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2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学校心理咨询室是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的固定场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文件对咨询室建设原则、功能定位、建设要求(包括名称的选择、地点的选择、设备的配置和环境的布置)、人员组成和使用要求都作了全面、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规定。如:咨询室的功能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服务。设备的配置要求除计算机外,还包括小型情绪调节器械、心理图书资料、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和统计软件,甚至包括面巾纸等。人员组成要求至少有1名受过系统培训的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还可以是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以及热心于此项工作的其他教师、校外人员和学生志愿者。咨询室应定期开放,每周不少于10小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已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材,单独讲授;继续将“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教师必须按规定取得相应学分;继续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面授培训和教研活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力争到2007年底为各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每校配备一名经过系统培训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自文件下发后,北京市各区县教育委员会积极贯彻落实。据悉,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已投资200万,用于各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同时,丰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狠抓教研活动,有计划地指导和培训各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
本刊记者/吴为
首届海峡两岸阳光心理论坛在京召开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青少年心理健康,架起两岸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桥梁,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与阳光部落于“世界心理健康日”前夕(2006年10月9日)召开“首届海峡两岸阳光心理论坛——2006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本次论坛是两岸心理学界的首次合作,参与论坛的有海峡两岸知名的心理、教育、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大陆专家有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会长刘福源、秘书长杨风池;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红枫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王行娟;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副主任石建春等。台湾专家有:阳光部落执行长邱姿瑛女士、台湾“张老师中心”罗华容、陈柏翰,台湾知名心理咨询师柏承刚等。
论坛由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主办,北京阳光部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机构共同协办,得到了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教委、台湾“张老师中心”等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本次论坛集两岸心理专业理论、实践操作、实用心理技术交流为一体,是两岸心理学界沟通、交流、研讨、合作及共同发展的一个平台。大陆心理专家杨风池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作专题讲座,台湾心理专家柏丞刚与大陆专家对“中国心理辅导行业的发展前景与展望”进行交流。
本次论坛是一次系列活动,论坛结束后还将举办“首届优秀心理咨询机构及优秀心理咨询师评选”及“首届国际心理应用产品汇展”等活动。后续活动安排在11月份的“第三届北京学习节北京冬季书市”举办。
本刊记者/吴为于洪
健康校园,健康心声
为响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全市学校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以2005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为指导,以《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为依托,结合北京市朝阳区职业高中教育的特点,携手北京读你心意心理咨询中心,于2006年9月共同开展了北京市朝阳区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验项目——“健心计划”。
据悉,“健心计划”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六所职业高中同时展开,记者在该项目执行单位北京读你心意心理咨询中心获悉,“健心计划”总周期为三年,共分为三个执行阶段,每个阶段分别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侧重点进行心理健康交叉式教育,并以校园心理咨询室为依托,通过综合活动开展、体验式教育、专项培训、自我成长、跟踪监测等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展开,为全面实现三个目标而努力:切实解决职业高中教师、学生现存的心理健康问题;构建职业高中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提高职业高中整体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服务。
现在,“健心计划”已在北京市朝阳区职业高中内全面展开,据记者与北京读你心意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走访的几所学校跟踪情况看,教师及学生对“健心计划”的响应十分强烈,并积极参与到了整个计划的实施中。我们期待在“健心计划”的整体项目实施后,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职业高中的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环境,为职业高中的学生打开一扇明亮的心灵之门,开启一条充满生机的阳光之路。
供稿/郭巧慧
浙江省第九届“百课万人”(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学观摩活动11月下旬举行
浙江省“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始于2002年,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途径、推出优秀青年教师为目的。第一至八届“百课万人”活动分别以幼儿园、小学、初中、职高为主题,共推出64节创新课型,在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0多位教师参加了观摩活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浙江教育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
第九届观摩活动首次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专题,推出的12种创新课型,在6名心理辅导专家精心指导下,充分体现了“讨论-澄清”、“话题-自助”、“自省-自助”等心理辅导理念,对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具有启发意义,是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层面实践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
第九届观摩活动时间为11月20-22日,内容:“百课万人”心理辅导课介绍、专家讲座、12节观摩课、专家点评。教学观摩活动希望能成为省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同仁交流、研讨、争鸣的“平台”。欢迎省内外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报名参加。详细会议通知请向沈国华同志索取(电话:0571--88063029;地址:杭州市文三路140号省教科院;邮编:310012;E-mail:enzjea@mail.hz.zj.cn);主办单位: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
小学组课型简介
一、“深度体验”式心理辅导课执教者:陈书黛
创新课特色:“深度体验”式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课不同于常规教学,它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的课程。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加深学生的体验深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二、“情景一建构”式心理辅导课执教者:吴峰
创新课特色:“情景—建构”式心理辅导课——教师力求建立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材料,创设家庭般的环境和规则,创造安全、亲切、有归属感的教学氛围,传递信息,在各种有心理建构意义的活动中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和建构过程中,体验心理成长,获得心智的提高。
三、“活动—体验”式心理辅导课执教者:孟丽
创新课特色:“活动—体验”式心理辅导课一紧扣心理辅导课的两个核心要素,即“活动”与“体验”,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发展水平,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四、“讨论一澄清”式心理辅导课执教者:倪连芳
创新课特色:“讨论一澄清”式心理辅导课——在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中,引导学生对典型性、开放性、趣味性的话题展开讨论,使孩子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澄清问题,调整或改变认知,并通过互助式的讨论达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助人自助”的目的,全面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五、“话题—体验-自助”式心理辅导课执教者:李可苹
创新课特色:“话题—体验一自助”式心理辅导课——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借助谈话的方式,运用情景体验,安排“情景聚焦——快乐碰碰碰——金点子大赛”这三个板块,让学生学会面对现实,坦诚地交流做错事后的感触,感受承认错误后的轻松、快乐与踏实,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我。
六、“体验一感悟”式心理辅导课执教者:金敏莉
创新课特色:“体验—感悟”式心理辅导课一以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深刻感悟为主线,营造安全心理环境,解放学生身心,通过学生的心理互助实现助人自助。
中学组课型简介
一、“体验—分享”式心理辅导课执教者:刘鹏志
创新课特色:“体验—分享”式心理辅导课——从“感受”人手,以“感受”激发兴趣,以“感受”营造氛围;以故事启发、小品表演等形式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领悟来提升或改变心理认知,并在体验中深化认知,在分享中宣泄情感。课型设计目标集中,层层递进,注重体验,但又不失认知的提升,使心理辅导课的“体验”和“领悟”和谐的结合在一起。
二、“自省一自助式”心理辅导课执教者:高力攀
创新课特色:“自省一自助式”心理辅导课——以激发学生自省、促进学生自助为目标,强调学生课前的主动参与、提前介入,课中的主动发现、体验感悟,课后的主动拓展、延伸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开放,互动分享,自省感悟,形成合理观念,构建有效的应对模式,完善人格发展,促进个体自助。
三、“话题一探讨”式心理辅导课执教者:胡钰凤
创新课特色:话题一探讨”式心理辅导课——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中,确定合适的话题,通过学生参与暖身游戏,积极创设情境。师生探讨分享话题,引导行为训练,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并在活动过程中围绕这一话题开展各种活动,以达到深化主题,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自己的性价值观及性态度取向。
四、“动态生成”式心理辅导课执教者:朱晖
创新课特色:“动态生成”式心理辅导课——尊重学生的个体心理体验,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在课堂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互动,触发真实感悟,为生成性心理辅导教学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在某一个心理话题上有所感悟、触动、体验、思考,从而实现自我心理成长。
五、“认知—行为训练”心理辅导课执教者:东海曩
创新课特色:“认知—行为训练”心理辅导课—一心理健康课不只是教给学生面对问题的理念,也要提供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想起我们学过的特殊的方法,从而能够让自己从迷雾中走出来。认知一行为训练把团体辅导训练引入了课堂。希望学生在面对压力、感到焦躁不安的时候,除了用认知方面改变自己外,能应用放松训练使自己回归平静。
六、“情境一感悟”式心理辅导课执教者:徐炜
创新课特色:“情境—感悟”式心理辅导课——巧设情境,直观感悟,内化体验。也就是教师根据辅导目标,向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情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活动去体验有关的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促使其认识的内化,形成较为稳固的观点与信念,并以此来指导、规范自己或他人的行