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全国大选,以新世代领袖姿态出现的陆克文(凯文·拉德)领导的工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夺回阔别11年的执政权。现任总理、自由联盟领导人霍华德承认失败。他祝贺对手,并表示这是“名副其实的民主”。
一直以来,“牛肉在哪里”往往是民主国家选举的关键因素,选民要的是经济实效与利益。因此,是什么原因使得四度蝉联,上任以来澳大利亚连年获得增长,经济交出漂亮成绩单的霍华德遭受挫败,便很耐人寻味。
这次选战不但使68岁的霍华德把执政大权拱手交给50岁的陆克文,就连他稳坐多年的新南威尔士便利朗区的议席也很可能保不住,让他成为1929年来第二个在任内落选的澳大利亚总理。这样的选举结果,的确令很多人感到错愕。
有分析认为,誓言为国家带来“新思维”、写下“新篇章”的陆克文,承诺从伊拉克撤军,承诺立即签署有关全球环保的《京都议定书》,是致胜的主要关键。但也有评论不以为然。
固然,霍华德与布什总统的私交,2003年决定参与伊战,拒签京都条约,都让人以为他对美国亦步亦趋,甚至是布什“副警长”,形象十分不讨好。但是就事论事,澳大利亚派驻伊拉克的兵员不到2000人,而且是精锐的空军与地面部队,伤亡微乎其微,选民对“撤军”的要求其实并不像其他盟国如英国那么强烈。
至于亚洲区域,霍华德在任时,澳大利亚增加了同中、日的贸易往来,也同印尼建立起更密切的联系,外交上很有建树。那么到底他有哪点比不上陆克文?
在国内。去年生效的新劳资关系法,应是导致霍华德落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项新法让雇主更容易聘用和解雇员工,削弱了工会的力量。陆克文声称将废除这个法令。一些澳大利亚媒体也指出,许多选民纯然就是厌倦了霍华德政府。
我们觉得,“亚洲”这个元素其实很值得重视。这得从澳大利亚的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看。
国内方面,是澳大利亚自从上世纪50年代结束白澳政策之后,亚裔的移民增加了。就在霍华德深得盎格鲁英裔铁票支持的便利朗选区,如今像印度人、越南人的亚裔选民便占了约30%,居民成分也趋向多元化。从这里看澳洲,不难见微知著。
国际上,宽带互联网一族的“新澳大利亚人”,则希望被人视为照顾原住民、维护多元化的思想先进者,同时也是亲亚洲的,容易相处的。今年9月,澳大利亚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国宴款待中国国家领导人一行人时,陆克文以流利的华语致词,便很引人瞩目。
当然。这并非说陆克文是以讲华语在大选中取胜,但值得深思的是,陆克文寒微出身、勤奋起家的形象,他所倡导澳大利亚要同亚洲走得更近的政策,终于赢得了大多数选民的支持,连原本并不看好他的工党内部也为之折服。一个华语流利的政治领袖,在白澳政策时代是个负资产,在种族主义如一族党人眼中,也是大逆不道的。这说明,这些年来澳大利亚确实改变了很多。工党的胜利除了是“民心思变”的结果外,其实也反映了澳大利亚的新思维、新路向。而一个正向亚洲靠拢的新澳大利亚,当然也很值得我们加倍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陆克文虽然主张从伊拉克撤军,但他绝对不是个反美人物。选胜后,他仍把美国称为亲密盟友,而布什也给他发了贺电。与此同时,观察家认为陆克文的路线是思想上先进而财政上仍然保持稳重。那些以为澳大利亚从此大步向左走,实行自杀式福利政策的工运分子,接下来或许将大失所望。
责任编辑:覃福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