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北方对外贸易中心

2007-03-05 06:50只升华
中国海关 2007年1期
关键词:天津港港口天津

只升华

天津将担当起振兴环渤海地区经济的重任,成为中国面向东北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带动力量。

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开放型经济迅速崛起,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特别是“十五”期间,进、出口额连跨1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两大台阶,2006年,又双双超过300亿美元,口岸进出口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跃居全国第四位。天津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三北腹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显示出强大的引擎作用。当前,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标志,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紧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坚定不移地实行开放带动战略,推动天津从外贸大市向外贸强市转变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国家战略定位赋予天津崭新的历史使命。天津地处环渤海湾的中心,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和全国一流的开发区、保税区,对内背靠“三北”,腹地遍及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具有联系南北、沟通东西的枢纽功能,与周边地区的资源、市场互补性强,联系紧密;对外面向东北亚,是我国北方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轴心,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近邻内陆国家的最近出海口,是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是发展我国港口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准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指出,天津是我国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特别是国务院在确定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布局时,给予新区明确定位——“滨海新区要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以及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国务院对天津城市的新定位和对滨海新区的新布局表明,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中,天津要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充分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成为促进环渤海地区和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发展与合作的示范基地。也就是说,天津将担当起振兴环渤海地区经济的重任,成为中国面向东北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带动力量。

产业优势铸就天津外贸发展坚实的物质基础。多年来,天津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从1993年到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1%。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8527亿元,工业占GDP的50%以上。作为中国北方的老工业基地,天津不仅再造了天津开发区这座现代制造业云集的新基地,而且通过嫁接、改造、调整,使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走上了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目前已经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与环保等六大支柱产业。天津工业外向度较高,全市工业三分之一以上的销售收入通过对外贸易实现,全市有近两万多家企业具备对外贸易经营权,拥有“TPCO”石油套管、“红三角”牌纯碱、“力神”牌锂离子电池、“海鸥”手表、“天士力”中成药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名牌商品。天津还被国家认定为服务外包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医药出口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和杂交水稻出口创新基地。今后几年,天津将以建设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名牌拳头产品和大型企业集团为支撑,加快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10年,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将年产手机1亿部以上,显示器1200万台,芯片150万片,光纤1000万公里,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汽车总产量将达到100万辆,成为继上海、吉林之后中国第三大轿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海洋石油化工产业将达到原油加工能力3000万吨,乙烯120万吨,成为重要的国家级化工基地;现代冶金工业产业的铁和钢产量均将超过1000万吨,钢材产量将超过20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技术装备水平领先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高档板材和高档金属制品生产基地;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将建成一批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大病种药物生产基地和中成药生产基地;新能源及环保产业也将有大的发展。到时候天津对外贸易的基础将更加雄厚。

港口优势成为天津外贸发展的核心资源。港口是天津的核心战略资源。早在19世纪60年代,天津就是我国重要的通商口岸。一百多年来,天津港一直在全国乃至世界港口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天津港貨物吞吐量已进入世界前10名。北京市出口商品总值的42%、河北的59%、山西的50%、内蒙古的35%都从天津港下海。近年来,围绕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天津从科学规划入手,努力增强海港、空港等交通枢纽能力,着力改善口岸通关环境,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天津港航道达到20万吨级,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拥有63条国际集装箱航线。为了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天津正在加紧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相结合的物流体系。一批与天津海、空两港相连接的公路网络和铁路通道已经建成,对外交通明显改善。30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多平方公里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100平方公里的航空城等一批重点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到2010年,天津港区面积将由现在的30多平方公里扩展到100平方公里,具有-19米的深水航道和深水泊位,能够全天候接纳国际海运主流船型的船舶自由进出港。届时,货物吞吐量将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天津港直通西部腹地的铁路和高速公路通道有望建成;40万平方米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将投入运营。到2020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000万标准箱。具有自由港基本特征的东疆保税港区将全面建成。一俟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竣工,客运规模将达到560万人次,一个北方航空货运中心乃至东北亚航空货运基地将矗立于中国北方。天津的集散辐射功能必将随着口岸、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凸现。

功能和制度优势助推天津对外贸易大发展。在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的同时,天津的贸易及服务功能也日臻完善。目前,天津海关各类特殊监管区域齐全,各种优惠政策聚集。天津港保税区是全国最大的保税区,目前区内正常运营的企业有5700多家,其中,来自环渤海和“三北”地区的1700多家。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初具规模,功能日臻完善,再加上国内最大的保税港——东疆保税港的建设,其国际中转、国际配送、转口贸易等功能将充分发挥出来。这不仅为天津港竞争国际主枢纽港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扩大我市进出口贸易总量打下了基础。为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天津正在致力于建设“通关便捷、服务优良、监管规范、成本低廉”的一流口岸。目前,“大通关”工程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营。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行政管理部门实现了集中办公,正在为天津口岸的货物、船舶及相关人员出入境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一站式、一条龙通关服务;天津海关积极推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新模式,并实现了与部分内陆地区的跨区域通关;天津“电子口岸”建设全面启动。作为天津发展重点的服务业,依托制造业、港口优势发展迅速。金融、信息、货物配送等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货运代理等各种港口服务企业已发展到2000余家。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可以先行先试,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使天津具有很强政策优势,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十一五”期间,天津将在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以港口为依托,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探索中介领域贸易、多边复式贸易、无形贸易等多种贸易形式;构筑高度外向型的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大力发展与港口航运服务相关联的各种产业;完善金融、保险、法律、商贸、物流、会展、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体系;改进管理体制,使人员出入境更加便捷;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创造公平、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通过上述努力,天津的城市功能、城市地位、国内外影响力必将显著提升,成为国际、国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和港口经济高度发达的著名国际城市。

猜你喜欢
天津港港口天津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威海港口》
天津之旅
Fog
港口上的笑脸
去港口走走
《天津之眼》
天津市出台《天津港防治船舶污染管理规定》
天津港或将化解同业竞争困局
张锐钢任天津港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