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勘察
两年前,宁高宁离开了耕耘18年的华润集团,入主掌舵中粮集团(下简称:中粮),从那之后,他一度远离了媒体的聚光灯。
但在近期,沉寂已久的宁高宁突然发威,在资本市场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地运作:
2006年11月20日,丰原生化发布公告,中粮集团拟受让丰原生化20,74%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2006年11月21日,中粮国际董事总经理曲酷证实,中粮国际将把旗下从事农业生产业务的中国粮油分拆出去,并让中国粮油申请在香港主板独立上市。同时,中粮国际正式更名为“中国食品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24日,*ST屯河发布公告,中粮集团拟受让原*ST屯河的前六大股东所持股份,持股比例将增至49,57%。
如此频繁的资本运作,人们不仅要问:宁高宁想干什么?中粮又将向何处去?
推理过程
根植于中国资本市场,通过快速扩张控制多个公司并组成关联,从而使企业快速成长,这是系族企业的基本特征,也是企业的快速成长之道。
但在宁高宁2004年底入主前,中粮显然没有领悟到这一点,彼时的中粮,虽然跻身世界500强多年,但融资渠道十分狭窄,旗下仅有中粮国际一家上市公司,业内人士也把融资渠道狭窄视为中粮发展的短板。
如何将这块短板变长呢?宁高宁给出了答案,其一是收购上市公司,二是将中粮分拆上市。
收购上市公司对于被称为“中国摩根”的宁高宁来说显然是轻车熟路。在执掌中粮的两年里,宁高宁延续了其在华润时期惯用的扩张手法,先后将新疆屯河、中粮地产(原名深宝恒)、华润生化、丰原生化收归旗下,而且还数度与ST天颐、S酒鬼酒传出绯闻。
同时,在目前中粮整合集团内部庞大的业务群的大背景下,内部业务的分拆上市也正有序进行。2006年11月21日,中粮国际董事总经理曲喆证实,中粮国际将把旗下从事农业生产业务的中国粮油分拆出去,并在香港主板独立上市。此前,中国粮油已于2006年10月6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如果中粮的收购与分拆上市到2006年底就此打住的话,中粮系并不会有多少过人之处,但请细细咀嚼宁高宁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中粮的整合才刚刚开始”。这也就是说,2006年的中粮还仅仅是小试牛刀,2007年肯定会有更大的动作出现。
从收购上市公司方面来看,2007年中粮的大肆收购几成定局。根据宁高宁为中粮制订的发展目标,未来中粮必须在粮食流通、粮油加工、品牌食品、生化能源、地产酒店、金融投资、土畜产等5~8个行业建立领导地位。参照宁高宁在主掌华润时“集团旗下每一个产业,都对应一家上市公司”的运作模式,基本上就等同于中粮向外界发出“中粮将在A股或H股市场并购5家甚至更多的上市公司”的宣言。
从分拆上市方面来看,中粮集团也会有更多的新举措。
近期,坊间就曾传闻中粮酒业将步中国粮油分拆上市的后尘。中粮酒业在中粮国际各业务中一直表现不俗,尤其是其中的红酒业务2005年的营业额为15,27亿港元,占中粮集团总营业额8,7%。若分拆上市的传闻属实,仅仅中粮旗下的一个中粮国际,可能就会由一家上市公司变身为三家。
而目前中粮旗下还有四家与中粮国际规模不相上下的巨型公司。它们分别是:中粮粮油进出口公司(主营粮油糖政策性贸易业务)、鹏利国际(主营地产投资和酒店管理)、中粮发展有限公司(主营非上市业务)和中粮金融(主营人寿保险、保险经纪、期货等业务)。在目前中粮整合的背景下,这些巨型公司都有可能IPO或分拆上市。
就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2007年中粮旗下的上市公司,将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大的系族企业——中粮系将正式露头。
冲击波
收购上市公司,集团分拆上市,是中粮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以及整合资源的两条路径。此举的结果是催生了一个超级系族企业。
在获得更多“壳”资源的同时,中粮也将悄然完成自己主业的调整。以能源领域为例,在收购丰原生化的过程中,中粮已经成功将自己的主业由传统的粮食加工及进出口延伸到高科技生化领域。与此同时,生物能源这种高科技产业,也可能为未来的中粮注入了利润高速增长的基因,助推其进入年销售额1000亿元人民币的“富豪俱乐部”。
当然,中粮所体现出来的“围绕主业投资、并购一些上市公司使主业更突出,将相关产业都整合做大”的理念将影响到一大批国内企业,随着他们的效仿,更多的巨型公司将会在中国出现。
成败界点
此预言成立有三个关键点:一是专业人才、资金储备是否充足。二是中粮内部庞大的业务群能否很清晰地划分。因为前者关系到中粮能否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大肆收购上市公司,后者则直接决定了宁高宁能否将旗下产业顺利地分拆上市。三是能否超载华润系。刚刚吃下华源系8家上市公司的华润,现在已经拥有了12家上市公司。如何超载华润将是宁高宁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最大的系数企业就只是一句空话。与华润系相比,中粮系依然具有优势:首先中粮的产业集中在农业领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其次华润系的这次扩张是非正常的,未来应该不会继续沿袭宁高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