山、雪邦山在云海中犹如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的小岛。
怒江溜索
平均宽度达300多米的怒江峡谷地区人迹罕至,架桥乃至靠船摆渡仍异常艰难。世代居住在怒江大峡谷中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和汉族人民,依靠溜索来往和运送物资,溜索因此成为两岸居民最实用的交通工具,至今仍被普遍使用。居住在峡谷两岸的人民,无论男女老幼都是溜索高手,他们甚至能抱着羊、小牛、柴垛,挎着自行车从江面上飞越。
怒江上的溜索有两种——平溜和陡溜。平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平越大江,来往都可以,但溜到江心后得双臂用劲,攀到对岸。陡溜有一定的倾斜度,一头高,一头低,自然滑向对岸,十分轻快。陡溜一般都是两根,倾斜方向相反,来回都很省力。由于钢索离江面仅2~4米,雨季涨水时脚尖甚至可以划到水。一只竹编簸箕、两条麻绳、一个铸铁制成的简易滑轮,就可借助地心引力“飞”向大江对岸——过江时,沿山间小道爬到溜索的高端,人坐进簸箕,用麻绳将簸箕吊在滑轮下,再将滑轮挂于钢索。当地人还会顺手扯把茅草握住钢索,以握力控制速度,就是“刹车”,胆子大、技术熟练的甚至不用“刹车”,真是惊心动魄!
过溜索是需要勇气的,当你把生命系在一根并不太粗的绳索之上,当你越过看一眼都头晕目眩的峡谷,当你听到溜索下那震耳欲聋的江水咆哮之声时,心中会不由生出几分怯意。当你看到那些男女老少在江面上自如地溜来飞去,特别是那些大妈带着孩子,背着山羊肥猪一起“从天而降”时,不能不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藤蔑做的溜索很容易磨损,所以过一段时间(短则两三个月,长不超过一年)就得更换一次。换溜时,两岸各选一个力气大的人,先用钓鱼线的一端拴一石子两岸对丢,待两个石子在江心钩在一起时,便慢慢拉过对岸。而后把鱼线换成较粗的麻绳,这时再将溜索一端固定于一岸的溜桩或大树上,另一端则系在粗麻绳上拉过对岸,固定于彼岸的树上或溜桩上,并用木棍逐段绞紧,换溜就完成了。
今天,横架在怒江上的桥越来越多,但溜索仍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蔑索已变成了钢缆,溜板也被滑轮所取代,溜索越来越安全。有的溜索已成为当地人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的工具。有的举家大小一同过溜,其乐无穷。远道而来的游人,也可亲身感受一下这凌空飞溜的惊险。
澡塘会
早年间,散居在怒江峡谷里的山民为了生存,整日辛勤劳作,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无暇顾及更多的追求。然而即使这样,每年春节从大年初二到初七,住在高山峡谷的傈僳人都要背着毯子、被子,带着米、肉、油、盐、菜和炊具,穿上节日新装,不惧路途遥远,举家前往怒江岸边有温泉的地方。他们在岩壁下、石洞里、石缝中铺上干草,展开被子,成就七天的“家”。他们下到烫人的简易石砌温泉澡池中,洗去污垢,舒展筋骨,然后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对歌跳舞。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相聚在热气腾腾的温泉水中,一边搓洗一边说笑,嬉戏打闹,其乐融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其间,串亲会友,喝酒吃肉,掺杂些传统的体育比赛,跳舞赛歌,顺便进行些商品交易。几百年来形成了传统,故名“澡塘会”。澡塘会,其实就是傈僳族的狂欢节。
据闻,很多地方都有澡塘会,但怒江峡谷的澡塘会却更自然、更民族、更传统。其中首推登埂河澡塘会和玛布河澡塘会。这里没有遮拦,男女共浴。泡澡者同卧一泓,敬老让幼,互聊家常,时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其乐融融。有意思的是女人们并不反对男摄影者的闯入,反而依仗人多势众,对他们高声调侃起哄,搞得他们往往面红耳赤,手足无措。
傈傈族风情
福贡是怒族和傈僳族的聚居区。刚到达门口,几位穿着红背心、白裙子的姑娘,已端着竹筒酒立在那里。说是要喝三杯进门酒。我不善酒,但其中一位姑娘却豪爽地一连喝了三杯,我也只得硬着头皮偷工减料地喝下了进门酒。
歌声扬起,姑娘们一边唱着动听的歌,一边频频向客人敬酒,名目繁多,“同心酒”、“交杯酒”……且喝酒的方式各异,就说喝“同心酒”吧,必须是男女挽颈,同饮一杯酒。“同心酒”是怒江大峡谷中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礼节,傈僳语称为“双杯打”。在与客人饮酒时,习惯上不分男女,都与客人喝“同心酒”。喝“同心酒”时男女双方脸贴脸,嘴挨嘴,让酒同时流进主客的嘴里。在傈僳人的心目中,喝了“同心酒”,就成了关系最铁、最值得信赖的好兄弟、好朋友,“上刀山”、“下火海”眼睛都不眨一下。
姑娘们端来了傈僳人待客最好的簸箕饭,在一篾编的簸箕中放上米饭,上面有牛肉和各种调料、蔬菜。大家围坐四边,用手抓饭。菜多为野菜,有种竹叶菜,是采自雪山的,微苦,但脆嫩爽口。
清晨醒来,推开小木窗,这样一幅终生不能忘记的画面跃入眼帘——温柔缓慢的怒江对岸,淡蓝色的天幕下,初升的太阳照在银光闪闪的卡娃卡布雪山顶端,雪山下深深的峡谷里,大朵大朵的白云悠闲地游走着,散落的村庄若隐若现;江的这边,雨后初晴的山峦云蒸霞蔚,恍若仙境,一条牛乳般的云雾如白纱低低环绕在山腰,下面碧绿青稞田坡坡上几十座飘升着淡蓝炊烟的小木楼和零落的五彩树木就在这仙境里凸显出来,几声长长的鸡啼和牛铃,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这个小小的村子,开始了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