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2005年9月,历经一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四川省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实施研究》课题组,完成了对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成都人北实验小学、成都苏坡中心小学、绵阳警钟街小学、西昌市第一小学和马尔康师范附属小学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实施问卷调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文通过对这几所学校小学1~2年级学生的问卷分析,揭示了小学1~2年级学生对性生理和防范性伤害知识的认知情况,提出了在四川省开展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实施对策。
整个调查的问卷设计来自长期在小学从事性健康教育的教师的经验,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认知水平。尤其是问卷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适应小学1~2年级孩子现有知识的情况的答卷方法——用“画图、写汉语拼音”的方式来表达对性知识的认识,在国内、乃至国外都具有创新性。
在调查方法上,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孩子在阅读题意困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的心理特征,全部由组织教师采用阅读题目、讲清题意、逐题等待答卷的办法进行。所以,有效卷的比率较高。画图和拼音回答生命的起源、性别及隐私部位的认知题目由学生自由发挥。
一、调查情况
(一)被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⒈男女生样本分布:六所学校非随机整群抽样,被调查的1~2年级学生共992人,男孩占51.0 %,女孩占49.0 %。
⒉年龄分布:6~8岁的学生占了96.3%。
⒊年级分布:一年级被调查学生占56.8%,二年级被调查学生占43.2%。
(二)对生命来源的认识情况
我们通过两个题目——“其一,你问过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吗? (选项有:A问过 ; B没问过);其二,用图画表示爸爸、妈妈回答的答案(如果不会画图,就写出答案,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的设问,来了解小学1~2年级孩子对生命来源的认识情况。
⒈是否问过“我是从哪里来的”
在回答“问过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的小学1~2年级的孩子中,有58.4%的孩子询问过父母。 在问过 这个问题的528名孩子中,男孩占48.5%,女孩占51.5%。
2父母对孩子“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的回答
我们的问卷让孩子用图画画出、或用拼音写出父母对“我从哪里来”的答案。数据显示:能用图画或拼音回答出“是妈妈生的”小学1~2年级的孩子中,问过这个问题的孩子回答的正确率占56.1%。问过此问题的孩子与没有问过此问题的孩子有显著的差异性(p=0.098)。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答案是“妈妈生的”。代表性图画有:
第二类,父母们用“美丽的谎言”告诉孩子“不是妈妈生的”。 代表性图画有:
总的来看,在调查问卷中,清楚地画出或写出自己是妈妈生的学生仅占42.1%;11.0%的孩子画出或写出自己是垃圾桶捡的、河里捞起来、天上掉下来、花里长的等等;有47.0%的孩子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来的。
⒉性别与回答“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的关系
从性别的分析来看,1~2年级的孩子在回答“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的正确率有较高的相关性(p=0.982),即性别与回答“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正确比率的差异性不显著。
⒊年级与回答“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的关系
从年级及回答“我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的关系上看,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回答正确的比率高于二年级的孩子,年级与回答正确率中度相关(P=0.774),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
⒋所在学校与回答“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的关系
从小学1~2年级孩子所在学校与回答“我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的关系来看,各学校孩子准确地画出、或用拼音写出自己“是妈妈生的”比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成都外国语实验小学占66.4%、成都市人北实验小学占54.4%、成都市苏坡乡中心小学占39.3%、绵阳市警钟街小学占28.3%、阿坝州马尔康师范附小占20.0%、凉山州西昌市第一小学占4.0%。
数据表明,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展了性知识教育的学校(如:成都外国语实验小学、成都市人民北路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