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洲 秦 轩
美国总统亚太裔顾问委员会给素不相识的中国作家发了一个感谢状;随之,这封感谢状被说成是一个国际大奖
近来,作家张炜获得美国总统亚太裔顾问委员会(AAPI)“杰出成就奖”的消息在媒体传开。
尽管当事人张炜似乎蒙在鼓里,认为获奖“确有其事,只不过可能颁奖方有不周到、不严密的地方”。但是,本刊的调查表明,“确有其事”的证据、张炜所收到的“获奖通知”,不过是一封感谢状。
一封感谢状,经过怎样的信息传播,就演变成了一个国际性大奖,直至在中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大奖“变脸”
张炜收到“获奖通知”是在“五月底,六月初”,“当时一个美国的越洋电话,几番周折找到我,说是我获得一个大奖,要我去领奖,随即通知就过来了。”
张炜回忆说,在和那个自称为AAPI主事者助手的通话中,“他要我去领奖,但是我告诉他没有时间,而且如果是官方授予的奖项,那么我希望他们通过官方的渠道授予我。”
在随后上传到网上、被说成是“获奖证书”的这个“通知”,落款是“Howard H. Li(即霍华德•李,其中文名是李学海)”,时间是2007年4月30日。张炜说,邮戳也清楚的表明,这封挂号信来自美国。
张炜说,他当时上网查了一下,发现确实有一个叫做“美国总统亚太裔顾问委员会”的机构,而且也确实在颁发奖项。而他获奖的消息也已经出来了,“我看到美国侨报和美国网络电视的相关报道了”。
不过,接到通知的张炜并没有对任何人提及此事,而是将其“上交了组织”。
没过两天,他接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的电话。
这正是张炜新作《刺猬歌》的发行宣传期。出版方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潘凯雄告诉本刊,“我一开始就盯着这本书了,所以他一写完我们就签约了,首印20万册。”潘原来是做文学评论的,和张“有着二十多年的老交情”。
潘的电话直截了当,“我听说你获得美国的一个大奖,能不能发给我看看?”
张炜于是用相机将“通知”照了下来,传给了潘凯雄。潘收到后,将其发给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市场营销的工作人员宋强。宋强告诉本刊,他随即将其附在《刺猬歌》的新闻通稿后面,发给了数十家网络和纸质媒体。
“随即有些媒体发出了稿子,基本就是我们写的新闻稿,有的只是稍微作了一下调整。那张图片也被一些网络媒体贴了出来。”在被贴出来的这张图片说明里,明确地被写成“获奖证书”。
正是这个“获奖证书”遭到了质疑。
某论坛转载的一个帖子非常明确地指出:张炜“伪造在美国获奖的假新闻,通过假新闻的轰动效应,为他的新书促销。”理由是这个获奖证书无论是语言还是格式,都是极为“蹩脚的造假”。而发奖的机构——美国总统亚太顾问委员会的身份也遭到质疑。
帖子一时极为引人注目。在帖子刚出来的第二天,本刊记者采访几位与此无关的文学评论家,他们即纷纷表示已经看到,“搞不清真假。”而张炜,这位在今年2月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用大定力对付浮躁的时代”的著名作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气愤难平”。
“那种对社会的不满与发泄,怎么会落到我头上?”他辩解说,“那个奖对我有什么用,而且我还用得着国外什么机构的承认吗?”
他告诉记者,他获过不下50个奖。80年代的成名作《古船》更是曾被海外评为“华语文学百年百强”,在国内也曾被评为“世界华人百年百优”。“除了一个茅盾文学奖,文学上的这些最高奖赏,我都已经拿到了。”
而且,他的新书《刺猬歌》首印20万,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按照版税,这20万首印的版税他已经稳拿,他个人并无促销新书的必要。
但是,对通知的上网,他有些耿耿于怀,“我传过去只是给他看看,没跟我说要上网。”他再三向记者强调:“不要采访我,我一说话就怕伤害朋友”。
获奖疑云
张炜本人没有必要促销新书,不意味着出版方也没有。潘凯雄告诉记者,20万的发行,对人民文学出版社来说是很大一个压力。尽管“这是张炜继《古船》后最具冲击力和突破性的一部新长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足够的市场空间”,但是,他否认出版社在张炜“杰出成就奖”的获得上有什么操作。他告诉本刊,他得知张炜获奖的消息后觉得是一个宣传机会,于是就找张炜要了“获奖证书”。双方所依撑的消息源是一样的:《侨报》和美国网络电视。
而本刊记者的调查发现,事实上,英语世界几乎没有关于张炜获奖的报道。通过Google检索关键词,所有关于张炜获奖的报道都来自中文媒体,美国英文主流媒体中找不到对这一事件的任何报道。而国内有媒体曾经报道说,张炜获奖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就此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就是《侨报》和美国网络电视也是由华裔、华人创办的中文媒体。不过,记者只在美国网络电视找到一篇介绍张炜文学作品的报道,文中尽管提到亚太裔顾问委员会却并没有提到获奖情节。
从《侨报》官方网站上,很容易找到“美出版界看好《刺猬歌》作家张炜获杰出成就奖”的消息。网站显示消息的发出时间是6月6日。但是,相关报道只是显示纽约讯,没有记者署名。报道还引用感谢信内容,并称其为授奖辞。
中国国内的《东方早报》也曾在6月8日(即《侨报》发后的第三日)就获奖一事采访过张炜。当时记者问:“对这次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这个奖,你感到意外吗?之前有人告诉过你可能会得到这个杰出成就奖吗?”
张炜的回答是,“非常意外,之前没有任何消息说我能得奖。说实话,在得奖之前我对这个奖项也不太了解,现在才知道美国总统亚太裔顾问委员会颁出的杰出成就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但是,显然张炜并未真正搞清“美国总统亚太裔顾问委员会颁出的杰出成就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那上面清清楚楚地写明是感谢状。”李学海接受采访时说。在“感谢状”上签名的李学海是2006年因担任华商会主席而被任命为亚太裔顾问委员会委员的。事实上,该组织并非一个文学性的组织。委员会的成员由美国的亚太裔人员中的精英组成,其主要为企业界人士,并非文学或文学批评界的专家。
2001年6月布什总统签署13216号总统令,组织成立白宫亚太裔顾问委员会。根据该组织网站介绍,总统期望通过让亚太裔美国居民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联邦项目中,因此成立了该专门委员会。该组织曾挂靠在美国卫生福利部下,是一个为沟通白宫和亚太少数族裔交流而存在的资讯性机构。
而根据2006年5月布什签署的第13403号总统令,AAPI在今年5月13日停止运作。AAPI主页上则表示,有关AAPI的信息都转移到少数族裔商务发展署的网站上。而李学海先生本人曾多年任少数族裔商业发展署共同主席。
“张炜本人大概在美国做了很多事情,所以得到了亚太裔顾问委员会(AAPI)的认可,委员会写了一封感谢状,而其他评论我们不予评价”美国商务部少数裔商务发展署的新闻官CHILING TONG女士说。
问题是,张炜本人与AAPI并无直接关系,未曾与AAPI合作过,张炜也说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个机构。李学海此人他也不认识,之前也没有听说过。
而在与记者的沟通中,记者发现李学海对张炜本人也并不了解。同时他表示并没有派助手打电话要求张炜去领奖。
“张炜是无辜的”
但是,直到论坛里关于张炜造假的帖子出来,包括发过消息的媒体和当事人,没有一个曾稍作核实。一家媒体的书评编辑告诉本刊:要是揭黑,怕当事人追究出问题,可能会很慎重的核实。都是说好话的,哪里会去核实。
实际的核实过程并不复杂。本刊记者的采访显示,在国内,想找山东作协主席张炜的电话轻而易举,找人民文学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也很是容易。
而那张贴到网上的“获奖证书”,英文原意即“感谢证书”,英文稍微好一点的人就不难看出。
就是国外的采访也相当顺利。本刊记者拨通美国商务部的总机,直接要求转接到AAPI部门。随后就与一位表示负责AAPI事务的CHILING TONG女士联系上。通过商务部网站记者查到她是少数族裔发展署的新闻官员。
她向记者证实,“感谢状”签名者确实是AAPI的13个委员之一——李学海先生,但是AAPI并没有授予张炜任何奖项。
而在6月19日晚上,美国网络电视总裁杨皓,向本刊编辑部发来传真,表明了与CHILING TONG不同的说法。
杨皓称,自己是此次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
杨皓说,美国著名学者、前美国索引学会副主席鲍曼,一直关注中国文化,长期从事巴金研究,对张炜作品也十分看重。之前,鲍曼的助手从北美《世界日报》副刊上获悉张炜出版新作《刺猬歌》,鲍曼知道后,便起草了一份向美国总统亚太裔顾问委员会推荐表彰张炜的信,由杨皓代他将推荐信及材料转交给了李学海。“李委员依张炜在中国文坛所取得的成就,加上刚刚在美国要出英文代表作,与中美文化交流有关,决定发一个奖给予鼓励。”
在杨皓看来,这一类奖在美国很多,州、市议员或民意代表均有权发表彰状,说它是“表彰状”,即一种奖励,“问题是媒体在宣传时,把它说成是一个“大奖”,就有失偏颇,这是媒体在宣传时需要检讨的地方。”
杨皓称,无论是鲍曼还是他自己,都是从良好的动机出发,并且,“我与张炜已有十多年未见一面,也没有任何联络。”他说,张炜完全是被动无辜的,“鲍曼的助手和我一起找了他一个多月才联系上,他得知后毫无预料,对委员会都从未听说过,需鲍曼助手一再解释。”
至于被怀疑发奖机构的身份问题,他说,美国总统亚太裔顾问委员会因隶属问题,临时归美国商务部管辖,并在6月12日暂时解散,而表彰状是李学海在4月30日签发的,其人在任,完全合法并依据了惯例。
杨皓介绍,在美国所颁发的大大小小的“奖”,大都由机构或个人在幕后推动,这是合法的正常的,只要动机纯正,没有商业目的,都是被允许的,最多只能说此类“奖”的含金量和权威性以及操作不够规范,“但不能否定它是一个奖”。
关键的问题是,杨皓说的奖,被其签发者李学海一再强调为:那清清楚楚是一个感谢状。
孰是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