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逻辑起点问题探讨

2006-12-29 00:00:00
会计之友 2006年24期


  [摘要]逻辑起点是一门科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正确界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逻辑起点对构建层次搭配合理、逻辑推理严谨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拟在深入剖析科学理论逻辑起点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基础上,对价值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
  
  对于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问题,长期以来争议不断。按时间先后顺序,大体形成了五种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起点理论,它们分别是财务本质起点论、本金起点论、目标起点论、产权起点论、假设起点论和环境起点论,其中财务本质起点论影响最深远、应用最广泛,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大多选择以“财务的本质”为逻辑起点,并从这一起点出发,逐次阐述财务的概念、财务管理的对象、原则、任务等一系列理论问题。笔者认为不管哪一种起点理论,均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故此不避浅陋,尝试予以探讨和论证。
  
  一、科学理论逻辑起点的基本特征及释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严谨的哲学体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我们理应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思维发展一般规律以及逻辑起点基本特征的论述作为探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逻辑起点这一理论思维出发点的分析工具及唯一准绳,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逻辑起点的有关论述是我们探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前提和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逻辑起点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逻辑起点应反映对象最一般的本质和关系,即逻辑起点具有质的规定性
  一方面,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依据,也是人们将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分开来的评判标准,若逻辑起点未能把握对象最一般的本质,即使经过严密的演绎推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也无法正确反映和认识该事物;另一方面,关系是组成对象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逻辑起点只有通过反映组成对象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才能作为逻辑思维主线将组成对象的各基本要素贯穿起来、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否则,组成对象的各基本要素就可能是零碎的、散乱的、杂乱无章的。同时也应注意到,逻辑起点反映的是对象最一般的本质和关系,本质和关系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经过理论分析才有可能找到这种因素的存在。
  
  (二)逻辑起点必须是关于对象的适度抽象
  首先,逻辑起点既然是关于对象的抽象,因此它的抽象性受到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限制,不能超越对象的范畴。其次,逻辑起点的抽象性要适度。抽象不足,无法反映对象的最一般本质和关系;抽象过度,导致对象外延无限扩大,就可能离开对象固有质的规定。这就要求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研究对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根本属性或内涵,否则就会出现抽象不足或过度的问题。
  
  (三)逻辑起点包含着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在表现形式上,应是某一概念范畴
  其涵义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作为逻辑起点要满足逻辑推理的需要,必须是研究对象中最基本、最简单的“细胞”或“元素”形态,理论体系中的其它概念、范畴都萌芽于逻辑起点这个胚芽中。当然,不同的研究对象其作为逻辑起点的“细胞”或“元素”形态也应该是不一样的。二是随着理论研究本身的发展以及实践与认识的深化,所谓“细胞”或“元素”形态的逻辑起点也必定会发生变化。三是逻辑起点所包含的矛盾是整个理论体系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整个理论体系是这些矛盾在各种条件下合乎逻辑的“生长”和“运动”。
  
  (四)逻辑起点应符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指理论的概念体系的逻辑顺序是客观历史发展顺序和认识发展顺序的反映,因此,历史是逻辑的基础和前提,逻辑是历史在辩证思维中的理论再现。恩格斯对该原则也做过精辟的诠释:“历史从哪里来,思想进程也应从哪里开始,而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准确把握该原则,应从两方面来领会,一是逻辑的发展与客观存在的历史发展相统一,最简单、最单纯的事物的原始状态是我们逻辑思维的起点,探讨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该追溯到理论研究对象的历史起点。二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并不表示逻辑与历史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逻辑是“修正过”的历史,作为“修正过”的历史,逻辑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应该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离开历史发展的顺序,而不需要绝对地准确无误地去追随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
  
  二、价值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可行性论证
  
  在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逻辑起点基本特征的论述基础上,可以推导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只可能是价值管理,而不是其它,原因在于:
  
  (一)价值管理反映了财务管理的一般本质和关系
  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财务管理。那么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它的一般本质和关系是什么?确定财务管理的一般本质和关系可以说是探讨逻辑起点的关键。财务管理,顾名思义是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收益的实现与分配活动实施的管理,但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收益的实现与分配活动仅仅是财务管理的表象,其实质就是价值管理,包括价值投入管理、价值流转管理、价值增值管理、价值分配管理。原因在于:第一,价值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财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价值管理活动来开展,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也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实质及精华所在。离开价值管理,财务管理实践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就丧失了产生的动机和必要性,因此说,价值管理是财务管理理论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价值管理通过价值运动规律反映了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性。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收益的实现与分配活动作为表象仅仅是价值管理这一本质的一个外在表现、一个环节。第二,价值管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价值管理涵盖并全面揭示了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其它各构成要素的内容以及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能够概括企业财务管理运行的全貌,能够将财务管理纷繁复杂的表象归纳为价值管理,以此为逻辑起点,可引申出财务管理的内容、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并可进一步引申出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特殊业务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其它领域,也就是说价值管理能够充当作为一条主线的重任通过反映组成财务管理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将各基本要素贯穿起来。同时,价值管理从其自然属性看反映的是物质、资金等财富;但从社会属性看,则反映了经济生活中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复杂的财务关系,价值管理是通过价值分配管理来协调和正确处理企业与其它利益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的。
  
  (二)价值管理是对财务管理的适度抽象
  财务管理理论是人们在财务管理实践基础上通过对财务管理进行能动地反映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价值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逻辑起点揭示了财务管理的共性及其运动规律,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同时虽然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反过来还要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理论不能抽象过度,否则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作为逻辑起点的价值管理不是一个纯理论的范畴,它能够很好地回答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与财务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与实践建立起一种直接的联系,它是对财务管理的适度抽象,以其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逻辑起点有利于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尤其有助于推动财务管理应用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从而能有效指导财务管理实践,最大限度发挥科学理论研究的功能。
  
  (三)价值管理包含着财务管理实践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
  第一,价值是财务管理中最简单、最基本的“细胞”或“元素”形态。价值管理作为逻辑起点,在财务管理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它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在原始社会阶段,价值表现为“大量剩余产品的堆积”这一实物形态,因此,人们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应从分析最简单的剩余产品开始,再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范畴;在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价值的“细胞”或“元素”形态又演变为“资本”,在社会主义阶段,演变为“资金”,到了共产主义阶段,价值的“细胞”或“元素”形态终将回归到起点——实物形态。
  第二,价值管理作为逻辑起点所包含的矛盾是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财务管理实践中的一切矛盾集中体现在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该矛盾的产生又源于对价值的共同追求,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价值管理来协调这些矛盾,同时也推动了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可以说,财务管理中的一切矛盾与多样性都以胚芽的形式存在于逻辑起点中,成为财务管理理论产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四)以价值管理作为逻辑起点符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追本溯源,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氏族公社对剩余产品的分配活动可以视为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务管理活动,准确讲是一种收益分配活动,由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尚未出现,这种财务管理活动只能以实物形态进行,但它与以资本或资金形式进行的现代企业的收益分配活动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价值的不同体现形式。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应萌芽于同一历史阶段,作为价值管理最初形态的剩余产品管理顺理成章成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合乎逻辑的理性思维起点。我国社会主义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是在新中国建立后逐步建立与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处理好企业与内外部各方的关系,包括企业与国家财政之间的资金缴拨关系、与国家税务机关之间的税收征缴关系,与国有银行之间的资金存贷关系、与其它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结算关系、与内部职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以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等,此阶段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价值分配管理。改革开放后,财务管理实践全面进入一个新阶段,企业开始通过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在再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价值规律来创造并实现新价值,财务管理的实质由价值分配管理扩展到价值投入管理、价值流转管理、价值增值管理,至此,价值管理的真正内涵得以完整地体现出来。1958年,米勒教授与莫迪格莱尼教授发表的关于公司资本结构无关论(简称MM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论文,标志着现代理财学的诞生,有人认为MM资本结构理论的最重要贡献是揭示了财务管理的本质——创造企业价值,实际上,这只是说明了财务管理本质的一个方面。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人类社会历史长河来看,应将价值管理的实物形态——剩余产品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若考察我国社会主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则是价值分配管理,这并不是说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具有双起点,剩余产品管理和价值分配管理都仅仅是作为逻辑起点的价值管理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形态而已,这一点尤为关键。另外,由于社会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用于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不可能一成不变,但若理论体系处于一种频繁波动状态,也无法很好地指导实践;而将能够体现财务管理内在规律的、较稳定的范畴——价值管理作为整个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有利于构建完善合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