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责任会计角度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2006-12-29 00:00:00张钟林
会计之友 2006年23期


  【摘要】本文试图从内部控制的理论出发,探讨内部控制与责任会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责任会计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合理划分责任中心,并以责任中心为基本核算单位
  
  责任中心既不是单纯的组织实体,也不是单纯的资金运动的阶段,而是二者相互结合,即对资金运动某阶段负有责任的责任者。主要有三类,即: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据调查,我国企业在划分责任中心时往往重视基层、忽略高层。但是在目前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要根据责权利结合原则,充分考虑企业的行业特点、组织结构、经营方式、人员素质、管理要求及可操作性等因素,按纵向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横向的业务关系来加以划分,既要重视基层,也要把高层如董事会、高级经理人员纳入责任中心。一般可以划分为董事会、高级经理人员、各业务部门、各职能科室等责任中心。对于各业务部门,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原则,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小责任单位,如班组、个人等。
  
  二、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健全和完善内部银行体系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现代企业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为此,必须建立一套包括责权利在内的管理机制和程序。例如,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厂长(经理)的收入年薪制,以承担风险责任大小为尺度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责任风险相联系,这样有利于责任会计的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由此可见,内部银行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构建责任会计体系中也应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企业本身实际,完善内部银行体系,继续挖掘出内部银行管理资金的潜力。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内部银行要加强以下功能:
  (一)加强资金的内部控制
  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时,各部、各单位既有资金要求的一面,又有资金溢余的一面。内部银行应合理调节资金在经营中的沉淀,以资金为纽带把企业内各单位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二)提供信息和支持决策。内部银行除了与外部银行一样完成结算、存贷业务之外,应利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对各单位的经营状况及一些特定的内容做出分析评价,为企业决策和内部业绩评价提供支持。
  (三)及时高效地办理各责任中心之间以及责任中心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往来结算业务,防止内部银行和会计部门业务上的重复。
  
  三、编制责任预算,进行差异分析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非常重视预算控制的作用,经过批准的预算就是企业的法令,各部门都必须遵照执行。同时,预算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责任会计的一项制度保障。为使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除了要编制高质量的预算外,还应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编制程序、修改预算的方法、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等。
  编制责任预算就是把总预算中确定的目标,按照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进行划分,落实到各部门和每层组织,以调动它们的积极性。其目的在于将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数量化,并以此作为责任中心努力的目标和对其进行考核的依据。
  企业编制责任预算时,应特别注意考虑市场因素,拿预算指标与市场比,切不可与自身的历史水平比,而忽视市场。只有建立在市场因素上的预算才能使企业的成本利润指标有竞争力。
  
  四、以成本管理为基础,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企业应该合理运用组织和管理生产成本的手段,实行全方位成本管理、全过程成本管理和全员成本管理。所谓全方位成本管理,是要把成本管理放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来考虑,充分注重市场变化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和要求,充分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在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收益中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实行生产经营全过程成本管理,就是要高度重视成本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也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产品设计→产品投入→生产→完工→销售)的成本管理。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必须树立“成本竞争能力与产品竞争能力同等重要”的意识。
  制定内部结算价格时,内部结算价格应参考市价制定,但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个别物资和劳务的内部结算价格,也可偏离市价,发挥其杠杆作用,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五、实施责任控制
  
  内部经济责任制是实施责任会计的重要制度前提,而责任会计是经济责任制的基础和支柱。一方面,经济责任制确定的责任目标控制体系是实施责任会计的依据,只有严格遵守责任目标体系的要求,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实现资金、成本和利润目标。另一方面,按照经济责任制规定的各级责任单位组成的纵横交叉网络,可使责任会计有一个严密的核算和考核体系和合理的奖惩分配体系。责任会计在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核算中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责任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责任预算执行的控制,企业要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控制体系。这种体系既包括上级责任中心对下级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控制,又要包括责任中心自身有关人员对本中心责任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责任控制的实现需要一些要素,一是确定实体(责任中心)及责任负责人;二是确定责任,如成本、质量和安全等,成本通常采用“倒算法”或“倒推法”;三是建立激励制度,解决人员的动力问题;四是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如召开生产调度例会,提供一些成本、经营的日报表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一种有效的调控机制,加强责任控制。
  
  六、以评价与考核的方法体系为依据,开展业绩考评
  
  业绩考评是责任会计的重要环节,只有对责任中心进行科学的业绩考评,并据以进行奖惩,才能促使各责任中心积极纠正偏差,完成所负责任。要注意,业绩考评既要对资金、成本、利润等有价值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又要对一些非价值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企业要建立一套固定化、经常化和系统化的考评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上接第47页)前的考核评价大多只针对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缺乏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考核评价。在西方管理会计理论领域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报酬和奖励计划的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并有专业公司对此进行设计,目的在于解决公司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而其在我国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是因为我国国有企业中缺乏所有者的明确代表,致使监督模糊和不力。目前我国正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推行稽察员制度,如果能对企业最高管理者推出有效的考评方法,就必然会对解决国有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使稽察员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七、调动责任中心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体制的建立,是责任会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物质利益是个人行为的原动力,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体制,才能有效调动各责任中心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代理问题。激励体制既要有奖的一面,又要有惩的一面,其依据是上一个环节的责任考评结果,以此来统一和引导各责任单位围绕企业总目标,或者委托人的目标而协调行动。
  在激励体制的建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激励体系不完整,激励方法不够科学,激励手段单一化,达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而且激励体制主要解决了中下层的效率问题,但对企业高层缺乏针对性,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在构建和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旨在解决委托——代理关系的激励体制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笔者认为,在建立激励体制时,要激励和引导企业中各单位及人员的行为和企业的总的经营目标一致起来,激励和引导企业经营者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一致起来,使个人利益不仅和企业的短期利益挂钩,同时,要与企业持久的业绩挂钩,并注重把行为科学理论、代理理论的原理应用到激励体制的建立上。通过一套完善的激励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