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企业无形资产贡献与创新能力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2006-12-29 00:00:00李永臣
会计之友 2006年36期


  【摘要】本文试图从企业财务信息报告与传递的视角,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贡献和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并建立起适合于评价、分析的财务指标体系。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说:“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国必须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不久前发布《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分析报告认为,总体上,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明显存在投入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独立研究发展经费投入不足、用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不足和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不足。分析报告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和技术创新环境指标。这是我国较为权威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但是整个评价框架体系体现了内容宽泛、指标概括、视角多元等特征。据此,笔者为企业无形资产和企业创新能力评价设计出基础条件财务指标、创新活动财务指标、无形资产与企业创新效果财务指标。创建企业无形资产贡献和企业创新能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直观地把握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科学、合理、全面地分析该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现分别将四项指标陈述如下。
  一、企业创新基础条件财务指标
  企业创新基础条件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比率说明事业基本的财务状况,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能够开展技术创新和引进无形资产的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表明企业持续性引进无形资产和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尽管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发生的费用可以列入税前费用,但是,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收益能力对于保持企业持续的无形资产和创新活动投入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应当作为一种合理的基础。事实证明,那些财务状况好,资产收益率较高的企业很重视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一个直接描述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就是无形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比率,是指企业无形资产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其具体含义是每百元总资产中无形资产的含量,它反映企业资产投资中无形资产的比重。一般情况下,具有创新特征的企业的无形资产投资规模更大一些,该比率相对较高。计算公式为:无形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总额÷同一时日企业资产总额×100%
  这一指标也具有局限性,主要原因是现有会计核算资料中所提供的某一会计期末的无形资产总额中包含着由于企业合并业务引发的商誉以及投资环节中以土地使用权投资入股而形成的无形资产。众所周知,合并价差形成的商誉虽然会对企业以后各期计算收益产生数量影响(无形资产摊销),但无论是商誉还是负商誉,都不可能对企业未来的价值创造产生影响;土地使用权虽然将在持续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提供保障,但对企业未来利润创造和经济增加值的形成并不具有直接影响。在企业存续期间或有效摊销期间内,商誉和土地使用权的本质更类似于“长期待摊费用”,同专有技术、专利权、版权、著作权等具有价值创造功能(增值功能)的技术性无形资产具有性质上的差别。因此,以一定时日的无形资产总额考察企业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关系往往不能真正描述企业所拥有的具有增值能力的资产规模,应当修正如下:无形资产比率=技术性无形资产总额÷同一时日企业资产总额×100%
  笔者建议,可以考虑直接使用有增值能力的技术性无形资产总额与企业同一时日的总资产的比例关系确定创造性无形资产的规模,或者同时建立创造性无形资产结构指标,与无形资产比率指标配合使用,确定、评价企业规模、水平和价值创造潜能。
  从另一个角度讲,该指标也反映过去企业引进技术性无形资产或自主创新无形资产的结果和状态,与第二层指标相互呼应,反映企业在引进技术性无形资产或自主创新无形资产活动的历史和现在的动态表现。
  二、企业创新活动财务指标
  该类指标的核心指标就是企业研究和开发费用占同一时期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也可以称为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率。研究开发费用投入率,是指企业每年投资于研究开发方面的金额同当期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关系,用以揭示企业营造创新能力的投资状态和积极性。该指标普遍用于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态度,具体说明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战略规划实施过程和目前的道路选择。
  事实上,大多数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及社会管理机构评价企业创新甚至政府管理创新绩效时,主要以该指标为核心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行业内,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投入较多,一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5%以上,行业领先企业有的达到近20%。国外企业如日本的日立为10%,东芝为8.4%,三菱为7%,索尼为11.4%,松下为13.8%;美国的惠普基本维持在8%~10%之间;国内华为公司的成功也离不开高的研发投入,华为公司1997~2000年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基本在10%左右。从以下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文献中可以证明该指标的重要性和应用的频度。
  (一)国家企业调查队在2003年《辽宁99家支柱产业重点企业调查报告》中,主要以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新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来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截止2002年末,全省99家重点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60亿元,增幅高达4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6%,比上年增长了3.7个百分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迅猛增长,主要来自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2002年,全省99家重点企业共投入研究开发费用34.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0%。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率为1.5%,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研究开发费用投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2家”。国家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也主要关心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投入。
  吉林省在对该省2003年企业创新竞争力偏弱评价中认为,企业创新竞争力预示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动力,并通过下表的对比评价该省企业创新能力的国内地位。
  
  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吉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全国的一半,分别相当于浙江、上海和广东的54.4%、40.8%和34.4%;新产品产值率仅相当于全国的1/5,分别为上海、浙江和广东的11.1%、20.7%和21.8%。
  (二)华为公司是我国少数几家长期重视企业创新能力的企业集团之一。华为总裁任正非认为:“华为之所以能形成比较强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坚持按不低于产品销售收入10%的比例投入研究和开发。”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国内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也是相当可观的。可以看出,中国有远见的企业家也把该指标作为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首要指标。
  (三)有关文献研究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创新能力的比较时,也大多使用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方面的水平高低,并得出结论,我国企业平均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整体水平。
  (四)我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也是基于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作为基本考虑的。在税收激励政策上,将允许企业按照投入的技术开发费用150%加计抵扣税前利润,以此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由此可见,研究与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作为评价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核心指标,得到了空前的认可和共识。
  
  同时,也应注意到,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与新的生产力创造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并不是所有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就一定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产生超额利润的技术条件。实践证明:只有很少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能够转化为最终的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形成企业生产优势。企业无形资产和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性特征,自主研究开发的成功率相当低。有资料表明:在美国,基础性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在应用研究中有50%能获得技术上的成功,30%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但只有12%能给企业带来利润(毛建军,2006)。有鉴于此,笔者配以另外三个附属指标测度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成效,包括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率、引进消化吸收与改进指数和有关科技人员收入水平等指标。
  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率,是指企业一定期间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照无形资产确认标准而予以资本化的比率。它从财务指标角度反映企业研究开发过程中有效投资比例关系和研究开发效率,直观地从技术层面说明企业研究开发的效果及成功比率。
  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率=一定时期转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额÷同一时期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投入总额×100%
  该指标还有助于防止企业将一些非研究开发支出挤入该项费用之中,假借研究开发费用之名,修饰企业创新能力。
  引进消化吸收与改进指数,是指企业引进一项高新技术所花费的金额与为了消化、吸收和对该项技术进行改进而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率。它一方面反映企业对引进技术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企业走自主创新和提高新技术使用效率的能力。该指标对于评价本国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处于技术引进高峰的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有资料表明,我国在技术引进方面的投资与为消化、吸收和提高该项技术方面投资的比率,同那些同样以技术引进的国家存在很大差别:我国为1∶1.08,而韩国则达到了1∶5,它说明我国企业引进技术直接是拿来主义,不重视消化、吸收和改进研究,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技术依赖进口的科学技术发展格局,而韩国在这方面的能力远远高于我国,并带动本国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中韩两国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技术含量也证实了这一点。
  引进消化与改进指数=引进国外技术的成本÷为消化、吸收与改进该项技术的研发费用总额
  企业创新不仅仅表现在技术创新方面,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也非常重要。但是,评价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指标体系却很难确定,缺乏定量评价指标及相关数据的获取渠道。但是,我国应当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探索建立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参考性财务评价指标。笔者认为,应着重分析企业是否建立研究开发的相关激励机制,比如:研究开发等技术人员奖励制度或股票期权计划,在制定科技人员股票期权计划时是否考虑到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要求,科技人员劳动保护制度等。因此,笔者认为,在评价企业创新能力活动中还应该加入管理创新的内容,表现在财务上,可以用科技人员奖金倍数或科技人员股票期权倍数来测度,也可以考虑使用科技人员工资指数来间接评价企业在管理创新中对无形资产形成和创新能力投入与培养的关注程度。
  科技人员奖金倍数=某一级别技术人员平均奖金÷同一企业同一级别人员平均奖金
  或者:
  科技人员股票期权倍数=同一级别技术理人员股票期权数量
  ÷同一级别其他人员股票期权数量
  或者:
  科技人员收入指数=科技人员报酬比例÷科技人员结构比例
  科技人员报酬比例是指科技人员一定时期的报酬总额占企业全部职工报酬总额的比例,反映企业科技人员总体报酬情况;科技人员机构比例则是指企业科技人员总数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从科技创造的人力资本方面反映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两者的比值为指数,则反映企业中科技人员待遇的水平状况和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关注程度,应该具有合理的评价功能。
  三、无形资产贡献或企业创新能力产出指标
  该类指标综合反映其各种要素组合产生的实际成效,因此该指标是评价企业无形资产贡献和技术创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在具体指标应用上,大多使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项。具体计算公式为:
  新产品销售收入率=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产品销售收入总额×100%
  该指标具有如下假设:企业新投放市场的产品一般应当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这些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是企业应用自主创新技术或引进先进技术生产的、比传统产品更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盈利能力的产品。这种产品的销售收入的增加,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已经切实转化为生产力,并为企业价值创造作出了直接贡献。
  但是,现实生活中,新技术产品的生产除了应用引进或自主创造的新技术之外,还会沿用很多传统生产条件或技术,在持续的技术改进过程中,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中由于实用新技术增加的销售额是比较难以确定的。尽管如此,持续的技术改进和因此不断完善的产品或服务还是在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