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工作

2006-12-29 00:00:00王辉铃杨胜荣
会计之友 2006年23期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小企业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做好小企业财会工作作了分析、探讨。
  
  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充分就业、发展高新技术、推动专业化分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但由于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显然不适合在小企业施行。为了简化和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切实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草案),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此前,较多的小企业直接使用并不适用的行业会计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制订、修改、补充等,但未经董事会等讨论通过。小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随意性大,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且事先分析预测控制手段少,财务管理方式不适应企业整体管理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应积极采取改进措施。
  
  一、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管理要求完善以下财务制度
  
  (一)货币资金管理
  明确库存现金最高限额,支票印鉴由会计、出纳分别保管,每季度由财务负责人组织对出纳的银行存款、银行对账单、库存现金进行核对,每月编制收支平衡计划,必要的资金分级归口管理和分级审批制度。
  (二)实物资产管理
  应明确实物资产采购各环节的责任人,以及确定采购方式、供应商选择方法、采购价格、货物验收、入仓手续、付款方法等制度要求,明确实物资产保管使用责任人责任制,明确实物资产盘点检查制度。
  (三)销售收入管理
  应建立销售合同和销售价格确定审批制度,销售开票与结算制度,仓库发货制度,销售退回、折扣、折让制度,以及货款回笼责任制。
  (四)工程项目和对外投资管理
  应明确项目投资的前期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决策程序,付款审批以及投资过程中的监督和完成后的管理,财务反映方法等制度。
  (五)成本费用管理
  企业应事先确定年度成本费用开支计划和成本消耗定额,并进行季、月细化。确定成本费用分级归口管理和相应的考核责任制,每月进行成本费用考核和评价,每季进行成本费用对比分析和成本费用预测工作。
  (六)会计核算政策
  应分析确定坏账准备提取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残值比率,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及方法,外币折算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等会计政策。
  (七)财会学习和岗位交流制度
  企业应确定具体的财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和工作岗位交流制度,促进财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应注重区别原财会核算方法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许多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和以前的“两则两制”有较大区别,企业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一)收入确认
  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销售商品应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即“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应注意改变原来按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取得收款权力)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做法。
  (二)固定资产折旧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并按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应注意改变原按国家规定确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三)资产期末价值确定
  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各项资产期末价值的确定要求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即成本(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按成本(账面价值)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账面价值)时,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小企业制度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及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因此,企业应至少于每年年末将资产成本(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可变现净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是否应计提资产减值(跌价)准备,确保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四)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有较大变化
  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后,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有较大变化的内容有:坏账准备的计提,融资、投资的作价及核算方法,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关联方交易,资本化利息,或有事项,资产负债日后事项等经济业务。处理这些经济业务时应注意改变原来按“两则两制”进行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处理方法。
  
  三、在加强财会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小企业应定期检查、总结、考核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适时修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经公司董事会等高级管理层讨论通过,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注重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先预测和控制,在进行经济分析和通报财会信息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数据核对,使会计核算结果真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状况。
  (三)财务负责人应履行经济监督的职能,参与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审核企业的重大投资、利益分配等工作。
  (四)小企业应健全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定期进行实物资产盘点和债权债务函证,对账务处理经常进行自责和核对。
  (五)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下转第84页)(上接第82页)会队伍。
  
  四、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它取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
  (一)相关性
  相关性通常是指与决策相关的特性。根据财务会计准则说明(SFAC)第2号的规定,会计信息只有具备“导致差别”的能力,才能确定它与某一决策相关。“导致差别”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原来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既可增加也可减少信息,以减少经济事件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只有当会计信息同时具备了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时,才能说会计信息具有了相关性。这就要求财务报告应尽可能地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而信息需要由使用者决策目标、决策手段和条件所决定。
  (二)可靠性
  这是制约会计信息提供的另一基本条件。如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那么它对使用者来说,不仅没有用,甚至可能起负作用。可靠性,从使用者角度来讲,指使用者对信息的可信赖程度做出的估计;从信息提供的角度来看,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描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使用者提供通用目的的信息。另外,可靠性还包含可验证性,这是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决定的,尽管在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中,不排除主观判断,但是应保证不同的提供者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都能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可以减少对信息的人为干扰、操纵,从而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从会计信息提供的角度来看,要从纷繁芜杂的信息中提炼出对使用者有用的信息,在会计账务处理中要坚持遵循以下几项重要原则:充分披露原则、重要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由于适用对象的特殊性,小企业会计制度与我国现行的、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合理、慎重的态度做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和制定工作。可以相信,小企业会计制度作为我国新型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有效地促进我国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