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传导机制研究”(编号:TJ05-GL006)的阶段性成果之
一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对经济活动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标志,这一规律对一般企业如此,对上市公司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抽样的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进行定量分析,以沪深两市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按证交所行业分类标准分为13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无形资产在各个行业的结构情况及相关信息,试图摸清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析出无形资产在经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一、引言
上市公司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据沪深两市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2月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374家,证券市场市值达34,132亿元(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上市公司是代表着我国制度完善、经济实力与技术实力都位于同行业前列的公司。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主要依靠有效的无形资产投资产生创新,以及进行有效的商业化运作。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和劳务中“物质”所占的结构不断下降,“知识和信息”所占的结构不断上升,智力资本、无形资产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使用价值是极为重要和显而易见的。公司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有形资产的竞争,而更主要的是无形资产的竞争。本文利用定量研究方法,探求我国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结构近三年中在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及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
二、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一)样本公司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在沪深两市A股与B股的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上市公司每年4月公开披露的年度报告和《聚源数据投资分析系统》为数据来源,考察区间为2002—2004年3年,其中剔除了数据残缺不全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1277个公司的三年年报中的数据作为样本。
(二)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结构的总体情况
通过表1和图1可以看出,在选取的样本总体中,2002年至2004年的3年期间,有约50%的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所占总资产结构在0到2%之间,与其他资产所占总资产结构相比较很小;有一家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为负值,即华能国际拥有原始金额为25亿元的负商誉。经过加权平均后2002年—2004年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仅分别为1.87%、1.71%、1.67%,呈逐年减少趋势。与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结构极低,较之权威的“摩根·史坦利全球资本指数”所统计的国外上市公司40%-50%的比例还有较大的差距;无形资产结构本身也不尽合理,土地使用权占较大的比例,而商标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国外占较大结构的无形资产却微乎其微;更有甚者,有10%左右的上市公司,在账面上的无形资产为零。按照摩根·史坦利指数推算,中国上市公司至少有10,000万以上的无形资产流于账外。
(三)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分行业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表2、表3和图2可以看出,在总量上,1277家上市公司无形资产金额合计数比较大,且金额逐年增加,2003年与2004年的增长率分别为9.18%和14.41%,增长幅度逐年增大。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在于,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颁布实施后,各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起来,因此各行业的无形资产总金额每年在大额的土地使用权摊销后,仍然能基本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但是房地产业例外,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其原因是像ST东源于2003年将2.4亿元土地使用权、海泰发展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将2400万元、434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或因土地进入开发阶段,转入存货。
从均值上来考察,运输仓储业的无形资产均值最高,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这主要是由于“现代投资”拥有价值42亿元的高速公路经营权。
通过表4和图3可以看出,与各行业无形资产合计金额的逐年增加相反,无形资产的结构在大多数行业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或者小幅波动,除信息技术业外其他各行业均无明显增长的趋势,这说明尽管各行业无形资产总量是在不断增长的,但与其他形式资产的增长速度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所以造成无形资产的结构不升反降。而信息技术业由于都是些高新技术企业,每年都会有较高的R&D投入,尽管R&D不能记入无形资产,但按依法取得无形资产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可进行资本化处理,记入无形资产,所以信息技术业的无形资产结构在3年内稳步的提升。社会服务业和综合类以及金融保险业无形资产的行业均值相差不大,但由于总资产金额相距甚远,所以这3个行业的无形资产结构差距非常大,分别排在第一、第二和最末一位,最末的金融保险业结构仅为0.03%。
(四)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
通过表5:上市公司在每股收益各区间的分布以及无形资产结构的均值可以看出,在调查区间内,随着每股收益的提高,样本公司的无形资产均值基本上呈下降的趋势。例如,G宝钢三年中每股收益从0.35元涨到0.75元,但无形资产账面数始终为零;而ST龙科连续三年亏损,无形资产的结构也从13.54%上升到惊人的91.71%,截至2004年底总资产为4,300万元,但无形资产却有整整4,000万元,类似的公司并不在少数。从表面上来考察,这与“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量和价值是企业竞争力的标志”这一规律相矛盾。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本文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否认无形资产对企业利润有着贡献这一客观事实,只是揭露了无形资产对企业业绩的贡献不如投资、固定资产等其他的资产,因此当它占总资产结构中的比重越高时,企业的获利能力反而越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中占有绝对份额,造成无形资产收益能力极低,每年大额的土地使用权摊销还会导致利润表上净收益的负增长;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企业知识化程度不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程度不够,而且我国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还不够客观、合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总结
(一)基本结论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整体规模有待提高。截至2004年底,沪深两市1277家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净额合计约为955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仅为1.67%,如果扣除在我国会计制度中被作为无形资产记账,而经济学上应属于有形资产的土地使用权等项目外,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则不足1%,这说明我国目前企业的资产结构仍然保有浓厚的传统经济特征,即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份额,并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并不完全相符。可以说,我国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尚未占据应有的重要地位。
第二,无形资产规模较小也与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范围的规定有关。当前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某些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对我国相关信息披露规范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是按照工业经济模式来设计和运作的,主要以有形资产的披露为中心,无形资产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处于从属的地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说明”,也只是要求披露无形资产的种类、实际成本、本期增减及摊销数。现行会计准则也存在诸多缺陷,如无形资产确认范围狭窄、对自创无形资产确认违背成本利益相关性原则,以及在关联交易中,利用现行无形资产成本规定价格等。另外,在资产负债表中对无形资产的披露过于简单,未作详尽的分类,不能完整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未详细列示无形资产开发费,不能反映企业的研发水平;报表附注也未对无形资产的辅助信息进行充分地披露,如无形资产的分类情况、计量基础、摊销方法等,这样就无法给信息使用者提供充分、具体、完整的无形资产方面的会计信息。
第三,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结构尚需调整和优化。从文中所举的无形资产结构和业绩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各项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极不均衡,特许权和土地使用权占有绝对份额,在附表所列的无形资产各明细中,商誉、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等具有较高收益能力的项目占有极其微小的份额,因此导致无形资产在收益能力方面相对较低,甚至出现无形资产结构与公司的业绩呈反比(负相关)。这都充分说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尚未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1.由于时间仓促和数据整理的工作量较大,本文只考虑了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结构而未考虑详细抽查全部1277家样本公司无形资产的具体构成情况,关于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具体构成要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本文按行业进行分析,因为很多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如通过兼并收购或资产重组,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行业相联系,公司的主营业务和行业标准较难确定,证券交易所的分类标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