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商业贿赂陋习并不容易
中国台湾《工商时报》 2007年1月3日
大陆的商业贿赂到底有多严重,从最近一连串新出炉法令就可见端倪。包括医疗、商业运作,按照新的游戏规则,未来都必须铲除送红包、拿回扣这些陋习。有大陆官员感叹,原本准备要大刀阔斧的改善医疗系统的积弊,在经办了几个医生违法拿回扣的案例后才发现,医院里的回扣与红包文化不仅普及层面超乎想象,同时涉案的层次更是既深且广,纠正起来非一日之功。
医疗界的商业贿赂问题,事实上,在大陆仅是冰山一角,其他各行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大陆层出不穷的商业贿赂,除了人性贪婪面的表现外,最重要还是来自制度使然的因素:大陆公务人员福利待遇差,难免会对不义之财动心;司法又缺乏独立性。
查贿的尺度更严谨,为了让贿赂不留证据,送贿的商人也不是省油灯。近年来流行的国外收贿现象,就是在反贪腐力道加强后,应运而生的一种行贿模式。大陆学生的海外留学热,在某种程度上与官员贪污脱离不了关系。这股贪污贿赂的风潮,短期仍是野火烧不尽。
⊙2006年全球网上交易成交率排名出炉
Zanox公司最近公布了2006年全球网上交易成交率最高的商品排名。
在全世界,手提电脑一直以惊人增长的网上交易成交率排名首位。2006年,鞋类一跃成为网上搜索的热门商品,这显示出全球消费习惯的一个转变。在中国,MP3是网上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接着是数码摄像机、护肤产品以及时尚背包。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畅销产品,在意大利是内衣,在美国是珠宝,在法国是跑鞋,在英国则是激光打印机。在全球,居于首位的最热门搜索产品为手提电脑,其次是鞋,第三位是手机。某些特定品牌的手机也成为购买者们向朋友推荐最多的产品。
该数据是通过Zanox公司全球网上销售平台统计而来。公司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赫斯勒预测,电子消费品将再度成为消费者节日礼物的热门选择。
作为多渠道商务领域的第一个全球运营商,Zanox现已在30多个国家的网上营销渠道提供服务。2006年,Zanox的全球网上交易额达到了25亿美元。
⊙日本人对节约能源“着了魔”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7年1月7日
在许多国家,高涨的油价掏空了大家的钱包,甚至引发经济减速的担忧。但是,在日本,一位名叫木村公信的建筑师说,他一点感觉不到这方面的压力。事实上,他每月在能源上的开支比一年前还低了。
一个原因是他新使用的家用燃料电池,可以把水电费省下一大半。即便如此,木村也没有忽略其他可以节省能源的办法。比如拿洗澡用过的水洗衣服,骑自行车去买东西等。
一位日本能源问题专家说:“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日本,政府、公司、普通公民,所有人对节能几乎都着了魔。”
多数专家都认为,日本是全世界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在全球能源价格高涨的年代,日本所做的准备远比其他国家充分。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提供的数字,日本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相当于美国的40%左右。但是,2004年日本消耗的能源还不到美国的1/4。
⊙苹果iPhone手机将惠及多家台湾企业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7年1月11日
苹果公司1月9日高调发布新款多媒体手机iPhone,同时将“电脑”一词从公司名称中删去。如果iPhone手机一鸣惊人,受益者可能不只苹果一家,一些默默无闻的中国台湾合约制造商也将收获不小。
一位熟悉苹果计划的消息人士称,iPhone的主要供应商包括台湾鸿海精密的香港子公司富士康国际。以收入计,鸿海精密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合约制造商。此外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生产不锈钢金属外壳的可成科技也是供应商之一。预计可成科技将为iPhone生产外壳,鸿海精密负责组装。iPhone的其他台湾供应商还包括为手机生产数码照相模块的致伸实业、生产部件连接器的恩得利以及生产印刷电路板的群策电子。
根据苹果对iPhone2008年前发货1000万台的预期,苹果的订单将使鸿海精密2007年收入在2006年387亿美元的基础上增加5%左右,而可成科技今年下半年的收入也将增长5%。
⊙奇瑞驶向美国的奇招
两年前,当奇瑞宣布计划与汽车交易商梦幻汽车合作,向美国市场出口汽车时,曾引起一场轰动。然而,喧嚣过后,奇瑞如今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进军欧美市场的道路。新年伊始,奇瑞决定与戴姆勒克莱斯勒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小型轿车,以克莱斯勒的道奇品牌在美国上市销售。
“奇瑞正采取一种更为安全的路线进军美国市场,”中信证券驻北京的汽车业分析师李春波表示,“它的生产技术显然具有竞争力,但在营销和服务方面却不是那么经验丰富。”通过与戴姆勒克莱斯勒结盟,奇瑞将能很快了解美国的质量标准和产品开发事宜。
对于奇瑞而言,危险在于,合作关系可能会限制奇瑞自主研发产品的市场空间。然而,很少有业内人士怀疑奇瑞的雄心壮志。亚洲汽车资源公司总裁迈克·邓恩表示:“每次我到他们那里去,都看到他们为汽车工程的某个方面增添了新的设施,这表明,他们的确想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车。”
⊙中国创新能力的“暗礁”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7年1月10日
如果说20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主要是生产能力,那么21世纪就是智力竞赛。上个世纪日本能在摹仿和追随西方技术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本世纪的中国要继续效仿“日本经验”则难以富强。
智力竞赛不仅仅表现在科学技术上的发明、专利,也包括人文社科上的创造和发现。一部《哈里·波特》带来的不仅是对作者的高额回报,出版界的巨大利益,同样也给影视界增加了无数创收可能性,且在全球市场处处赚钱,其意义已经大大超越了文学概念;一个微软“视窗”浏览软件带来的不仅是滚滚财富,同样给世界带来的是一种思维创新示范。
中国在经过20多年的粗放式经济积累后,开始致力于智力竞赛。不过稍稍遗憾的是,中国提出的创新,更强调科技和产业上的自主创新,而不是社会各领域的全方位创新;鼓励诺基亚、微软式的物质性创造和发明,却对哈里·波特式的精神性创新和探索表示犹豫。
创新总是全方位的,中国可以有很好的发展,但光靠暴发户、发财而缺少其他的文化,恐怕只会更糟糕。
⊙新一代印度企业
美国《商业周刊》2007年1月8日
塔塔、信实、信息系统等印度大企业可谓国际知名,但它们对印度未来的重要性未必比得过小型企业——比如阿克密通信电源有限公司。在过去4年中,阿克密的收入增长了3000%还多,2006年的收入为3亿美元,利润率高达33%。公司创建者,32岁的马诺耶·乌帕德亚雅把大部分赢利都投入研发,平均每月申请一项专利。
阿克密是在大公司为印度打出天下后兴起的新一轮企业浪潮中的一员,第一次浪潮令印度成了全球性的软件开发和商业外包工厂,这次浪潮则由汽车、制药和其他领域的中小型制造企业构成。与大企业不同的是,它们不是旧式的家族企业,没有长期积累的政治关系。这些新人是独立的企业家。
这些企业从为大型印度企业作供应商起家,一个显著特点是没有债务。它们通过私人银行和公开发行股票来获取资金,甚至拒绝风险投资基金。为保持独立性,第二次浪潮的企业家们不是把目光盯在廉价劳动力上,而是早早地投资进行设计和研发,这使他们区别于前辈企业家和现在的亚洲竞争对手。
⊙企业情报战,员工先遭殃
墨西哥《千年报》2007年1月7日
5年来,欧洲大企业里的经济间谍案增加了6倍。他们通过窃听电话、剽窃资料和收买线人等方式给企业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开创了一个企业之间大打经济情报战的新时代。
企业之间愈演愈烈的情报战使得企业内部的情报保护工作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一种“怀疑一切”的气氛在企业的各个角落蔓延。而企业的雇员往往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一家法国公司被控在厕所装摄像头侵犯员工隐私,但是法院最终认为厕所是“办公区的延伸”,判其领导层无罪。
但并非所有的判决都倾向于雇主,2001年,法院曾否决了尼康公司对一名员工的解雇行为,因为公司所提供的证据大多来自该员工的私人邮箱,这明显侵犯了员工的“个人空间”。
但“个人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为了在内部权力斗争或市场竞争中胜出,一些企业的高管往往倾向于无所不用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