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当萨科齐用“生硬”的方式赞美兵马俑时,人们可以确定,法国总统的中国行将是一次愉快的访问。更何况,这位新科总统首次以元首身份访华,就抱了价值200亿欧元的经贸合同回家。
三天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一个务实的法国总统,但人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他将给中法关系、乃至中欧关系带来的具体变化——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告别了希拉克和施罗德的中欧关系,已经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观察家将过去十几年形容为中欧关系的“蜜月期”。时至今日,欧洲国家的政权更迭,已经多多少少让中欧之间的政治空气有了变化;中欧贸易关系中竞争因素的上升,也让彼此间的摩擦成为常态。在蜜月结束之后,双方开始面临更多柴米油盐的现实。
萨科齐在中国
在中国,萨科齐的实用主义给他带来巨大收获
11月2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开始了总统生涯中的首次访华。在他执政的半年时间里,中国人对他已经略知一二,包括他的政策主张,他的强悍性格,甚至包括他戏剧化的婚姻。然而,萨科齐的亲美立场和“决裂”的政治口号,也让中国人感到了某种久违的不确定。所以,他来了,打破了前任当选两年后访华的纪录。
“我想在北京对中国人民说,法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忠实于对中国的承诺。”萨科齐临行前说。
三次访华的独特印记
16年前,萨科齐的身份是巴黎郊区纳伊市市长。中国驻法大使馆就在纳伊市,距离市政府只有3分钟车程。在萨科齐的亚裔事务顾问何福基的中餐馆里,年轻的市长和中国外交官建立了亲密的私人交情。
“萨科齐当时还没来过中国,对中国感到特别好奇,就想以纳伊市市长的身份来中国看看,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时任中国驻法大使的蔡方柏说。1991年,他安排了萨科齐第一次访华。
在两国关系史上,那并不是一个好年份。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上半期,法国都处于左翼社会党人密特朗的领导之下。他常指责中国。密特朗总统夫人还邀请西藏流亡人士,包括达赖喇嘛到法国进行政治活动,引起中国方面强烈不满。1989年“六四事件”后,法国冻结了中法所有层次和所有形式的关系,带头对中国实施经济和政治制裁。
1991年,危机的前夜。法国政府决定向台湾出售6艘“拉法叶”护卫舰。
法国国内的反华气氛并没有动摇萨科齐的访华计划。他和何福基在天安门前合了影,更重要的是,他还见到了时任上海市长的朱基。
次年,法国又向台湾出售“幻影2000”战斗机,法国驻广州领事馆关闭,中法关系降到最低谷。
1993年,总理巴拉迪尔任命萨科齐担任预算部部长和总理府发言人。
“我跟萨科齐说,如果能够争取中国这个市场,对法国经济会有很大帮助。他很赞成,就去和巴拉迪尔说了。”何福基透露。
正是从法国总理巴拉迪尔访华起,几近破裂的中法关系开始复苏。
2007年春节,萨科齐邀请300多名华侨到内政部做客,并发表了言词恳切的讲话:“我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感谢中国政府在我仕途处于最困难、思想最低落时,邀请我访问中国。”他指的是1995年时第二次访华。
在那一年的法国总统大选中,希拉克战胜了萨科齐支持的巴拉迪尔。此前,萨科齐一直追随希拉克,被认为是希拉克亲手培养的接班人。法国媒体曾用“沙漠独行”来形容萨科齐当时的窘境,“希拉克组阁时没有他的份,就连去开会也遭到别人的嘘声”。
中国外交部下属的外交协会向失意的萨科齐发出了邀请,这也是他收到的惟一邀请。萨科齐带着还是女友身份的塞西莉娅访问了北京、上海和西安。他一路上与塞西莉娅谈笑风生,似乎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姿态表示。中国人不忘老朋友,不管他是在台上还是台下,我们一样对待。我想任何有感情的人都懂得这一点。”蔡方柏说。
2004年第三次访问中国的时候,萨科齐已经是政府第二把手、执政党主席、未来总统的热门人选。中国政府给予他特殊礼遇。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了他,与他相谈甚欢。萨科齐对等候的法国记者说,他问了胡锦涛一个问题:“在做了多年的副手之后,成为国家头号领导人有何感觉?”
“决裂”与“继承”
萨科齐第四次来中国,出人意料地把西安作为第一站。他没有复制自己的路线,也颠覆了以往法国领导人的访问惯例。
“新生代领导人的外交访问,不再专注于一板一眼的仪式,而倾向于灵活的风格。今年夏天,萨科齐就曾做客老布什的庄园,与美国总统布什会面。直到前不久,才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部副研究员刘建生对本刊说。
来自爱丽舍宫的评论说,将访华起点安排在西安,表明了总统对这座历史古都的向往和对中国文化的钟情。
法国媒体却从中找到了他与前任的某种联系。去年10月底,任内最后一次访华的希拉克在参观完兵马俑后离开中国。从希拉克离开的地方开始中国之行,萨科齐实践着“决裂”与“继承”。
在西安的4小时停留里,萨科齐参观了兵马俑,包括还未对外开放的秦始皇陵铠甲坑和汉阳陵博物馆。和几位前任一样,他没有吝惜赞美之辞,说女陶俑“长得好看”;收到铜车马复制品后,萨科齐即刻宣布将把它摆在办公桌上。
“薩科齐听得很专心,他尤其对成千上万排列着的动物俑感兴趣,虽然整个过程他的提问不多。”汉阳陵博物馆副馆长说。
事实上,早在12年前,萨科齐就已经见识了中国的兵马俑。不过,中国古文化似乎并没有使他像希拉克那样着迷。
希拉克是第一个看到秦陵兵马俑的外国人。当时他很激动:“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后来,希拉克的这句话被中国人广为引用。
法国驻华大使馆公使兼参赞、汉学家郁白说,萨科齐更欣赏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所以,法国总统把北京“798”艺术区加进了繁忙的访华行程当中。
不过,更多的信息表明,这是一位对中国没有特殊爱好的总统。艺术中心的主人尤伦斯夫妇是法国政要的座上宾。在那里,萨科齐还对法国侨民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大意是欢迎他们回国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务实获得回报
萨科齐出发前,反对福利改革的罢工潮才告一段落。“等我从中国回来,我就会向法国人说明政府的下一步应对措施。”萨科齐寄望在中国取得丰硕成果,从而继续面对披荆斩棘的改革之路。
随萨科奇来访的有外交部长、环境部长、经济部长、司法部长等7位部长和外交顾问让-戴维•莱维勒,此前一度风传被列入随访名单的人权事务专员拉玛•雅德最终没有成行。除高级官员外,代表团还有48位企业家代表,包括空客公司、法国电力公司及一些环保企业的代表。
26日上午,胡锦涛与萨科齐举行了会谈。两国元首再次明确了中法关系的战略意义。胡锦涛表示,中国政府始终把对法关系置于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和推进中法关系。萨科齐也重申,法国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反对“入联公投”。
对华军售解禁,是中欧之间的一个重要而且无法避开的问题,希拉克和施罗德一贯坚定支持解禁。默克尔执政后,军售解禁之声日益微弱。萨科齐也被视为在解禁问题上态度谨慎。
不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透露,萨科齐在与温家宝会谈时说,欧盟至今维持对华军售禁令是不合理的,应该推动解除。
在此次访华当中,务实的萨科齐赢得了巨额回报,中法两国签署了总价值超过200亿欧元的系列合约,其中包括核电合作。
中法核电合作问题一直是最敏感的合作议题,之前进展十分艰难。有人因此曾经嘲笑希拉克,只会“炫耀自己的中国历史知识”。
虽然中国人常把希拉克时代称为中法关系的“黄金十年”,但法国人对此颇有微词。“法国人认为希拉克把与中国领导人的关系搞的太过了,而且不论在经济合同还是政治关系上,都回报甚微。”巴黎政治学院的中国问题专家让-菲利普•贝雅对本刊说。
萨科齐的平衡术
当前尴尬的中德关系,使萨科齐看起来像是一个得利的渔翁。
德国《经济周刊》评论说,法国正利用中德间的不和,“乘人之危”展开魅力外交,发起中国攻势。
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定在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伙伴关系。这次是中国首次与其他国家发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边文件。
G8峰会以来,气候议题一直是“世界小姐”默克尔的专属地,后来者萨科齐却率先与中国实现了突破。半年前,萨科齐还在气候外交上乏善可陈;现在,他已经能与默克尔平分秋色了。
法国《费加罗报》分析萨科齐的性格,“他是位实用主义者,他只对有用的想法感兴趣”。
萨科齐上任后,将欧洲建设列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希望在欧洲建设上取得巨大突破,使法国摆脱欧宪危机后在欧洲地位下降的状况,重返欧洲政治中心。
在中国,他得到了成为欧洲领袖的好时机。目前,许多人对中欧关系的未来产生了怀疑,认为在贸易摩擦等问题的阻碍下中欧关系正陷入冷淡。通过萨科齐访华,可以显示中欧关系一如既往地在向前发展。而中国也借他向世界发出信息:中国不仅重视中法的传统友好关系,也重视中欧关系的未来。
不过,实用主义者常常会因为利益而摇摆。
在执政百日的外交政策演讲中,萨科齐四次提到中国,把中国等“新兴国家”列为法国面对的“第二大挑战”。他特别提到,“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复兴时期,但它对原料难以满足的需求已经成为一种控制战略,特别是在非洲”。
上任不到3周内,萨科齐两次踏访非洲。他意识到,如果法国失去对非洲的现实的、长远的和有效的影响的话,法国就将失去它从全球范围而言的影响力。所以,他提出了建立“地中海联盟”的设想。
在法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上,中法如何实现“双赢”,将是双方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