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天下最不幸的人

2006-12-29 00:00:00高永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年11期


  个体出现的很多心理问题,都可以在他的童年生活经历中找到痕迹,大多是童年的创伤通过潜意识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
  我像往常一样,坐在心理咨询室等待来访的学生。
  不一会儿,就有人来敲门了,我一开门,看见一个满脸忧愁的女孩,站在咨询室的门口,她怯生生地问:“老师,我想咨询,可以吗?”我热情地请她进来。她进来以后,低着头,没有说话。我连忙倒了一杯水端给她,在她旁边坐了下来。我的热情感染了她,她渐渐地不再像刚进来时那样害羞了。我关切地问道:“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她慢慢地说出了自己的苦恼。
  
  段考考砸
  
  “老师,我这次段考考得很不好,我平时上课很容易分心,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很低,平时上课经常睡觉,没有任何学习的动力。”叙述的过程中,她一直低着头。
  “段考没考好,下次考好点不就行啦!”我的直觉告诉我,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所以我接着反问她:“上课分心,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低,上课常睡觉,没学习动力,这种状况持续多久了?”
  她停顿了大约几秒钟,然后说道:“一年了!”
  “一年前,那是什么时候?”我追问道。
  “高一下学期。”
  “高一下学期之前有这样的状况出现吗?”
  “也有,只是没有这么严重。”
  这句话马上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觉得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于是问道:“在高一下学期的时候,有没有发生什么对你影响很大的事情?”
  她没有说话,大哭了起来。我连忙把纸巾盒递给她。
  
  拍照风波
  
  为了让她把压抑已久的内心痛苦宣泄出来,我并没有马上追问什么。过了一会儿,她停止了哭泣,沉重地说道:“老师,我是一个很老实的人,这样一点都不好,我很为这个烦恼、痛心。你说我该怎么办?”
  “老实有什么不好,这是诚实的表现呀,这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
  “优良品质?就是因为这个,所以我才这么难过,这么痛心呀!”
  接着,她一口气把她的痛苦经历全部说了出来。
  “我高一时的同桌是个男生,有一次,他拿手机偷拍我们宿舍的另一位女生,下晚自习回宿舍后,我将此事告诉了同宿舍的舍友,谁知她非常生气,过后悄悄地将此事告诉了她爸爸,结果她爸爸又打电话给了我们的班主任,事情就此闹大了。有人说,我的同桌可能会被开除,问题很严重,我就对同桌说,这件事的后果由我一人来承担,请你原谅我。同桌很生气。后来,班主任正式处理了这件事,他没有被开除,公开向我舍友赔礼道歉,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它一直影响着我,我一直很内疚、很自责,还曾经几次想过自杀,但都被同学发现了。后来,老师一直不放心我,专门安排了一个与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和我在一起,监视我的思想和行为。虽然高二分班后,这两个人都没有和我分到一个班,但我心里一直很难过、很自责、很痛心、很恨自己,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现在。”
  “听了你的诉说,老师心里也很难过,也很能理解你的心境。这件事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你的行为本也没错,但就因为舍友没和你商量就悄悄将事情告诉了她父亲,同时,班主任也没有顾及其消极影响等众多原因,致使你现在很痛心、很内疚。事情已经发生,已经过去,无法挽回,现在惟一要做的是面对现实,调适自己的心理,努力使自己早日走出心灵的沼泽地。”
  “建议你以后尽力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改变自己。首先,你应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肯定地告诉自己,这件事我的做法是对的,我并没有错。其次,努力使自己变得乐观开朗起来,这对你来说,显得很重要。再次,你应多结交新朋友,平日里主动与同学打招呼、问好。最后,对于你的学习来说,应主动,不懂的勤问老师和同学,努力把学习成绩提高上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谢谢老师,我会根据您的建议,努力地走出自己的心理阴影的!”这次她终于抬起了始终低垂的头,坚定地说道。
  此时,我如释重负,以为事情解决了,但我发现她此时并不快乐,没有一丝笑容。我的脑中瞬间回想起她在前面说的话:“也有,只是没有这么严重”。难道在这件事之前还有其他原因?我很认真地问她:“你的学习不理想就仅仅因为这件事?还有其他原因吗?”
  
  童年遭遇
  
  “老师,您说我这个人怎么这么不幸啊!我的家庭生活很糟糕。”她再次大哭了起来。
  根据我的咨询经验,关于家庭的问题,无非就是父母离婚、父亲外遇或母亲外遇、父母经常闹矛盾、小孩与父母闹矛盾等这几方面,我一一问过之后,她均摇头否定了。这时,我陷入了困惑之中,那会是什么呢?等她长长的哭泣结束后,她开始说出了她的不幸。
  “我刚满一岁时,就被父母‘赶’出了家门,他们把我交给了外公和外婆抚养。我很爱外公和外婆,我很不喜欢我的父母,我与他们没什么共同语言,我回家也很少跟他们谈话。”
  “那你现在和谁住?和外公、外婆吗?你父母为什么要把你交给你外公、外婆抚养?”
  “我现在和我……父……母、姐姐、妹妹一起住。”在说父母两个字时她踌躇了很久才说出来。
  “姐姐、妹妹?你们家三姊妹?”
  “是的,我姐姐和妹妹从小一直跟着父母长大,而我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父母很少去看我,去关心我,我根本就不想认他们是我父母。他们是大坏蛋,他们不是人。”说着她哭得更伤心了,后面几句几乎是吼出来的。
  我的心随着她的叙述一起沉重起来。她父母由于受中国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想生个儿子,结果未能如愿。在生了她后,父母就将她交给了外公、外婆抚养,然后继续生,本以为可能会生个儿子的,结果又生一个女儿,就是她妹妹。她证实说,本来父母还想生的,但最后她妈妈不小心被计生办的抓去了。
  她告诉我,她8岁那年,父母没征得她同意就把她接回了家,其实她根本就不想再回去了。结果回去后,她变得很孤独、内向。
  
  尾声
  
  听完她的经历以后,我尽力地开导她。征得她同意后,我与其父母取得了联系,将她的苦衷转述给了她的父母,她父母也承认确实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没有给她更多的温暖和关爱,说以后一定要尽力多关心她。同时,我也将她的一些情况告诉了她的现任班主任,希望班主任能给予她更多关爱和照顾,’让班里的学生多宽容她、理解她、帮助她。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与其父母和班主任联系,了解其状况,及时采取对策给予她帮助。
  一年后的一天,我在从食堂去教学楼的路途中,她高兴地告诉我,父母现在对她特别好,她也不那么恨他们了,学习进步了,上学期的期考进步11名,现在她的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她还向我保证,今年的高考她一定会考个好大学的。
  我鼓励她说:“相信你一定能行。”
  辅导后记——写给中学生朋友
  许多时候,我都在想,父母不经意间的一些伤害,常常让孩子苦苦挣扎许多年。但是,这些年来,我越来越觉得,我们自己也有重新审视和抚平童年伤痕的责任。
  昨天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但是,今天,当我们不再是些无助的小孩儿,我们每个人就需要为自己的成长负起责任。就如交互作用分析学大师伯恩所说的“若你曾对自己及他人做了一些早期决定,那么在往后的生命中,也只有你自己有能力改变、并做出新的决定”。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真实、普通却又卓有成效、给人启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首先,本文相当具体地再现了心理辅导的过程,这给广大的一线心理辅导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咨询经验和操作技术。当前,我国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在现实的工作中往往感到,要么缺乏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要么难以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读过这则案例,相信大家对心理辅导会有新的感悟。
  其次,本文对那些遇到心理问题的中学生更有启发意义。青少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主动地寻求咨询,在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下,成功地走出心理误区,对于自己的成长十分重要。如果不是鼓起勇气去进行心理咨询,文中的女生也许还在痛苦之中。因此,我要真诚地提醒青少年朋友:面对自己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积极地寻求帮助,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学校和社会负责。
  再次,本文明白地显示出,心理辅导的成效,需要多方的努力和配合,不要希望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因为,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在其他方面。例如,本文的女生,如果父母不改变对她的态度,如果没有班主任和同学的关爱,她也难以真正走出心理的阴霾。
  点评者:李宏翰,心理学博士、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广西心理学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
  编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