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真的很好

2006-12-29 00:00:00李福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年8期


   有了耐心,我们就不会动辄责罚学生,就不会对学生失去信心。
  
  身为教师,我们经常会碰到令人喜欢的学生,但难免会遇到惹人生气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莎士比亚说过:“仇恨的怒火,将烧伤你自己。”是的,做教师能有个好心态非常重要,尤其在对待犯了错的学生时,耐心就成了调节心态的最好法宝。
  记得前几天,我班有个学生小旭做练习时,把“持续”一词漏写了。我指出后,他忙去补写上。可是,又把“持续”写成了“特读”。我没发火,只是和蔼地叫他再看看。第三次交来的作业“特读”的“特”倒是改正了,可“续”仍是“读”。我表现得很耐心,拍拍他的肩说:“再查查看,‘持续’这两个字到底该怎么写。”第四次,他终于把这两个字全写对了。
  办公室的小刘老师为我的耐心所感动,感慨地说:“他连续几次都没改对,要我早就拢不住火了,您真行啊!”其实,我也有发火的时候,不过,是小旭的行为感动了我,是学生们的表现使我渐渐改变了自己。一天,我要求学生带字典,一个调皮生没带,我嘱咐他明天必须带,可第二天他还是没带,我生气极了,要请家长前来。这时,小旭看到了急忙向我求情,还借了一本字典给同学。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他没带,您干生气也没有用。我帮了他,您气也消了,他也不耽误学习了,这该多好呀!”很多老师常常因学生屡教不改而严加责罚,常常因学生屡教不听而心生厌烦……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份耐心。我们习惯于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却没有考虑到学生毕竟是孩子。
  耐心是一份涵养,它使你不急不躁,冷静行事;耐心是一份理解,它使你反思,多替别人想一想;耐心是一份宽容,它要求你满怀爱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教育;耐心又是一份期盼,它要求你就像撒下种子,等待成熟一样……揠苗助长、杀鸡取卵,是缺少耐心的最好的例证。
  有了耐心,我们就不会动辄责罚学生,就不会对学生失去信心;有了耐心,我们就会冷静地对待学生身上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妥善地加以解决;有了耐心我们就会主动想着学生的好,说着他的好,给他一份信心,帮他闯过难关。那时,一切就都会如你所愿,你也就拥有了美好,就可以收获轻松与快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会从老师身上学到做人的准则。他们会被老师的耐心所感动,从而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去完善自己。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了耐心,也使得自己每天都拥有好心情,去领略教育成功的喜悦。
  (本文获全国第四届“健康杯”征文三等奖。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辛房小学 北京市门头沟区负责人张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