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的话,就慢慢来

2007-04-29 20:10:39
海外星云 2007年5期
关键词:传教士速度人生

我们每天都有24小时,不管你如此精确地管理它、切割它,时间都不会因此而有变化。为了远离“匆忙病”,获得轻松愉悦的人生,我们不妨经常跟自己说——

在原始非洲大陆还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前,一位西方传教士雇了一队黑人,帮他挑大批补给品穿越丛林。传教士奉命必须在3天内抵达目的地,由于时间紧迫,传教士一路上不断地催促大家加快脚步。第三天清晨,传教士照例要把沉睡的黑人们叫醒,但他们就是不肯起床。传教士忍不住问大家理由,他们才气若游丝地说:“虽然我们的身体已经在这里了,但是还得等缓慢的灵魂赶上来才行。”

这则非洲故事的寓言,凸显了世界不同文化的人,对于时间的价值,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今天,有着不同价值观的30世代,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时间?

速度加快未必是好事

20多年前,北欧斯堪地那维亚各国正盛行“时间管理”的概念,许多人者纷纷去受训学习怎么管理时间。当时,某家公司的董事长,甚至一度认为公司的会议过长,因此下令将会议室的椅子全都搬走,要开会的人就站着开,借以提升开会的效率。

人们将“速度”等同于时间的运用,行事历、记事本、计划表、电子化的各种工具与解决方案,都是为了更精确地切割时间,滴水不漏地善用每分每秒。如今,科技的进步更加速了人们对速度的渴求,无论是透过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件、网络或卫星通讯,大家都能在第一时间和位于世界各个角落的人联络。同时,员工也被赋予更高的期待,要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工作绩效、承担更重的责任。

于是,工作者陷入永无止境的速度竞赛,在烦乱的待办事项中,埋头苦干,却找不到人生职场的出路。久而久之,谁也分不清是人们追赶时间抑或被时间追赶。时间压力形成一种新的文明病——“匆忙病”。

德国最具影响力的时间管理专家罗塔尔·塞维特(Lothar Seiwert)在《赶的话,就慢慢来》一书中指出,匆忙病的病因,在于病人认为只要加快速度,最后就能达成所有目标。这种心理引发了慢性压力病症,例如心脏病、关节炎、胃病和神经紧张。

当然,“问题不在速度本身,而在于我们把速度当成一种评断标准。”罗塔尔说,许多人在不适当的时候也匆匆忙忙,例如赶着结束电话的人.可能忽略了客户的不满而失去签约的机会。“匆忙病”让人成天急急忙忙,却忘了事务的真正核心意义。

更重要的是时间质量

加速过了头,现在的工作者反而希望慢下来。“减速哲学”、“慢活”、“慢食”、“时间延迟推动协会”等成为生活工作的主流趋势。现代人追求的,是能不受限于时间的束缚,依自己的节奏也能在工作上有突出表现,同时获得生活的平衡。

32岁的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翻滚吧!男孩》台湾导演林育贤体悟到,“放慢脚步,会得到更多”。林育贤说,纪录片像人生,不能暂停,也无法倒转、重来。有时候很好的镜头发生了,虽然因机器关机而来不及捕捉,但“原来错过是为了期待下一次更美好”。林育贤从拍纪录片中学会了活在当下、享受过程的重要性。

林育贤以前担任广告、剧情片副导演的时代,为了节省成本,讲究的就是一气呵成,使得拍一部电影,一天要工作近20个小时,一次开工要在35个工作天内完成。现在,拍摄《6号出口》时,林育贤宁愿承担成本的增加,要求每天工时不超过12至15小时,将工作天数延长到55天,让每个工作人员每天都维持最好的状态。

是的,对待时间的态度才是决胜的关键。慢慢来就是一种自在,以免因太强调效率而失去效率。台中市长胡志强曾说:“我没有时间生病。”但后来他还是因病住院了,医生不准他出院,他不得不“没有时间不生病”。

人就像橡皮筋一样,拉到极点会断掉,因此要养成从容的作息习惯,懂得自在与放松,伴随而来的,就会是能专注发挥时间价值与质量的清醒头脑。

你的5分钟值多少钱?

现代生活持续加速,从容自在真的有如缘木求鱼吗?该怎么做,才不会过得像无头苍蝇般匆匆忙忙?

西班牙顶尖创新管理学大师费南多·德里亚斯迪贝斯(Fernando TriasdeBes),在《时间推销员》一书里,描述一位商人申请到合法贩卖“时间之瓶”的专利,每个购买时间之瓶的人,都可以合法地自由使用5分钟的时间。但“5分钟的时间值多少钱?”商人为着该如何定价而伤透脑筋。那么对你而言,你的5分钟值多少钱?

“每个人都以为,时间多一点,就能改变生命。然而,不论性别、种族、信仰和社会阶层,每个人的时间永远都是一样多。”费南多认为,“重点是,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时间才会变得有意义。”

无论是你选择加速或慢慢来,关键在于只有将时间用在对的地方,才有价值。如果只是瞎忙,或把焦点摆错地方,充其量是浪费时间而已,而且,时间压力反而有增无减。

把时间用在对的地方

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走向何处,只有你自己能决定,但是我们可以参考很多有效运用时间而活得多采多姿的人,他们以好的方法把时间用在对的地方,形成正向循环,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人生就是由片刻汇集而成,我们难得能有一段完整的时间,干扰无时无刻不存在,所以有人妥善运用一切零碎时间,在职员、父亲、丈夫等各个角色间游刃有余;有人会利用每个星期一早上规划一周的行程,计划5年后的自己要成为什么样子、到达什么境地。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对自己有想法和期待,你就会变成你想成为的人、完成你要做的事。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曾以“听不见的无声脚步”来形容时间,正因为无声无息,我们很容易忽略。然而,正如民国初年的文学家鲁迅所言:“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赶的话,就慢慢来。”我们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有效地运用时间,让自己的工作能力被看见,才不会困坐在案牍劳形的办公室中,也才能有时间“把生命浪费在美好事物上”。

(责任编辑王克峰)

猜你喜欢
传教士速度人生
行驶速度
速度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44
60岁再创业邰中和当“光的传教士”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0
早期西方传教士的汉语量词观
语言与翻译(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4
早期传教士作品中的新词创制
独一无二的你
秒速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